《學弈》導學案(通用14篇)
《學弈》導學案 篇1
一、學習目標:
1、理解語句意思,把握課文內容,體會做事要專心致志的道理。
2、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課文。
3、初步了解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培養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二、知識鏈接:
1、出示常見地文言警句,說說警句的意思。
a.三人行,必有我師。 b.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c.溫故而知新。 d.學而時習之。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學弈》這篇文言文, 看看它又將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2、文言文與現代文相比,在詞語、句式等方面差別較大,只要參考注釋讀懂每句話的意思,就能能正確地斷詞斷句,把句子讀通順,理解蘊含的道理,感受到古文之美。
三、學習過程
(一)利用工具書,自學完成字詞解讀,課堂鞏固、對學3分鐘,全對得到一顆星。
1、給下列字標上拼音。
奕( ) 誨( ) 鴻鵠( )( ) 繳( )
2、寫出下列詞語的意思。
奕: 誨: 惟: 援:
鴻鵠: 俱: 弗: 為: 將:
3、除了上述提到的,我覺得還有( )、( )這兩個字詞比較重要,請把它填在括號里并制作一張大字詞卡。
(二)小組合作,釋句讀句。課前獨立完成,課上合作討論5分鐘,各組展示2分鐘。
1、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
2、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
3、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4、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5、為是其智弗若與?
6、曰:非然也。
7、朗讀指導。
學弈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8、小組pk全文誦讀情況。
(三)古人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請你開動腦筋,回答問題。
1、本文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2、舉例說明你的身邊有無聽講三心二意的現象?
3、收集關于學習的名言、古詩、故事等,準備與同學交流。
(1) (2) (3) (四)課堂檢測
一、寫出下列字詞在文中的意思。
弈: 通國: 善: 誨:
援: 俱: 弗若: 然:
二、寫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
1、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 ) 2、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
3、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 )
三、理解課文,回答問題。
為什么兩個人同時學下棋,后一個人卻不如前一個人?
四、仔細閱讀課文后填空。
課文記敘了兩個人跟弈秋學下圍棋,一個( ),一個( ),告訴我們( )。
五、結合注釋讀古文,用自己的話寫下來。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義也。
注釋:1、我所欲也:是我所想要的。2、熊掌:熊的腳掌,是珍貴的食品。3、亦:也。4、二者:指魚和熊掌。5、兼:同時都得到。6、舍:舍棄。7、取:選擇。8、生:生命。9、義:正義。
答案:
一、弈:下棋;通國:全國;善:善于,擅長;誨:教導;援:引,拉;俱:一起;弗若:不如;然:這樣。
二、1、的2、弈秋的教導;鴻鵠3、他,指前一個人
三、因為后一個人不如前一個人專心。
四、專心致志 心不在焉 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的道理
五、魚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不能同時都得到時,我選擇熊掌而舍棄魚。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義也是我想要的,生命和正義不能同時都得到時,我選擇正義而舍棄生命。
《學弈》導學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學弈》這是孟子的作品,通過弈秋教兩個人學下圍棋,由于學者態度不同,如果大不相同的故事。說明了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絕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本組課文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讓學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語言,了解祖國悠久燦爛的文化,進一步培育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為初中學習文言文打點基礎。由于學生第五次新接觸文言文,所以在設計教學時,我從引導學生反復誦讀為主線,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并注重讓學生聯系生活體驗,身臨其境,從而領悟作者所表達的道理。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本課5個生字。能根據課后注釋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內容。
能力目標: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情感目標: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
教學難點:弄懂課文含義。
三、教法與學法
(一)教學方法
以讀代講,以讀促講,讀中理解,讀中感悟。達到“書讀百遍,其意自見”。我把“讀”貫穿于教學始終,并把“讀”進行了層次設計:先配樂朗讀,生邊聽邊畫節奏。接著師指著節奏給學生讀,做到讀得有聲有色,流暢自如。從而感染學生,激發誦讀興趣,然后指導朗讀,先領讀,再指名讀,同桌互讀,分組讀。指導文言文的朗讀方法:一要把讀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頓得當。最后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讀熟,最后達到能背誦。
(二)學習方法:
本節課的教學,適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每一環節的安排都能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從而變枯燥乏味的課堂為津津有味的樂園。教學活動猶如一泓活水,充滿新意,充滿了樂趣。
四、教材處理
一堂好的古文教學課應充分體現十六個字:書聲朗朗,議論紛紛,高潮迭起,讀讀背背。因此,這節課我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過程中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學能力。本課的設計理念打破了串講傳統的教學模式,力避逐詞逐句講分析的呆板做法,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學習權力,注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全程參與,在參與中實現自悟自得。針對教材特點及學生年齡和心理特點,結合學生已有知識基礎,我采用“合作探究,自學感悟”的模式展開教學。
首先,談話激趣,導入新課。本課是學生第一次學習古文,我簡要介紹一點古文和學習它的意義,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好本文提供動力。
接著指導朗讀,作為文言文學習的開端,我把朗讀放在了第一位,分四步進行指導。
然后結合文中注釋故事內容,體會其中道理,并聯系生活實際舉例子。
最后進行知識拓展,讓學生寫心得體會并查找原文。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不僅使學生理解故事內容,體會文言文的語言特點,了解古人思想道德觀點,還能感受到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加強了人文教育,全面提高了他們的語文素養,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中主動構建知識。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大家對孟子了解還真多,今天我們就來學一學這位儒學大師孟子寫的一篇文章《學弈》,并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來初步了解他的儒學思想。
過渡:通過預習大家說《學弈》這篇文章和我們學的文章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它是一文言文篇,也就是古文,象我們學過的多首古詩一樣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其特點是語言簡煉,含義深刻,我們升入初中以后,會接觸到很多這樣的文章,大家快去看看文中究竟寫了一件什么事?
(二)授課
1.看預習
師:要想學好本課,首選要看預習提出幾點要求。
生:讀預習要求:
⑴讀課文,看看注釋,了解每句話的意思。
⑵想一想,課文里兩個跟弈秋學下圍棋的人表現有什么不同。
⑶課文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2.指導朗讀
3.逐句理解
師:文言文語言簡練,含義深刻,一個字的意思相當于現代白話文的一個詞,甚至一句話的意思,下面我們利用以前學古詩的方法結合文中的
注釋把這篇文言文翻譯成現代白話文。
師生配合集中學習前兩句:
⑴弈秋② 通國③之④ 善⑤ 弈 者也
弈秋(是)全國的(最)善于下棋(的人)
⑵使⑥ 弈秋誨⑦二人弈。
讓弈秋教導兩人下棋。
總結學法,先把單字詞的意思結合注釋弄懂,再把一句話根據具體的語境連貫起來。
4.理解文章寓意。
師:同樣師從弈秋這位棋界圣手,為什么一人會學得成功,一人卻失敗了呢?
板書:一人→( )→成功
一人→( )→失敗生:討論并得出結論:其中一人能成功是因為他專心致志,一人會失敗是因為他不專心。
師:除了說這個人專心致志,還可以用哪些成語形容他呢?
生:聚精會神。
生:全神貫注。
生:一心一意。
……
師:有了這樣的精神,這棋肯定會學得怎樣?
生:成功。
師:板書:一人→(專心致志)→成功
一人→( )→失敗
全班齊讀。
師:通過學習這篇課文,你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
生: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絕不可三心二意。
師:同學們在學習當中是否也有這種現象呢?
生:正反,舉例。
(三)總結:
師從同一人,智慧也差不多,一人成,一人敗,因為學習態度不同也,所以做任何事都要專心致志。
(四)知識延伸
(五)板書設計: 學弈
一人→(專心致志)→成功 學習態度不
一人→(三心二意)→失敗 同結果不同
做任何事,必須專心致志。
(六)教學反思
這節文言文教學課,我注意體現“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新理念,將學的“自主學習”貫穿于教學全程之中,時時處處創設輕松的學習情境,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思維動起來。
1.設計獨具匠心
教學時我抓住了文言文語言精練的特點,把“讀”的活動在教學中一以貫之,從范讀到自由練讀,再到深情誦讀,使學生逐步加深了對文章的
理解,并在不知不覺中熟讀成誦。
2.注重學生個性的培養
在教學中,我能尊重學生,讓學生通過多種方式自由理解,張揚學生的個性,對學生有創意的見解與心得加倍愛護,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
悟。
3.貼近學生的在本課教學中,我以平等中首席的身份引導學生在學古文的時候,明理巧妙聯系學生實際,讓他們自悟自得,從中深受教益。
4.不足之處
在解釋每句話的意思時,對助詞“之”的講解尺度把握不很準確,講得稍深,部分學生掌握不好。
《學弈》導學案 篇3
【教學目標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熟讀成誦。
2、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3、感知文言文的語言特點。
【教學重點】
能根據譯文理解全文,了解故事內容。
【教學難點】
1、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
2、體會文中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出示“名言啟迪”。
2、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學習《學弈》這篇文言文。
(1)讀題,解題。
(2)認識作者。本文選自《孟子》的《告子篇》,作者是孟子。誰能簡單地介紹一下自己搜集到的有關孟子的資料?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老師范讀課文。
2、說說讀文言文的方法。
3、根據自學提示,學生自讀課文。
4、交流自讀情況:
(1)交流難讀的句子,同學之間互相幫助。
(2)指名讀全文。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3)課文主要講的是什么呢?
三、深入探究,理解課文
1、兩個人學習的結果一樣嗎?書中用的是哪句話呀?
2、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出示插圖)
(1)仔細看圖,說說兩人的不同表現。
(2)找出文中描寫二人的句子。
a、學生讀相關的句子。
b、請用恰當的成語評價弈秋的兩個弟子。(根據弈秋的這兩個弟子的表現,先給他倆分別取個名字,再寫出至少兩個成語。)
3、你喜歡哪一個,從二人身上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你能聯系實際說一說嗎?
5、課堂小結:圍棋也是一項體育運動,孟子用這樣一個故事詮釋了體育精神,說明無論學習什么,都必須專心致志,才能取得成功。
四、朗讀成誦
古人讀書講究吟誦,讀得入情后還要搖頭晃腦,甚至身子也跟著節奏晃動。你們也試一試,看看能讀出滋味來嗎?
五、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表演《學弈》。
附:板書設計
學 弈
一人 專心致志
}學習結果不一樣
一人 三心二意
《學弈》導學案 篇4
【教學目標】
1、能根據課后注釋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內容。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正確朗讀、背誦課文。
2、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成語引路,溫故孕新
1、成語接龍:
根據班級實際,把學生分為若干小組,進行成語接龍比賽,以成語多者為勝。
2、典型釋義:
從學生所說的成語中,選出最能體現白話與文言的區別,又便于學生解釋的某個成語,讓學生說出字面意思。比如“狐假虎威”就是“狐貍借著考虎的威信”。
3、簡介“文言”:
說“狐貍借著考虎的威信”。這是普通話,也是“白話”(板書)說“狐假虎威”,這是文言。用白話寫成的文章叫白話文,也叫現代文,用“文言”寫成的文章,叫文言文。實際上我們對文言文并不陌生,起先我們說出的許多成語就來源于文言文,比如“掩耳盜鈴、守株待兔、手不釋卷”等,現代文里也有文言詞語和文言句式。文言文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的遺產。學習文言文,不但可以從中學習古代的優秀文化,而且可以學到大量成語和其他文言文詞匯和句式,對提高語言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今譯搭橋,降低難度
1、引題解題:
大家知道“專心致志”這個成語嗎?它來源于一篇文言文──《學弈》(板書)。“弈”本來專指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圍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學弈》。
2、講述故事:
《學弈》寫的是什么呢:古代有一個人,名叫秋,因為……
3、導入新課:
這樣的一件事,用文言寫下來,會是什么樣子的呢?我們來學習課文。
三、初讀課文,讀順句子
1、教師中速范讀,學生聆聽。
2、教師慢速范讀,學生輕聲跟讀;再中速范讀,學生輕聲跟讀。
3、學生自由練讀,讀順為止。
4、小組內交流,指名讀,教師相機指導。
四、疏通文意,讀懂內容
1、對照注釋,學生自讀課文。
2、學生就詞義、句義提出疑問,或者讓學生討論解疑,或者由教師答疑。在答疑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舉出現代漢語中常見的詞語幫助學生理解。
3、同桌之間互相逐句說出文意。
4、熟讀課文。先自讀,指名讀,齊讀。
五、趁熱打鐵,當堂背誦
六、說話悟理,遷移運用
1、學了這篇文章,再看看畫中三個人,你又想說些什么?
2、學到這兒,你又想對自己說些什么?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
3、你還知道哪些有關勸喻人們怎樣學習的故事。
4、讀文言文短文《守株待兔》,說說它的意思。
《學弈》導學案 篇5
之一
山東張義敏設計
教學目標 :
1、 能讀通課文,理解課文意思。背誦課文。
2、 能了解古今語言的區別,能根據課后的注釋理解課文。
3、 能從課文中領悟到做事要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 對文言文產生興趣,并嘗試在課外讀一些文言文。
一、導入 新課
出示常見的文言警句(投影片):
三人行,必有我師。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溫故而知新。
學而時習之。
1.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這些警句,再把你理解的意思講一講。
2.跟我們平時所用的書面語言比較一下,這些警句有什么特點。
(引導學生總結出文言文的一般特點:有些字與現代的讀音、意義不同;言簡意賅,語意深遠……)
3.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寫成的。用文言寫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書面語體,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誦讀文言文,能提高語言的感悟能力、表達能力、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誦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
今天我們學習的《學弈》這篇文言文,僅有5句話,70個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蘊含著警示世人的道理。
二、讀通課文,理解每句話的意思
1.師范讀課文(能有聲有色背誦更好),也可讀兩遍。
2.總結老師讀文言文的特點:一是速度比較慢,二是句中停頓較多。
3.學生小聲跟老師讀兩遍。
4.學生自由練讀,讀通為止。
5.學生邊讀邊結合文后的注釋,理解每句話。
6.討論交流。(只要能說出每句話的大致意思就行。)
三、讀熟課文,讀懂故事
1.學生自由反復誦讀,重點指導讀好“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前一句讀出疑問的語氣,后一句讀出肯定的語氣。
2.再聯系前后句子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內容。
3.同座互相說說故事的內容。
四、讀書明理
1.討論:“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從中能總結出一個什么道理?(學生可根據自己的理解總結。)
2.大家談談自己是否有這種經歷和體會。(聯系實際談談,目的是進一步認識專心致志對待學習、工作的重要性。)
五、練習背誦
六、課后擴展
教師把以前學過的“揠苗助長”“守株待兔”“掩耳盜鈴”等文言成語故事,印發給學生,練習讀文言文,還可以試著背誦一篇。
七、布置作業 :
1、(書面作業 )抄寫課文,并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意思;
2、(表演作業 )分小組、分角色,演課本劇;
3、(搜集作業 )搜集文言文形式的成語故事:揠苗助長、守株待兔等。
《學弈》導學案 篇6
出示:“曰:非然也。”
師:讀了這話你有什么問題?
生:曰是“說”的意思,“非然也”是誰說的?
師:你認為可能會是誰說的?
生1:可能是弈秋說的。
生2:可能是孟子說的。
生3:可能是旁觀者說的。
生4:可能是那個學習認真的同學說的。
生5:可能是那個學習不認真的同學反思后說的。
師:大家猜測的都有可能發生。第一組同學,你們就是弈秋,以“有一年,我收了兩個徒弟”開頭,說這個故事。第二組的同學,你們就是那個學習認真專注的徒弟,以“有一年,我和我的師兄一起跟隨弈秋老師學弈”開頭,說這個故事。第三組的同學,你們是善于反思的師兄,反思是一個人優秀的人必須具備的品質。請你們以“有一年,我和我的師弟一起跟隨弈秋老師學弈”開頭,說這個故事。第四組的同學,你們就是旁觀者,讀了這個故事的人,以“今天我讀了《學弈》這個故事,故事講的是……”開頭,說這個故事。(學生練說)
生6:有一年,我收了兩個徒弟,他們跟隨我學習下圍棋。小徒弟學習的時候專心致志,聽得很認真,大徒弟學習的時候卻是心不在焉的,心里好像在想著有一只天鵝飛來,要射箭把天鵝射下來。一年以后,小徒弟的棋藝很好,大徒弟的棋藝卻不行。有人問我,是大徒弟的智力不及小徒弟嗎?我說:“不是這樣的。”
師:“弈秋”,那你認為是怎樣的呢?
生6:我認為是大徒弟學習的時候不專心,而小徒弟學習的時候特別專心。
生7:有一年,我和我的師兄一起跟隨弈秋老師學弈。我學習的時候比較用心,老師講的時候從不開小差。而我的師兄呢,他在課后對我說,老師上課的時候心里一直想著好像有一只天鵝要飛來,我要射箭把它射下來。一年以后,老師說我的棋藝好,師兄的棋藝不好。別人問我,是你師兄的智力不及你吧?我說:“不是這樣的。”
師:“師弟”,那你是怎么認為的呢?
生7:不是我特別聰明,而是我學習的時候比較用心。
生8:有一年,我和我的師弟一起跟隨弈秋老師學弈。老師講課的時候,我不知怎么搞的,提不起興趣來,心里一直想:要是有一只天鵝要飛來,我要射箭把它射下來。一年以后,老師說我的棋藝不好,跟師弟的差遠了。別人嘲笑我,說我是弱智。我說:“不是這樣的。”
師:那你認為是怎么回事呢?
生8:那是因為師弟學習的時候專心致志,從不開小差,而我卻總是開小差。
生9:今天我讀了《學弈》這個故事,故事講的是:有一年,著名的圍棋高手弈秋收了兩個徒弟。小徒弟學習的時候專心致志,非常好學;大徒弟呢,學習的時候卻是心不在焉,他表面上在聽,其實心里想著,要是有一只天鵝飛來,我一定要射箭把它射下來。一段時間后,小徒弟的棋藝很好,大徒弟的棋藝卻不行。有人說,兩個人同樣是跟隨圍棋大師學的,怎么一個好,一個差,是大徒弟的智力不及小徒弟嗎?我看了這個故事后想說:“不是這樣的。”
師:你為什么有這個感慨?
生9:老師說過,人的智力其實都差不多的。學習好的同學,是因為他們勤奮,刻苦;學習差的同學,是因為他們不刻苦,不勤奮。弈秋的兩個徒弟,也就是這樣的。
師(轉問生6,即“弈秋”):你知道大徒弟學習的時候不專心,你提醒過他嗎?
生6:我提醒過他好幾次了,可他屢教不改。
師(轉問生7,即“小徒弟”)你知道大師兄學習不專心,你提醒過他嗎?
生7:我也提醒過他好幾次,可是他就是改不了。
師(轉問生8,即“大徒弟”):他們提醒你嗎?
生8:他們沒有,一次也沒有。(師徒在講臺前幾個爭執起來)
師:大家看圖,說說你們的觀點。
生10:我覺得弈秋和師弟沒有提醒師兄,圖上師兄根本不在聽,不在看,而弈秋卻仍講得起勁,師弟也仍聽得起勁。
生7:是圖上畫錯了,其實師兄表面上也是在聽,就是心里不知想到那里去了。
師:我也覺得,更大的可能是圖畫得不是太真切,我建議大家給課后重畫一幅,使人一看就知道,師兄表面是在聽,而心里其實是想著別的事了。好嗎?
《學弈》導學案 篇7
教材分析
《學弈》通過弈秋教兩個人學下圍棋的事,說明了學習必須專心致志,決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這篇課文是北師大版教材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四組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讓學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語言,了解祖國悠久燦爛的文化,進一步培育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為初中學習文言文打點基礎。由于文言文與現代文相比,在詞語、句式等方面差別較大,因此,我把指導朗讀和背誦作為本課教學的難點,把理解每句話的意思作為教學的難點來突破。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教師引導,小組自主合作,能根據課后注釋疏通課文,自讀自悟并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2、學生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故事內容并用自己的話講解。背誦課文,做到正確、節奏停頓得當、抑揚頓挫,從反復誦讀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語言現象。
3、學生能從課文中體會到做事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學生能從課內延伸到課外,進一步了解體會我國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積累文言文名句,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學習
課前準備:課件、古箏配樂《高山流水》
教學過程
導入:
1、兩千多年前,有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叫孟子,我們曾讀過他的一句名言“生,亦我所欲也……”今天我們就穿越時空,去與古代的偉人對話,我們一同來學習《學弈》板書課題,
2、齊讀課題。知道題目的意思嗎?
一、初讀課文感知尋疑
1,題目的意思弄明白了,我們就來這讀讀課文吧。初讀課文。課文已經和我們第一次親密接觸了,說說你的初步印象(都是難的印象)
師:第一次感覺有難度很正常,接觸多了,你就會發現它很美很有意思,這樣吧,老師帶著你們讀好嗎?音樂起,范讀。
2,看來大家讀得挺起勁兒,能不能自己找找那感覺,自己再讀讀?自由讀。
3、古人云:為學患無疑,疑則進也,你有什么疑問?
二、細讀解疑合作助力
1,小組合作:
(1)咱們的學習就從你們寶貴的疑問開始吧,就讓我們用這些方法合作學習這段話。六人一小組,合作前讀一讀合作提示。
(2)交流
1、生:剛才有個女孩子提出來了,第一句話不明白,誰讀明白了?課件出示第一句話(奕秋,通國之善弈者也)學生交流。
(理解者也-----練讀)
2、找三個同學配合讀句子(分別讀第一個人的表現,第二人的表現,最后的結果。概括出兩類詞語)分組配合讀。
3、為是其智弗若與?
師:怎樣才能把這句話說得更順暢一些?先理解其意
自由練習朗讀指名同桌配合讀對話,師生配合讀對話,(師讀問句,生讀答句)師生配合直接朗讀對話。
4、師:“為是其智弗若與?”是因為他們智力不同嗎?究竟是為什么?能找出文章中的句子讀出來嗎?自己讀。“使奕秋誨二人奕……弗若之矣。”
三、品讀體味賞思并行
1、能大概說說這段話的意思嗎?
2、編故事(剛才我們理解句子,越簡單越好,現在要講故事,也就是在符合原文的基礎上,有自己的發揮創造,也就是說可以添油加醋,但要填的合情合理,添得有滋有味)
四、讀中積淀遷移反思
1、古文還有一個特點,之乎者也比較多,數一數,本文有多少之字?我們學過的課文三峽之秋,長江之歌中的之子可理解為的,但在古文中,它有多種講法,能說說之的意思嗎?說一個兩個都行。
2、也字古今不同
3、其實咱們說的成語有很多都來自古文,比如“心不在焉”,出自……如果有人問你專心致志出自那里呢?你可以自豪地告訴別人這句話。
4,短短七十幾個字,簡簡單單的故事,到今天還在影響著人們,這就是古代文化的魅力。要是能重現古人讀書的情景該多好,你就是私塾里的白胡子老頭,或者你就是正在溫習功課的、準備進京趕考的才子,再或者你就是孟老先生,練讀,配樂指名讀。
五、讀寫結合拓展延伸
其實原文前面還有一句:“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能自己理解一下嗎?
師:我對這句話有了一些改動,看能否懂,讓我們把這句話記在自己的心中。來,一起讀:專心致志,則得也,則大有可為也。
六、板書設計
學弈(學下圍棋)
其一人:專心致志
(學生自創)警示語:________________
一人:三心二意
七、作業設計
1、小組合作根據課文內容編寫故事。
2、課后讀一讀、背一背老師推薦的課外拓展閱讀。
《學弈》導學案 篇8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課后注釋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內容。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學重點:
正確地斷句、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結合注釋理解句子的大意。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到目前為止,我們積累了好多的名言警句,今天老師考考你們,有信心接受挑戰嗎?
“富貴不能淫--”
“天時不如地利--”
“得道者多助--”
2.這幾句名言都是出自于哪里?(孟子)
3.今天老師又給你們帶來一篇出自于《孟子》的文言文--《學奕》。
板書課題,“弈”是什么意思?“學弈”呢?
二、初讀課文,讀通文言文
1.下面老師來讀讀這則文言文,你要注意聽些什么呢?
學生回答(字的讀音、斷句、重音把握)
2.教師范讀課文
3.剛才你用心聽了嗎?你聽出來了嗎?老師在給你補充一點:讀文言文的時候,語速應該慢一點,那會幫助你更好的理解文言文。自己也來讀讀這篇課文吧。
自由練讀課文
4.指名朗讀課文,同學從字音、斷句、語速等方面評價,可暫時不考慮重音地把握。
三、品讀課文,理解課文
1.古人說“書讀千遍,其意自現”,熟讀就是一種很好的學習古文的方法。除此之外,你還有其他好的方法嗎?
學生回憶以前的學習方法(結合注釋、看大意、查字典、和同學商量)
2.用適合自己的方法讀懂課文,邊讀邊批注自己讀懂的字詞,標出自己讀不懂得地方。然后把不懂得地方與同組交流
自學古文
3.小組交流
4.全班交流:
A、交流第一句
a學生匯報第一句的意思
理解“弈秋”
b、他的棋藝如何?從那看出來?理解“通國”“善弈”
c、指名讀第一句,指導重音把握
B、交流第二句
a、匯報收獲,“誨”什么意思?
b、其一人如何?(專心致志)怎么專心?“惟弈秋之為聽”什么意思?“惟”什么意思?
指名讀“其一人……”指導重讀“惟”
c、另一人呢?學生繼續匯報。指導“思/援弓濯/而射之”的斷句。“弗若”什么意思?
d、他們的學習效果怎么樣?
C、理解第三句
A“為是其智弗若與?”什么意思?
b師:“為是其智弗若與?”--生:“非然也”
師:何故?生:“其一人專心致志……弗若之矣”
四、拓展延伸
1.再讀課文,思考:你從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學生齊讀課文
師:“為是其智弗若與?”--生:“非然也”
師:何故?生:“其一人專心致志……弗若之矣”
2.你從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3.生活中你有專心做最后成功,或沒有用心而失敗的.例子嗎?
4.學生舉生活中的例子
5.其實我們今天所學的并不是這篇古文的全部內容,他前邊還有一句。“出示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
你能讀懂這句話的意思嗎?
6.你能把這句話修改一下,該成這篇古文告訴我們的道理嗎?(專心致志,則得也。)
齊讀
7.小結“做一件事就要專心致志,相信只要這樣去做,你也一定會成功!”
五、作業:
文中有個字出現六次,你能找到這個字嗎?再讀讀課文,思考:這幾個字意思一樣嗎?
《學弈》導學案 篇9
《學弈》是五年制小學語文第九冊中的一篇古文,學生初次接觸文言文,對理解課文內容較困難。本文篇幅短小,道理淺顯,我指導學生以讀為主。通過讀預習,學生知道了題意。通過看圖,了解了課文大意。通過五次朗讀,要求不同,層層深人,理解了文章內容,明白了道理。在讀的過程中,我采用“角色變換”的方法,讓每個學生都當一次老師,提出自己的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師生共同討論,共同研究,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教學目標:
能對照注釋,讀通課文,理解內容,明白道理。
教學重點:
能讀懂課文,明白道理。
教學過程:
一、讀預習釋題意。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學弈》一文。(板書課題)
2、請大家讀“預習”,理解題意,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二、看圖理解圖意。
三、以讀為本,目的明確,理解文意。
1、請同學們第一次自由讀文,要求讀準字音,提出不認識的字。
重點指明:惟弈秋之為(wéi)聽援(yuán)
2、請同學們第二次自由讀文,要求劃分節奏。
3、第三次朗讀課文,要求邊讀邊對照注釋,一句一句讀懂,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4、檢查對句子的理解情況。
四、學生當老師,接龍提問并激勵評價,激發學習興趣。
五、以讀代講,闡明道理。
1、第四次朗讀課文,要求帶著問題邊讀邊思考:
(1)學下棋的兩個人的表現有什么不同?(用兩個成語概括出來)結果有什么不同?(用一對反義詞概括出來)
(2)你從中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
2、學生相互交流,指名回答。
3、師生共同完成板書。
一人:專心致志→成功
學弈做任何事,都要專心致志。
一人:一心二用→失敗
六、讀中悟文,拓展思維。
請同學們第五次朗讀課文,你還有什么問題不懂或你還想知道什么問題,請自由提問,師生共同探討。
【反思】
1、閱讀教學首先要樹立“以讀為本”的教育思想,讓學生在讀書中感知,讀中感悟,讀中積累,讀中體驗,在讀中訓練學生的語感、思維和表達能力。教學本文,以讀為主線,組織了教學的全過程。
2、讓學生在讀書過程中,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這不僅是教學方式的轉變,而且是教學觀念的更新。過去是教師問學生,學生跟著教師的思路走,剝奪了學生的自主探究的.權利。現在是學生問老師,學生的主體精神和創新思維得以發揮。師生是平等合作的關系,課堂氛圍寬松。學生想說就說,想問就問,大膽地探索,體現了教育的人文性。
3、課堂教學缺乏活力就是教師的問代替了學生的問,教師的思維代替了學生的思維,學生學得枯燥無味。本堂教學,我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大膽提問,自主探究,自主評價,互相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學弈》導學案 篇10
二. 教學重點難點:
1. 學會本課7個生字。
2. 借助注釋和譯文讀懂課文內容。
3.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 懂得只有專心致志,才能學到本領的道理。
【教學過程】
1. 學習生字。
弈 第八筆是豎撇不是豎。
俱 具里面是三橫。
繳 多音字,本課念zhuo
2. 了解課文大意,講解重點字
通:全;
使:讓;
惟:只要;
弈秋之為:弈秋所講的;
心:心里;
援:拉,拉開;
之:指那個專心致志學習的人;
弗:不;
若:如;
之:指專心學習的學生;
矣:語氣詞,相當于“了”;
其:指不專心學習的人;
曰:說。非然—不是這樣。
也:語氣詞,表示判斷或肯定。
3. 通過這篇文章你得出了什么結論了?
只有專心致志,才能學到本領。
4. 思考:古文中那一句話引發了你得出以上結論?
“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或“為是其智弗若與?”可引發人們想到:因為兩個人的學習態度不一樣,一個專心致志,一個三心二意
4. 小結
古人總結出的學習的道理在今天看來仍然是正確的。可見“專心致志地學習”確實是一條真理,希望同學們記住這條真理,在學習的時候努力做到“專心致志”。
【閱讀練習】
(一)
會走路的黑板
安培是法國一位著名的科學家。有一天,他走在街上,突然想起一道數學題。他想把這道題寫在紙上,可一掏口袋,沒有帶紙。忽然,他看見前面有一塊“黑板”。
安培高興極了,急忙跑上去,把剛才想的數學題寫在“黑板”上,認真地算了起來。這時候“黑板”突然移動了一下,他跟著走了幾小步。“黑板”又移動了一下,他又跟著走了幾小步。最后,“黑板”跑了起來,安培連忙去追,但已經追不上了。
安培仔細一看,原來那(不是)黑板,(而是)一輛黑色馬車車廂的后背。
1. 在括號內填上適當的關聯詞語。
2. 寫出文中的兩組近義詞。
(突然)和(忽然) (連忙)和(急忙)
3. 把下面的句子縮短。
(1)安培是法國一位著名的科學家。
縮成:安培是科學家。
(2)安培突然看見前面有一塊“黑板”。
縮成:安培看見“黑板”。
4. 照要求填寫。
(1)文中“黑板”加引號,是因為它不是真正的黑板,而是馬車車廂的后背。
(2)“黑板”動了兩次,先是移動了一下;后是又移動了一下。
安培追不上“黑板”,是因為馬車跑了起來。
5. 在正確的答案后面打“√”。
這篇短文的主要內容是:
(1)說明安培是一位專心研究學問的科學家。( )
(2)表明安培是非常機靈的人,他能把車廂的后背當“黑板”來使用。( )
(3)寫安培把突然想到的數學題寫在“黑板”上,后來才知道“黑板”是馬車廂的后背。(√)
(4)寫安培十分專心,誤把馬車廂的后背當作黑板。( )
(二)
小松鼠看錯了
達爾文是英國人,他從小就喜歡觀察花草樹木怎樣成長。長大后,他成了世界著名的生物學家。
達爾文每天工作后,喜歡到樹林里散步,呼吸新鮮空氣。就是在這樣休息的時候,他也不忘記科學研究,還要認真觀察樹林里的東西,思考一些問題。
有一次,達爾文看見樹上有幾只小鳥,就站住了,仰著頭仔細觀察。他一動也不動地在樹下看啊想啊,站了好久。一只小松鼠順著他的腿,爬上了他的肩頭,大概以為他是一根木樁。小松鼠在他肩頭上左看看,右看看,還挺得意哪!樹上的松鼠媽媽可急壞了,它嘰嘰直叫,好像在警告小松鼠:“孩子,你看錯了,那不是木樁,是一個人啊!”
松鼠媽媽其實不用擔心。達爾文十分喜愛各種小動物,他是不會傷害松鼠媽媽的孩子的。
1. 查字典。
(1)“喜”用音序查字法,應查(x),用部首查字法,應查(口)部,除部首外有(九)畫。
(2)“真”用音序查字法,應查(z),用部首查字法,應查(十)部,除部首外有(八)畫。
(3)“警”用音序查字法,應查(j),用部首查字法,應查(言)部,除部首外有(十二)畫。
2. 寫出下面句子中帶點字詞的意思。
(1)小松鼠左看看,右看看,還挺得意哪!(非常)
(2)一棵棵大樹挺立在馬路兩旁。(直)
(3)爸爸這幾天身體不好,但為了工作,他總是硬挺著去上班。(支撐)
(4)達爾文喜歡到樹林里散步,呼吸新鮮空氣。(經常流通、不含雜質)
(5)市場上的蔬菜很新鮮。(沒變質,沒干枯)
(6)農民乘飛機旅游真是件新鮮事。(出現不久,不普遍,少見的)
3. 改寫句子。
(1)小松鼠爬到達爾文的肩上去了,這怎能不急壞松鼠媽媽呢?
改成陳述句:小松鼠爬到達爾文的肩上去了,這真急壞了松鼠媽媽。
(2)達爾文十分喜愛各種小動物,他是不會傷害松鼠媽媽的孩子的。
改成反問句:達爾文十分喜愛各種小動物,他怎么會傷害松鼠媽媽的孩子呢?
4. 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達爾文在樹林里散步時,他一動不動地、長時間地觀察樹上的小鳥并專心思考,小松鼠把它當作一根木樁,爬上他的肩頭,急壞了松鼠媽媽。
【模擬試題】(答題時間:30分鐘)
一. 讀拼音,寫出第8課的詞語。
xué yì hóng hú gōng zhuó
( ) ( ) ( )
jù xué yuán gōng shàn yì
( ) ( ) ( )
zhuān xīn zhì zhì huì
( ) ( )
二. 比一比,再組成詞語。
誨( ) 俱( )
悔( ) 懼( )
激( ) 援( )
繳( ) 暖( )
至( ) 思( )
致( ) 恩( )
苦( ) 以( )
若( ) 已( )
三. 選詞填空。
飄蕩 飄揚
1. 鮮艷的五星紅旗在天an門廣場的上空( )著。
2. 彎月掛在墨藍的天空中,就像小小的船兒在大海中( )著。
增加 增長 增強
1. 我為了( )體質,天天早上堅持跑步、跳繩。
2. 多看課外書,可以( )知識,開闊眼界。
四. 在正確的句子后面畫“√”,不對的用修改符號修改。
1. 九歲的小女孩取得了托福考試的優異成績。( )
2. 奶奶的菜地里種了許多蔬菜:菠菜、茄子、西瓜、白薯、西紅柿。( )
3. 下課鈴已經響了一會兒,仍然在改錯題。( )
4. 他的歌聲剛結束,臺下就響起了熱情的掌聲。( )
5. 小弟弟正坐在小凳子上專心地收看廣播。( )
五. 先把句子補充完整,再寫出帶點字的意思。
1. 使奕秋誨二人奕,___________,惟奕秋之為聽。
誨:_______ 奕:_______ 惟:_______
2. 雖與之俱學,____________。
俱:_______
六. 默寫課文。
【試題答案】
一. 讀拼音,寫出第8課的詞語。
xué yì hóng hú gōng zhuó
(學奕) (鴻鵠) (弓繳)
jù xué yuán gōng shàn yì
(俱學) (援弓) (善奕)
zhuān xīn zhì zhì huì
(專 心 致 志) (悔)
二. 比一比,再組成詞語。
誨(教誨) 俱(俱全)
悔(后悔) 懼(懼怕)
激(激烈) 援(援助)
繳(繳獲) 暖(暖和)
至(至少) 思(思想)
致(致敬) 恩(恩情)
苦(苦難) 以(以后)
若(倘若) 已(已經)
三. 選詞填空。
飄蕩 飄揚
1. 鮮艷的五星紅旗在天an門廣場的上空(飄揚)著。
2. 彎月掛在墨藍的天空中,就像小小的船兒在大海中(飄蕩)著。
增加 增長 增強
1. 我為了(增強)體質,天天早上堅持跑步、跳繩。
2. 多看課外書,可以(增長)知識,開闊眼界。
四. 在正確的句子后面畫“√”,不對的用修改符號修改。
1. 九歲的小女孩取得了托福考試的優異成績。(√)
2. 奶奶的菜地里種了許多蔬菜:菠菜、茄子、西瓜、白薯、西紅柿。(×)
3. 下課鈴已經響了一會兒,仍然在改錯題。(×)
4. 他的歌聲剛結束,臺下就響起了熱情的掌聲。(×)
5. 小弟弟正坐在小凳子上專心地收看廣播。(×)
五. 先把句子補充完整,再寫出帶點字的意思。
1. 使奕秋誨二人奕,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奕秋之為聽。
誨:教 奕:下棋 惟:只要
2. 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俱:一起。
六. 默寫課文。
奕秋,通國之善奕者也。使奕秋誨二人奕,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奕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苦與?曰:非然也。
《學弈》導學案 篇1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能根據課后注釋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內容。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出示名言警句
三人行,必有我師。
溫故而知新。
學而時習之。
師:這些警句,你們熟悉嗎?誰能把它們讀好?(學生讀句子)
教師指導他們把句子讀好,讀出感情。
師:這些文言警句,大家都學過,并不陌生。它們都是用文言寫成的,用文言寫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今天我們學習《學弈》
這篇文言文。(板書:學弈(yì))
1、讀題。
2、解釋課題:
師:課題并不難懂,讓我們來讀讀課文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老師有感情地范讀課文。
2、學生自讀課文,劃出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3、交流,難讀的句子,同學之間幫助。
(教師提示,注意句中停頓,語速稍慢,并及時鼓勵增加信心:你不是讀出來了嗎?難句子一下子就戰勝了。)
4、學生自由讀。把難讀的地方讀讀好。
5、指名讀全文:
當學生讀得好時,師鼓勵,第一次接觸古文,能讀這么好,真不簡單!
6、再看看圖,讀讀書,想想,課文主要講的是什么呢?
師小結:課文不僅講了學下棋的故事,還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呢。
三、理解課文,體情悟道,內化積累
師:看看注釋,想想每句話的意思。
全文共五句話,分句出示:
1、學習第一句:
⑴ 師范讀第一句。師:這句什么意思?
(學生答對后,師及時肯定,消除學生理解古文的畏難情緒,行!你看古文并不難懂吧!)
⑵ 指導朗讀,讀出感情:
師:弈秋是最擅長下圍棋的人,多么受人敬佩啊,該怎么讀呢?
⑶ 齊讀第一句,會背的背。
2、學習第二句:
師:這句比較長,比較難,請同坐位的同學共同討論,互相解釋,小組合作交流。
⑴ 第一桌,一人讀一個小分句,并解釋一個小分句。
① 寫法指導:“惟弈秋之為聽”的意思。
師:你用自己的話把句子說通了,巧妙地顛倒了一下詞語的順序。
(師相機注上顛倒符號,惟聽弈秋之為。)
② 學法指導:“一人雖聽之”中的“之”與“通國之”中的“之”意思同嗎?
師:文言文很精練,古文中的“之”在不同的句子中,意思不一樣。這種現象,我們在今后的學習中,值得去探討。
⑵ 第二桌。一人讀句子,一人解釋這句:
師:解釋得更好了,意思弄懂了,大家把一、二兩句連起來讀讀。
⑶ 學生讀一、二兩句。
⑷ 師指圖試背。
⑸ 會背的同學,看圖試背:
過渡:掌握得不錯,三、四、五句說的是什么呢?
3、學習三、四、五句:
⑴ 自學這幾句。注意“俱、矣、曰”這幾個生字的讀音和意思。
⑵ 讀生字,解釋生字。
⑶ 你讀懂了哪句,就解釋哪句。
4、第三句: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學生解釋。
師:“雖與之”的“之”解釋是指前一個人。
“弗若之”的“之”書上沒有注釋,怎么解釋呢?
(師指圖,引導學生看圖理解。)
5、第四句:為是其智弗若與?
⑴ 學生解釋。
⑵ 學法指導,古漢語知識滲透。
師:你解釋得很好,“說的`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個人嗎?”為了使語言精練,作者在“弗若”和“與”之間進行了省略,你能補充嗎,把意思說完整?
(相機標添加符號)為是其智弗若……與?
6、第五句:曰:非然也。
⑴ 學生解釋。
⑵ 順勢,領悟道理。
師:作者說吧,你們同意這個觀點嗎?(指圖)我們也這么認為,不是他的智力不如他啊,那么是什么原因“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呢?
生:因為后一個人沒能做到專心致志地學習。
師:對了,學習應專心致志。
(板書:專心致志。)
師:課文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
生:課文告訴我們學習應專心致志,絕不能三心二意。
小結:作者借《學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僅是學習,做什么事都必須專心致志。
⑶ 讀好三、四、五句:
① 四、五問答句讀讀好,師范讀。
② 男女生分別讀問句、答句(讀出反問的語氣和回答時肯定的語氣)
③ 三句話連起來讀,讀出感情,能背的就背。
師:學得不錯,今天我們學得好,也是專心致志的結果啊!
四、自讀自悟,加深理解,語言積累
1、自讀、自釋全文。
2、愿意讀的讀,愿意解釋的解釋:
⑴ 解釋全文。
⑵ 愿意讀的同學都站起來讀。
3、看看圖,背誦全文。
五、課外延伸
師:你知道這課作者是誰嗎?
1、學生介紹孟子(課前搜集的資料進行交流)
2、老師推薦課外閱讀:孟子所寫的文言文故事《拔苗助長》、《掩耳盜鈴》、《鷸蚌相爭》等。
師:這些都是大家喜聞樂見的,淺顯易懂的文言故事,相信你們會喜歡的。
六、課后探討
1、課文中共出現了幾個“之”意思各有什么不同?
2、學了古文后,你會發現哪些問題?
《學弈》導學案 篇12
一,教材分析與學生分析
(一)教材分析
《學弈》選自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教科書第九冊五年級第八單元第27課.這是孟子的作品,通過弈秋教兩個人學下圍棋,由于學者態度不同,如果大不相同的故事.說明了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絕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本組課文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讓學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語言,了解祖國悠久燦爛的文化,進一步培育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為初中學習文言文打點基礎.由于學生第五次新接觸文言文,所以在設計教學時,我從引導學生反復誦讀為主線,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并注重讓學生聯系生活體驗,身臨其境,從而領悟作者所表達的道理.
(二)學生分析
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學生自主學習是培養其創新能力,實現素質教育的必由之路.而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就必須改革傳統教學模式,順應學生的認知規律.因此,我在備教材的同時更著重于備學生.
五年級的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語文知識,思維活躍,富有創造力,大部分能熟練運用網絡查找資料,對一切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也渴望得到更多的知識.而當他們有興趣時,則學的最好;當他們能學以致用時,則學的最好,我充分地考慮了學生的這些特點來設計教學.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本課5個生字.能根據課后注釋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內容.
能力目標: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情感目標: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
教學難點:弄懂課文含義.
三,教法與學法
(一)教學方法
以讀代講,以讀促講,讀中理解,讀中感悟.達到"書讀百遍,其意自見".我把"讀"貫穿于教學始終,并把"讀"進行了層次設計:先配樂朗讀,生邊聽邊畫節奏.接著師指著節奏給學生讀,做到讀得有聲有色,流暢自如.從而感染學生,激發誦讀興趣,然后指導朗讀,先領讀,再指名讀,同桌互讀,分組讀.指導文言文的朗讀方法:一要把讀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頓得當.最后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讀熟,最后達到能背誦.
(二)學習方法:
本節課的教學,適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每一環節的安排都能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從而變枯燥乏味的課堂為津津有味的樂園.教學活動猶如一泓活水,充滿新意,充滿了樂趣.
四,教材處理
一堂好的古文教學課應充分體現十六個字:書聲朗朗,議論紛紛,高潮迭起,讀讀背背.因此,這節課我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過程中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學能力.本課的設計理念打破了串講傳統的教學模式,力避逐詞逐句講分析的呆板做法,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學習權力,注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全程參與,在參與中實現自悟自得.
針對教材特點及學生年齡和心理特點,結合學生已有知識基礎,我采用"合作探究,自學感悟"的模式展開教學.
首先,談話激趣,導入新課.本課是學生第一次學習古文,我簡要介紹一點古文和學習它的意義,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好本文提供動力.
接著指導朗讀,作為文言文學習的開端,我把朗讀放在了第一位,分四步進行指導.
然后結合文中注釋故事內容,體會其中道理,并聯系生活實際舉例子.
最后進行知識拓展,讓學生寫心得體會并查找原文.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不僅使學生理解故事內容,體會文言文的語言特點,了解古人思想道德觀點,還能感受到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加強了人文教育,全面提高了他們的語文素養,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中主動構建知識.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師:結合畫面講《孟母三遷》的故事.
師:故事里講的那個孩子是誰
生:孟子.
師:你們對孟子了解多少
生:孟子是戰國時鄒國人,生于約公元前372,死于前289.
生:孟子,名軻,字子輿,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
生:孟子是孔子以后的儒學大師,被尊稱為"亞圣",后世將他與孔子合稱為"孔孟".
師:大家對孟子了解還真多,今天我們就來學一學這位儒學大師孟子寫的一篇文章《學弈》,并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來初步了解他的儒學思想.
師:板書課題,提醒"弈"第四筆寫法.
生:齊讀課題.
師:檢查預習,指生說出"弈"的含義.
生:下棋.
師:學弈呢
生:學下棋.
過渡:通過預習大家說《學弈》這篇文章和我們學的文章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它是一文言文篇,也就是古文,象我們學過的多首古詩一樣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其特點是語言簡煉,含義深刻,我們升入初中以后,會接觸到很多這樣的文章,大家快去看看文中究竟寫了一件什么事
(二)授課
1.看預習
師:要想學好本課,首選要看預習提出幾點要求.
生:讀預習要求:
⑴讀課文,看看注釋,了解每句話的意思.
⑵想一想,課文里兩個跟弈秋學下圍棋的人表現有什么不同.
⑶課文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2.指導朗讀
師:大家帶著這些要求聽錄音朗讀課文,邊聽邊用鉛筆畫出節奏.
生:邊聽錄音邊畫節奏.
師:出示課文節奏.
生:對照改正,根據節奏自由練讀.
師:配樂范讀,感染學生.邊讀邊結合文章講解文言文的朗讀技巧.
生:試讀.
生:同桌互讀,互評.
師:指名讀.
生:搶讀.
生:評價.
3.逐句理解
師:文言文語言簡練,含義深刻,一個字的意思相當于現代白話文的一個詞,甚至一句話的意思,下面我們利用以前學古詩的方法結合文中的注釋把這篇文言文翻譯成現代白話文.
師生配合集中學習前兩句:
⑴弈秋② 通國③之④ 善⑤ 弈 者也
弈秋(是)全國的(最)善于下棋(的人)
⑵使⑥ 弈秋誨⑦二人弈.
讓弈秋教導兩人下棋.
師:總結學法,先把單字詞的意思結合注釋弄懂,再把一句話根據具體的語境連貫起來.
生:根據學法分小組合作試著把剩余的句子翻譯出來.
生:各小組匯報,并辯論怎樣說更恰當.
師:適時點撥,并在重點處多提問題.
生:同組復述故事.
師:指名講述這個故事.
師:評價指導.
4.理解文章寓意.
師:同樣師從弈秋這位棋界圣手,為什么一人會學得成功,一人卻失敗了呢
板書:一人→( )→成功
一人→( )→失敗
生:討論并得出結論:其中一人能成功是因為他專心致志,一人會失敗是因為他不專心.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再讀課文,找一找掛圖左邊這個人在文中有怎樣表現 用~~畫出來.
生: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
師:對,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話的意思,再讀一讀.
師:除了說這個人專心致志,還可以用哪些成語形容他呢
生:聚精會神.
生:全神貫注.
生:一心一意.
……
師:有了這樣的精神,這棋肯定會學得怎樣
生:成功.
師:板書:一人→(專心致志)→成功
一人→( )→失敗
師:根據板書提示,分析另一個人失敗的原因.
生:一人聽之,一人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師:用多個成語歸納這個人失敗的原因.
生:心神不定,心不在焉,三心二意.
生:一心二用,一事無成……
生:板書:一人→(三心二意)→失敗
師:書上是怎樣說他的結局的
生: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師:兩者師從同門,一勝一敗,原因何在
生:為是其智弗若與 曰:非然也.
師:這是什么句
生:反問句.
師:用什么語氣讀
生:反問語氣.
全班齊讀.
師:通過學習這篇課文,你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
生: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絕不可三心二意.
師:同學們在學習當中是否也有這種現象呢
生:正反,舉例.
(三)總結:
師從同一人,智慧也差不多,一人成,一人敗,因為學習態度不同也,所以做任何事都要專心致志.
(四)知識延伸
1.學習《學弈》這一課以后,我相信同學們的學習態度會更加端正,你一定會有很多話要說給老師,父母,同學聽,課后寫一篇心得體會地.
2.本文選自《孟子·告子》,有條件的同學查找一下原文把它翻譯過來.
(五)板書設計: 27 學弈
一人→(專心致志)→成功 學習態度不
一人→(三心二意)→失敗 同結果不同
做任何事,必須專心致志.
(六)教學反思
這節文言文教學課,我注意體現"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新理念,將學的"自主學習"貫穿于教學全程之中,時時處處創設輕松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思維動起來.
1.設計獨具匠心
教學時我抓住了文言文語言精練的特點,把"讀"的活動在教學中一以貫之,從范讀到自由練讀,再到深情誦讀,使學生逐步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并在不知不覺中熟讀成誦.
2.注重學生個性的培養
在教學中,我能尊重學生,讓學生通過多種方式自由理解,張揚學生的個性,對學生有創意的見解與心得加倍愛護,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悟.
3.貼近學生的在本課教學中,我以平等中首席的身份引導學生在學古文的時候,明理巧妙聯系學生實際,讓他們自悟自得,從中深受教益.
4.不足之處
在解釋每句話的意思時,對助詞"之"的講解尺度把握不很準確,講得稍深,部分學生掌握不好.
《學弈》導學案 篇13
俗話說得好,一滴露珠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輝,一片綠葉可以顯示大地的生機……日常生活中平凡的一件小事,往往能使人們受到啟發,有所感悟。第一單元的課文就是這樣,用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闡述一個深刻的道理。
第一課《文言文兩則》中的“學弈”就是如此,用聊聊四句話,講述了一個通俗易懂的古代故事:說弈秋是全國最善于下棋得人,他教了兩個學習態度不同的人下棋,學習效果也截然不同,文章結尾也點出了學習效果不同并不是因為智力上差異,而是學習應該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這樣的'一個意思,一種道理,用文言文說出來,理解起來就不太容易了。對本文我的教學有很多地方值得回憶。
整節課我側重引導學生朗讀。課前,我充分閱讀教參,心中牢固的樹立“朗讀第一位”的觀念。書讀百遍,其義自現不無道理。我先是有聲有色的進行了范讀,用自己流暢自如的讀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隨后逐字逐句的領讀,獨處古文的節奏和韻味,幾遍下來,基本上學生都流暢自如了。再請學生理解意思,難度就降低了許多。
也有一些遺憾,比如對文中多音字的關注不到位,課前自己沒有弄清,導致課堂無言以對,影響了正常的教學進度。再有對文中代詞“之”探究過于細致,致使自己有的時候也拿不定主意。還有講解太細,一篇小短文用了兩節課時間,掰開了揉碎了再嚼嚼,講得太透徹了,反而索然無味了。
課下和同頭課的老師交流,一致認為,對于這種淺顯易懂的古文,我們盡可大膽的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老師適當的進行引導和點撥,解疑釋惑即可。
《學弈》導學案 篇14
一、導語: 琴棋書畫,中國古代四大藝術,源遠流長。圍棋更是智慧的延伸,是一種生活的態度,一種生命的哲學。“花下圍棋日月長”,精妙與絕倫盡在詩意里;不語兩相和,交流和溝通皆在無言中,這就是圍棋。(板書:圍棋)有誰知道在古代圍棋稱作什么?(相機板書弈)。老師示范寫——學生豎空——讀準音。
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和圍棋有關的課文,題目是《學弈》。齊讀課題。
指生說出課題的意思以及弈在課題中的意思為下棋
二、質疑;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相機板書重點問題)
三、簡介作者孟子:孟子是戰國時鄒國人,生于約公元前372,死于前289。
孟子,名軻,字子輿,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
孟子是孔子以后的儒學大師,被尊稱為“亞圣”,后世將他與孔子合稱為“孔孟”。
師:大家對孟子了解還真多,今天我們就來學一學這位儒學大師孟子寫的文章,并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來初步了解他的儒學思想。
四、檢查預習
1、把字音讀準
師出示課件:繳、曰、矣、鴻、鵠等生字,學生齊讀。
2:讀通課文:初讀了課文,大家有何感覺?
生:難理解、別扭、拗口。
師:的確如此,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板書:文言文)它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文言文具有一些特點:如有些字的讀音與白話文不同,有些字音相同但意思卻不一樣。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言簡意賅、寓意深刻。下面大家再大聲去讀課文,把內容讀通,呆會請學生展示。(生讀文)
兩位學生展示,學生評價。
師:讀文言文講究斷句,原來文言文是沒有標點符號的。選入課文后,為了朗讀方便,加上了標點。因此標點處我們一定要停頓。但這樣還不夠,句中有些詞根據詞意還需停頓。這樣有利于自己的理解,別人也聽得更懂。(出示標有停頓的原文)請同學們也標上停頓的記號,然后再大聲地讀。(一生展示)
古文講究吟詠,讀出文章的節奏就情不自禁的搖頭晃腦,甚至連身子也會晃起來,老師來晃一下行不?大家認真聽,如果覺得讀得不錯,就給我一點掌聲好嗎?如果覺得不怎么樣,就說幾句話鼓勵老師,好嗎?
師:背《學弈》(學生鼓掌)
師:謝謝,謝謝大家。從你們的掌聲中,老師聽懂了兩點:第一,這是你們對老師的鼓勵。第二,說明你們聽得非常認真。你們也試一試,看看能讀出滋味來嗎?
師:大家讀得真不錯,敢站起來晃一晃嗎?(生展示)
有許多同學還想讀,別急,等理解了課文內容后,相信你們會讀得更好的!
五、用工具,理解課文,讀懂課文。
a) 師:同學們先看老師出示的例子,根據老師提示的學習方法,像我這樣把注釋寫在原文中,再根據注釋想想文章的意思,然后小組交流,不懂之處老師提示兩種求助辦法:(1)求助親友團,即全班同學;(2)求助在座的聽課老師。
b)學生抄注釋,自主合作學習。
六、展示自學所得,相機釋疑,指導朗讀明白道理。
1誰學弈?(板書:一人,另一人)
2向誰學?(板書:弈秋)你是從哪句話知道的?相機出示“使弈秋誨二人弈”
處理如下:哪個字是教的意思?恭喜你,答對了!《論語》里有句話 “誨人不倦”,就是講教育人要耐心,不感到疲倦。這個誨也是教
3、弈秋,是個怎樣的人?相機出示“使弈秋誨二人弈
處理如下:1、何為善弈者?誰是善弈者?
2、弈秋厲害到什么程度?
3、哦,在現在,那就是全國冠軍啊!哪個詞是說全國?你怎么知道通國就是全國的?不錯,真乃善學者也!對照譯文學是學古文的一個好方法,。
4、現在,我們就是古人,誰來跟老師一起表演這句話?
5、就這個感覺,你還可以加點手勢來說,再來!說得很棒!大家伙一起贊贊弈秋!
6、幸老師是教書的,你覺得幸老師會教書嗎?那你也像作者一樣夸夸幸老師。
4、俗話說:名師出高徒。弈秋是否就一定教出了兩個棋藝都高超的學生?他們兩個學弈的結果怎樣?把書上的句子讀出來!相機出示“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處理如下:1、他們學弈的結果怎樣?
2、這句話里也有兩個之字,它們都指的是誰?
3 、兩人一起學習,第二個人和第一個人相比較,怎么樣?那“弗若”什么意思?連起來說說這句話。(相機板書:成功;失敗)
4、質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果呢?相機出示“為是其智弗若與?”
處理如下:1、同樣是學弈,同樣的老師,學習的結果卻如此不同。不由得讓人發出疑問:
2、注意讀出問的味道。誰敢來問一下?
3、有問有答呀!他在問啦,誰來回答?
4、那你們兩個來表演一下這句話,敢不敢?讀得挺好,再想想,你們就是孟子,會有怎樣的表情動作?自己加表情動作再來試試!
5、全班一起也來問答問答!現在男生來問,女生來答,可以盡情地加手勢,做表情,體會一下。
5探究倆人分別怎么學弈的?
處理如下:
1、其一人如何學弈的?
(1)你還能用哪些詞表達出與專心致志一樣的意思?
(2)大家詞匯挺豐富。我們有很多成語來自古文。像“三顧茅廬”就出自于諸葛亮的《出師表》。以后有人問你專心致志出自那里呢?你可以自豪地告訴別人這句話。
(3)再看看,哪個小句具體表現了他的專心致志?
2、惟弈秋之為聽
(1)惟是什么意思?
(2)這一小句就是說 說得非常正確!
(3)課件出示插圖
看看,圖上哪一個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
想想,也許在他身邊的樹上正有一只鳥兒在盡情地歌唱,他聽見沒有?他正在惟弈秋之為聽。也許身邊草叢中有一只小蟲在彈奏樂曲,他聽見沒有?他正在惟弈秋之為聽。也許身邊地小河正嘩嘩地流淌,他聽見沒有?他正在惟弈秋之為聽。
4、多么專心啊!但是不是弈秋怎么說,他就怎么聽,怎么做,這就是真正的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
(1)繼續看圖。剛才大家是從哪里看出左邊的人專心致志?
(2)看來,要做到真正的專心致志,必須是手到,眼到,耳到,心到,持之以恒。現在我們就用這四到,一起再來讀讀這兩個小句。
5、其一人如此學弈,另一人呢?誰讀給大家聽聽?(1)還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另一人如何學弈的?
(3)這句里有個一心,給它找找近義詞。
(4)他也在用心,卻在一心干什么?他還可能一心想什么?一起看看!課件出示。誰來說說看?
(5)盡管這個人想得專心,可他們正在做什么?學弈時一心想其它的事,不是一心一意,那是三心二意。
6、現在,男女生比賽著讀讀這一整句話。男生讀其一個學習情況的句子,女生讀另一人學習的句子,看誰讀得好,讀得專心致志?
大家讀得都挺棒,可以說是平分秋色。男女生換換,再比一比。看來大家學習都很認真,仍舊是不分上下。
七、反復吟誦
那學到現在,大概能把課文背下來了吧?考考你們,老師提問,你們就用課文中的話來回答!準備好了嗎?
4、欣賞欣賞根據課文改成的動畫片,一起用課文配配音。
八、悟理、拓展
1、從這則文言文你有什么收獲?
2、其實,學弈就是學做人。棋如人生,離不開黑白分明的理性與均衡。棋韻中,總有一份平和的優雅;博弈時,總有一份從容的淡定。只要我們走的每一步人生之棋都認真的,專心致志的,我們就是永遠的勝利者。
九、小結,布置作業。
師:今天我們共同學習了一篇文言文,知道了讀文言文需要語速較慢、停頓較多。知道了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是看注釋。我們收獲可真不少啊。(出示拓展練習作業)常言道:“名師出高徒”眼看著第二個人什么也沒學會。大家想不想勸說幾句呢?平時我們班上有沒有這樣的同學呢,如果你當面不好勸說,那就寫一封信勸說勸說如何?下課。
板書設計: 學弈
一人→(專心致志)→成功 學習態度不
一人→(三心二意)→失敗 同結果不同
做任何事,必須專心致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