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 > 《村居》教案(精選22篇)

《村居》教案

發布時間:2023-07-10

《村居》教案(精選22篇)

《村居》教案 篇1

  一、 教材簡析:

  《村居》是語文第四冊第二單元的一首古詩,這首古詩寫的是詩人居住農村親眼看到的景象。早春三月,草長鶯飛,楊柳拂堤,兒童興致勃勃地放風箏。有景有人有事,充滿生活情趣,勾畫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樂春圖”。全詩字里行間透出詩人對春天來臨的喜悅和贊美。本課教學重點是朗讀、背誦和識字寫字。難點是通過朗讀感悟,想象詩中描繪的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體會“醉”意。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運用課件創設與課文內容相匹配的具體場景和氛圍,愉悅學生心理,開發學生情感世界,誘發學生強烈的閱讀欲望。

  二、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了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想象詩中描繪的情景,練習口頭表達及書面表達。

  三、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幾日呀?那是什么季節了?我們學過描寫幾首春天美景的古詩了,誰來背一背?(指名背《詠柳》等)

  2.今天,我們再學一首贊美春天的古詩——《村居》。板書課題

  3.齊讀課題。

  4.解題:“村居”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農村居住。)

  5介紹作者:高鼎,清朝人。他的詩善于描寫自然景物。

  過渡:這首詩所描繪的景象就是作者在農村居住時所看見的。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象?又是怎樣描寫所看到的景物的呢?

  (二) 放課件,看圖聽錄音,整體感知詩意

  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象呢?請看……(放課件)

  學生觀看后說說自己的所見。

  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那你們喜歡這美麗的春景嗎?同樣,詩人陶醉了,他寫下了這首有名的《村居》。

  (三) 初讀課文,讀準字音,初步感受詩意

  1. 出示要求:借助拼音分組自由讀詩句,劃出生字詞,給生字找幾個詞語,再討論詩句意思。

  2.檢查生字讀音,指導識字。鶯:后鼻音,中間是禿寶蓋兒;趁:前鼻音。鳶:上面沒有一撇。給生字找詞語。

  3.指名讀詩句,如有不正確的讀音及時糾正。

  4.齊讀。再練讀。

  5請同學們馬上描生字。注意每一筆寫在哪兒。

  (四) 借助課件,加強朗讀,感悟詩意

  1.學習古詩一、二兩行詩句

  1)師:同學們,春天到底在哪呢?其實就在我們的眼睛里。仔細看看圖,再讀讀這兩行詩句,從哪些字詞可以找到春天呢?

 。◤ “草長”、“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中可找到春天;從圖上楊柳長出綠芽也可找到春天。)

  “草長”是什么意思?“醉”呢?

  師:誰能把這句詩讀一讀?

  (指名讀,如讀得不理想,老師范讀后再指名讀)

  師:讀得太棒了。讓我們看著圖輕輕地、有感情地再讀一讀。

 。ㄉR讀一、二句)

  誰能說說這句詩所描繪的美景呢?(學生發言,說詩意)

  2)展開想像的翅膀,把詩人描繪的景物具體化。(如“草”是什么樣的草?“鶯”是什么樣的鶯?“柳”是什么樣的柳?怎樣地拂?

  學生自由發言

 。ù汗饷髅模〔輨倓倧乃瘔糁行褋恚鲁鲆稽c點被春風染綠的嫩芽,自由地長呀長;剛過冬的黃鶯展開柔嫩的翅膀,無憂無慮地飛翔著,仿佛在贊美春天,歌唱春天;堤岸上的楊柳在春風的吹拂下梳理著自己細長的秀發,沉醉在春天的美麗中。)

  師:詩人用“長”、“飛”、“拂”、“醉”把明媚的春天寫活了,沉醉在這美好的春光里。突然,“噢——”一陣歡呼聲打破了春天的寧靜,原來是------

  2學習三、四兩行詩句

  四人一小組讀這兩行詩句,讀完后互相討論:讀了之后,討論:孩子們是怎樣放風箏的?

  指名朗讀。老師相機指導。

  男女比賽讀。

  小組派代表說說。

 。g快的孩子們跑著、跳著,露出一張張天真、活潑的笑臉。“快!快!”一個扎小辮的孩子高高地舉著一只五顏六色的鷹形風箏,跳著、叫著,一邊跑一邊放線。只見風箏在孩子的牽引下越飛越高,在蔚藍的天空中舞動,似乎在與云朵比高。不一會兒,天空中陸續飛起了許多紙風箏。在高高的云層中,各式各樣的風箏似乎活了,紛紛炫耀著自己的美麗。)

  3請同學們把整首詩有感情地朗讀,再背誦。

  (五)解“醉”,總結全詩

  同學們,詩人看到這么迷人的春光,這么歡快生動的兒童競放風箏的場面,他怎樣?可用詩中的一個字來代表他這時的心情?(醉)

  那詩中到底誰醉?

  一、楊柳醉,醉在蒙蒙的春煙里。二、堤岸醉,醉在柳枝的輕柔的撫摸里。

  三、草兒醉,醉在痛痛快快的生長里。四、黃鶯醉,醉在自由自在的飛翔里。

  五、兒童醉,醉在快快樂樂的放飛里。

  六、詩人醉,醉在迷人的春光里,醉在孩童的歡樂里。

 。┳鳂I:同學們,你們能把這迷人的春景,兒童競放風箏的歡樂場面寫出來嗎?趕快動筆吧,看誰寫得生動,誰寫出了詩人的“醉”。

  板書: 村居

  迷人的春光

  醉

  兒童的快樂放飛

  設計二是把“醉”字提前。在學生欣賞美景并初步了解句意后即引導學生找到作者當時的情態“醉”字,再圍繞這個字深入體會詩情。最后再引導學生填寫醉在( )里。就是有些難度。這教案還沒設計好。希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

《村居》教案 篇2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聯系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口述這首詩所描繪的情景。

  4、借助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農村兒童生活的情趣,激發熱愛大自然、珍惜童年的美好感情。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通過朗讀、背誦,感受詩篇的語言美和情景美,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知道哪些詞語是描寫春天的,能說給大家聽嗎?

  2、指名說。

  3、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的古詩。是哪一首呢?

  自讀課題。我們要學習的是《村居》。

  二、初讀全詩,讀準讀通

  1、釋題:在鄉村居住。

  作者:高鼎,清朝人,善于描寫自然景物。

  2、聽錄音讀。

  3、自讀,要求讀準生字的音,讀通句子。讀后檢查:

 、拧〕鍪旧,讀準音,記住形。

  ⑵ 指導書寫,描紅,臨寫。

 、恰≈该首x,正音。

 、取「浺糇x。

  三、細讀全詩,解詞釋句,弄懂詩意

  1、詩歌主要寫了哪個季節的什么景色?

  2、小組討論,弄懂相關詞語的意思。

  3、交流,你理解了哪些詞語?

  草長鶯飛:野草旺盛生長,黃鶯自由飛翔。

  拂:飄拂、拂拭、掠過。

  堤:堤岸。

  醉春煙:陶醉在迷人的春光之中。

  紙鳶:紙做的風箏。

  4、詩句的意思知道嗎?

  同桌互說后集體交流。

 。ㄔ绱憾拢孛娌輧和⑸L,空中鶯兒自由飛翔,堤邊楊柳飄拂搖曳,仿佛也陶醉在迷人的春光之中。孩子們放學回來天色還早,趕忙趁著東風放起了風箏,那心里別提多高興了。)

  5、帶著自己對這首詩的理解再朗讀全詩,讀出感情:

  自讀──指名讀──糾正──指名讀──齊讀──跟錄音讀。

  四、賞讀全詩,進入意境,熟讀成誦

  1、看圖讀一讀這首詩,邊讀邊想,在頭腦中再現詩句所描繪的畫面,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作者寫出了我們兒童生活的樂趣,你喜歡這首詩嗎?練習背誦。

  3、你是否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歷?當時你是怎么做的,心情如何?說一說。

  五、作業

  1、把《村居》這首詩描寫的內容編成一個小故事,講給同學們聽。

  2、背誦。

  3、抄寫這首詩。

  【板書】

  村居

  草長鶯飛       兒童散學

  醉春煙

  楊柳拂堤   |    忙放紙鳶

  早春

  【教學反思

  《村居》是一首教了多年的古詩,在今天的教學中,又賦予它新的涵義。讓古詩融進生活,讓學生融進古詩,體會到古詩背后的內容,使學生在古詩文化的熏陶下,激起對祖國古文化瑰寶的熱愛之情。

  春天是兒童的,在煙花三月美麗的日子里,使兒童步入自然,享受自然,放飛風箏,放飛自己的快樂和理想。兒童是春天的,兒童屬于春天生機的組成部分,兒童身上散發出的芳香是春天的細胞和色彩。當學生體會到兒童與春天融為有機的一體時,古詩背后的文化的乳汁已被學生挖掘并吮吸著,可謂水到渠成。

《村居》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聯系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口述《村居》所描繪的情景。

  4、借助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農村兒童生活的情趣,激發熱愛大自然、珍惜童年生活的美好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能聯系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口述《村居》所描繪的情景。

  2、借助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農村兒童生活的情趣,激發熱愛大自然、珍惜童年生活的美好感情。

  預習提綱:

  導入揭題——讀詩,學習字詞——學習《村居》——小結作業

  一、導入揭題

  1、回憶讀過的哪些描寫春天的詩歌,指名背給大家聽一聽。

  2、今天,我們又要學習兩首描寫春的詩。讀題。

  二、讀詩,學習字詞

  1、出示兩首詩,介紹作者。

  2、自讀全詩,要求讀準生字的音,讀通句子。指讀讀好“鳶”“拂”。齊讀

  三、學習《村居》

  1、小組討論自學《村居》。要求:

  每個人先自學,反復讀詩句,看看讀懂了哪些,還有哪些沒讀懂;再小組討論,自己的理解說給大家聽,看看是否和大家一樣,不理解的請教同學;最后,結合小組智慧,把自己組的理解寫下來。

  2、自學,討論。

  3、再讀詩。思考討論:

  (1)、你從這首詩中讀懂了什么?

  (2)、你還有什么疑問?

  4、讀詩、背詩。

  四、小結作業

  1、抄寫詞語。

  2、背誦。

  3、把《村居》的內容改編成一個小故事,講給同學聽一聽。

《村居》教案 篇4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3個生字,會認4個新字。

  2.了解詩意,體會詩中描繪的情景。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學會生字、背誦課文是重點。難點是體會詩中描繪的情景。

  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掛圖(或多媒體課件)。學生準備:讀背自己知道的描寫春天景象的古詩。

  教學時數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春天,萬物復蘇,景色優美,許多詩人都曾留下過贊美的詩篇。誰愿意背幾首給大家聽聽?

  今天我們學的這首《村居》就是詩人高鼎描寫春天農村景致的佳作。

  二、創設情景,整體感知

  出示掛圖(綠草、飛鳥、河堤、楊柳、農房、炊煙、兒童、紙鳶等)或多媒體課件。

  描繪情境:春天到了,天空碧藍碧藍的,小草兒從地底下鉆出來了,小鳥兒在空中飛翔,在林中歌唱。河堤上,楊柳長出了嫩葉,柔軟的枝條在春風中輕輕搖擺。傍晚,農家的炊煙裊裊上升。這濃濃的春色,令人陶醉。農家的小孩子們放學后早早地回來了,他們正趁著這和煦的春風忙著放風箏呢!這就是《村居》中描寫的情景,同學們想去感受一下嗎?

  三、自學古詩,讀準字音

  1.請同學們自己輕聲讀讀這首詩。要求讀準字音,對照拼音把生字多讀幾遍,并記下來。

  2.檢查3個生字和4個要求會認的新字的讀音。提示:

  平舌音的字:散、醉

  翹舌音的字:趁、紙

  后鼻音的字:鶯

  3.同學之間相互聽讀古詩,糾正讀音。

  4.指名讀古詩,全班聽評是否讀得正確。

  5.全班齊讀古詩。

  四、進入情境,指導朗讀

  1.請同學讀古詩,提出你想問的問題。

  2.引導看圖,體會詩境、質疑,指導朗讀。

  “草長鶯飛”小草吐綠,鶯兒飛翔,形容春天的景象。

  “二月天”指春天。

  “拂”輕輕地擦過。

  “春煙”春天里農家的炊煙。

  “醉”沉迷,陶醉。

  指名說說從這兩行詩中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

  指導朗讀:(“”表示輕讀)

  草長鶯飛 / 二月天,拂堤楊柳 / 醉春煙。

  草長鶯飛,楊柳拂堤,春煙裊裊,春天的農村真美呀!小孩子們可不愿錯過這大好春光,他們正忙著干什么呢?(他們放學后早早回家,忙著在春風中放風箏呢)

  “紙鳶”風箏。

  “東風”春風。

  “趁”利用(時間、機會等)。

  指導朗讀:(“? ”表示重讀)

  兒童散學 / 歸來早,忙趁東風 / 放紙鳶。

  五、想象畫面,朗讀背誦

  1.分組練習朗讀。讓我們設身處地,邊讀邊想象詩中描繪的情景,自己反復朗讀,再在小組內輪讀,相互評議。

  2.自由背誦這首詩。

  3.指名背、齊背。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回憶詩中描寫了春天農村什么樣的情景,并說一說。

  2.朗讀課文。

  二、指導認字形,并寫字

  1.指名讀生字(開火車讀。抽卡片讀等多種形式)。

  煙   趁   紙

  2.師生共同討論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生字。

  煙:左右結構,左邊是“火”,右邊是“因為”的“因”。

  趁:與“珍”比較,用換偏旁的方法識記。

  紙:左右結構,左邊是“纟”,右邊是“氏”,下面不能多寫一點。

  3.鼓勵學生用生字組詞語,盡量多組幾個。

  4.指導寫字。

  煙、紙,左窄右寬。趁,“走”字最后一筆捺畫要寫得平、長一些,“  ”的下面三撇要寫正。

  三、完成課后練習第2題

  (教師巡視,及時肯定或糾正學生的書寫)

  四、背誦課文

  五、完成課后練習第3題(說完后可以試著寫下來)

  六、擴展練習

  春天的農村還有哪些景象?請同學們利用星期天到農村去走一走、看一看、畫一畫、寫一寫,辦一份手抄小報。

  板書參考

  4   村  居

  草長鶯飛 / 二月天,

  拂堤楊柳 / 醉春煙。

  兒童散學 / 歸來早,

  忙趁東風 / 放紙鳶。

  探究活動

  舉行一個詩歌朗誦比賽。先在小組里比,再在全班里比。

《村居》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鳶”字,了解全詩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在此基礎上背誦全詩。

  3、想象詩中描繪的情景,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詩的意境,感受到詩所描繪的春天的美與生機勃勃。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初步感知

  1、你們學過很多古詩了,哪些是寫春天的?誰來背幾首?

  2、今天我們又要來學習一篇寫春天的古詩。

 。ò鍟n題)

  3、這首詩是高鼎寫的。

 。ㄗ髡吆喗椋

  4、大家猜猜看,這首詩的題目為什么叫“村居”?

  5、出示插圖,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ú輧好妊,柳樹被風輕拂,孩子們正在放風箏)

  6、這首古詩寫的就是這美麗的景色,我們就來學習這首古詩。

  二、自學古詩,讀準字音

  1、請同學們自己輕聲讀讀這首詩。要求讀準字音。

  2、檢查1個生字和7個要求會認的新字的讀音:

  提示:

  平舌音的字:散、醉

  翹舌音的字:趁、紙

  后鼻音的字:鶯

  3、同學之間相互聽讀古詩,糾正讀音。

  4、指名讀古詩,全班聽評是否讀得正確。

  5、全班齊讀古詩。

  三、感情朗讀,了解詩意

  1、學習一、二句:

 、拧≈该x第一句,思考:

  這句詩寫了些什么?

 、啤±首x指導:

  草長/鶯飛/二月天,

  ⑶ 春天的鄉村還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我們繼續讀:

  全班讀第二句。

 、取∵@句詩寫了些什么?

 、伞∵@么讓人如癡如醉的景色,我們該怎么讀好?朗讀指導:

  拂堤/楊柳/醉/春煙。

 、省∏皟删淅首x訓練:

  自由讀。

  開火車。

  朗讀比賽。

  2、學習三、四句:

 、拧≈该x。

  ⑵ 解釋:“紙鳶”就是指風箏。

 、恰∷娜艘恍〗M去讀這兩句。從這兩句中,你讀懂了什么?

 、取≈该首x,老師相機指導: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伞∧信荣愖x。

 、省≡俅误w會從這兩句中讀懂了什么。

  四、背誦詩歌,借詩練說

  1、自由背誦。

  2、小組比賽背誦。

  3、我們學完了這首古詩,你好像看到什么情景呢?請你說給同桌聽。

  4、指名上臺說。

  5、小結:

  詩人短短的幾句詩就寫出了鄉村春天的美麗景色與勃勃生機。

  五、課外拓展,鼓勵續學

  春天的農村還有哪些景象?

  請同學們到農村去走一走、看一看、畫一畫,再搜集一些其他描寫春天的古詩,辦一份手抄小報。

  【參考資料】

  村居

  〖讀故事〗

  寒冷的冬天終于被溫暖的春風吹走。在濃濃的春意中,有一個人在悠閑地散步,享受著春天的美景,他就是詩人高鼎。

  小草剛剛從睡夢中醒來,吐出一點點被春風染綠的嫩芽。晴空萬里,剛過冬的黃鶯展開柔嫩的翅膀,無憂無慮地飛翔著,仿佛在贊美春天,歌唱春天。堤岸上的楊柳在春風的吹拂下梳理著自己細長的秀發,沉醉在春天的美麗中。高鼎被這千姿百態的春天所迷住,陶醉在美好的春光中。

  “噢──”一陣歡呼聲打破了春天的安寧,原來學堂早早地放學了。歡快的孩子們跑著、跳著,露出一張張天真、活潑的笑臉。“快!快!”一個扎小辮的孩子高高地舉著一只五顏六色的鷹形風箏,跳著、叫著從高鼎面前竄過。高鼎的目光被吸引過去──那孩子拉著風箏線,另一個孩子展著風箏。展著風箏的孩子一松手,那邊就一邊跑一邊放線。只見風箏在孩子的牽引下越飛越高,在蔚藍的天空中舞動,似乎在與云朵比高。不一會兒,天空中陸續飛起了許多紙風箏。在高高的云層中,各式各樣的風箏似乎活了,紛紛炫耀著自己的美麗。

  春天的氣息里飄蕩著孩子們銀鈴般的歡笑聲。春天的美麗與孩子們的身影融合在一起,使高鼎仿佛回到了兒時,情不自禁地笑了。

  〖改寫〗

  村居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放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題記  

  初春,暖洋洋的太陽照射著大地,樹上因為春天的到來而興奮得嘰嘰喳喳的麻雀把高鼎吵醒了,他見今天春光明媚,便決定出去走走。

  高鼎走在戶外的小道,嗅著泥土獨有的芳香,此時此刻的他已經完全沉醉在這蓬勃的春景里了。不遠處,小草從濕潤的泥土里探出了綠油油的小腦袋,正睜著充滿好奇的雙眼張望著這大千世界,三三兩兩散開的小草頓時給大地增添了勃勃的生機,高鼎情不自禁地感嘆到“真是‘草色遙看近卻無’啊!”微風拂過,隨風飄動的柳樹深深地把高鼎吸引住了。走近一看,柳樹已經暴青了。他輕輕地撫摸著嫩葉,軟軟的,仿佛一個初生的嬰兒。一片片嫩芽在陽光的照射下綠得發亮,真不知道春姑娘是怎么調出這種色彩的,如果淡一點,就不會顯得那么生氣;如果濃一點,就不會顯得那么可愛了。柳樹的枝條已經長得快要碰到河面了,河水清澈見底,水緩緩地流向遠方。河面上,鴨兒歡騰嬉戲,怪不得詩人可以寫出“春江水暖鴨先知”的詩句。  

  不知不覺中,已經到了中午,坐在岸邊感受著春的氣息,忽然,一陣吵吵嚷嚷的聲音伴著東風飄來,循聲望去,原來是孩子們放學了。只見他們急急忙忙地跑進屋,又急急忙忙地跑出來,身后還拖著只風箏。沒過幾分鐘,天空中,五彩繽紛的早已隨風飛舞了。瞧!那只像麻雀的風箏飛的最高,望上去就只剩下一個小點兒了。有一個男孩的風箏硬是不聽話,怎么也不愿到天上去翱翔,剛剛飛了起來就馬上來了一個180度的大轉彎,像離弦的箭似的,“呼”地一聲就往下沖了。風把天上各式各樣的風箏吹得“嘩嘩”作響,交織成一片,形成了和諧的春之韻。  

  “吃飯了!吃飯了!”孩子們聞聲跑進屋,有的還有些不情愿呢,就連回家的路上也要放會兒,沒過多久,已經不見孩子們的身影了。高鼎卻遲遲不肯回家,他已經完全沉浸在春天這萬物復蘇的景象里了。此時,一輪新月以隱隱約約掛在了夜空。

  【原文】

  村居

  〔清〕高 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①。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②。

  【作者地圖】

  高鼎(dǐnɡ),字象一、拙吾,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是清代后期詩人。

  【助你翻譯】

 、佟》鞯蹋狠p輕擦著堤岸。

 、凇〈簾煟捍禾焖疂、草木間蒸發的薄霧如煙。

 、邸〖堷S(yuān):紙鷹,指像鳥一樣的風箏。

  【教你賞析】

  江南的早春二月,草木萌發生長,黃鶯飛翔歌唱;碧綠柔長的柳條隨風搖曳,輕輕地拂著堤岸,就像沉醉在春煙之中。兒童們早早地放學了,他們趕快回家,趁著東風把風箏放上高高的藍天。

  這首詩的前兩句,畫出了江南二月的明麗春光:“草長鶯飛”,欣欣向榮;“楊柳醉煙”,蔥蘢柔媚。可是孩子們早早下學后卻沒興趣欣賞這景致,他們關心的是趕快趁著春風放風箏。一個“忙”字,把孩子們的勃勃興致和跑著、跳著、呼喊著的樣子都表現出來了。天真活潑的兒童,還有那晴空飄飛的風箏,把這江南春光點綴得更加活躍歡快,更加生機盎然。

《村居》教案 篇6

  教案示例一

  教學目標 :

  1.學會本課3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了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想象詩中描繪的情景,練習口頭表達。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熟讀、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

  一、復習導入 

  1.你們學過很多古詩了,能想想哪些是寫春天的嗎?請你背給大家聽。

  2.今天我們又要來學習一篇寫春天的古詩。(板書課題)

  3.這首詩是高鼎寫的,這是詩人居住在鄉村寫下的一首詩,所以題目是。

  二、圖文結合、初知大意

  1.出示插圖,說說你看到了什么?(草兒萌芽,柳樹被風輕拂,孩子們正在放風箏。)

  2.這首古詩寫的就是這美麗的景色。請大家自己去讀讀吧。

  三、學習生字

  1.正字音。注意“趁”是翹舌音,前鼻音,“紙”是翹舌音。

  2.指導書寫。

  趁:走字底,最后三撇要寫得短而傾斜。

  紙:右邊是“氏”不要加一點,易和“低”字相混。

  3.學生自由練習,老師巡視指導。

  4.出示要求認讀的四個字。開火車讀。

  四、感情朗讀,了解詩意

  學習一、二句

  1.指名讀第一句。其他同學想想這句詩寫了些什么?

  2.指名說,老師補充。(二月,青草茁壯的成長,黃鶯飛來飛去)

  3.齊讀第一句。指導停頓:草長/鶯飛/二月天,

  4.春天的鄉村還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我們繼續讀。

  5.全班讀第二句。

  6.看課件師配音說:看,河堤上的楊柳,在茫茫的春煙中像喝醉了一樣吹拂搖蕩著。

  7.誰再來看著課件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8.學生看課件自由說。

  9.這么讓人如癡如醉的景色,我們該怎么讀好?

  10.指名反復讀。老師指導。(河堤/楊柳/醉/春煙。)

  11.全班齊讀一二句。

  學習三、四句

  1.指名讀。

  2.老師解釋“紙鳶”就是指風箏。

  3.四人一小組去讀這兩句,讀完后互相討論:讀了這兩句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4.指名朗讀。老師相機指導。(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5.男女比賽讀。

  6.小組派代表說說,讀了這兩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五、背詩練說

  1.自由背誦。

  2.小組比賽背誦。

  3.我們學完了這首古詩,你好像看到什么情景呢?請你說給同桌聽。

  4.指名上臺說。

  5.小結:詩人短短的幾句詩就寫出了鄉村春天的美麗景色。他寫得好,你們也說得很好。

  六、板書設計

  4

  草長/鳥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教案點評:

  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居住農村親眼看到的景象。全詩字里行間透出詩人對春天來臨的喜悅和贊美。教學中,從舊知導入  ,即復習了所學知識,又點明本課又是一篇寫春天的詩。結合圖片讓學生初步理解詩意,為有感情朗讀做準備。

  加強課堂訓練意識,重視讀與說的結合,突破難點。傳統的語文教學注重教師的傳授,對課文的重、難點往往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復講解,但教學效果卻未必令人滿意。本教案設計是通過想象詩中描繪的情景,練習口頭表達,進行說話訓練,從而突破難點。

  教案示例二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3個生字,會認4個新字。

  2.了解詩意,體會詩中描繪的情景。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學會生字、背誦課文是重點。難點是體會詩中描繪的情景。

  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掛圖(或多媒體課件)。學生準備:讀背自己知道的描寫春天景象的古詩。

  教學時數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揭示課題

  春天,萬物復蘇,景色優美,許多詩人都曾留下過贊美的詩篇。誰愿意背幾首給大家聽聽?

  今天我們學的這首就是詩人高鼎描寫春天農村景致的佳作。

  二、創設情景,整體感知

  出示掛圖(綠草、飛鳥、河堤、楊柳、農房、炊煙、兒童、紙鳶等)或多媒體課件。

  描繪情境:春天到了,天空碧藍碧藍的,小草兒從地底下鉆出來了,小鳥兒在空中飛翔,在林中歌唱。河堤上,楊柳長出了嫩葉,柔軟的枝條在春風中輕輕搖擺。傍晚,農家的炊煙裊裊上升。這濃濃的春色,令人陶醉。農家的小孩子們放學后早早地回來了,他們正趁著這和煦的春風忙著放風箏呢!這就是中描寫的情景,同學們想去感受一下嗎?

  三、自學古詩,讀準字音

  1.請同學們自己輕聲讀讀這首詩。要求讀準字音,對照拼音把生字多讀幾遍,并記下來。

  2.檢查3個生字和4個要求會認的新字的讀音。提示:

  平舌音的字:散、醉

  翹舌音的字:趁、紙

  后鼻音的字:鶯

  3.同學之間相互聽讀古詩,糾正讀音。

  4.指名讀古詩,全班聽評是否讀得正確。

  5.全班齊讀古詩。

  四、進入情境,指導朗讀

  1.請同學讀古詩,提出你想問的問題。

  2.引導看圖,體會詩境、質疑,指導朗讀。

  “草長鶯飛”——小草吐綠,鶯兒飛翔,形容春天的景象。

  “二月天”——指春天。

  “拂”——輕輕地擦過。

  “春煙”——春天里農家的炊煙。

  “醉”——沉迷,陶醉。

  指名說說從這兩行詩中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

  指導朗讀:(“——”表示輕讀)

  草長鶯飛 / 二月天,拂堤楊柳 / 醉春煙。

  草長鶯飛,楊柳拂堤,春煙裊裊,春天的農村真美呀!小孩子們可不愿錯過這大好春光,他們正忙著干什么呢?(他們放學后早早回家,忙著在春風中放風箏呢)

  “紙鳶”——風箏。

  “東風”——春風。

  “趁”——利用(時間、機會等)。

  指導朗讀:(“· ”表示重讀)

  兒童散學 / 歸來早,忙趁東風 / 放紙鳶。

  五、想象畫面,朗讀背誦

  1.分組練習朗讀。讓我們設身處地,邊讀邊想象詩中描繪的情景,自己反復朗讀,再在小組內輪讀,相互評議。

  2.自由背誦這首詩。

  3.指名背、齊背。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回憶詩中描寫了春天農村什么樣的情景,并說一說。

  2.朗讀課文。

  二、指導認字形,并寫字

  1.指名讀生字(開火車讀。抽卡片讀等多種形式)。

  煙   趁   紙

  2.師生共同討論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生字。

  煙:左右結構,左邊是“火”,右邊是“因為”的“因”。

  趁:與“珍”比較,用換偏旁的方法識記。

  紙:左右結構,左邊是“纟”,右邊是“氏”,下面不能多寫一點。

  3.鼓勵學生用生字組詞語,盡量多組幾個。

  4.指導寫字。

  煙、紙,左窄右寬。趁,“走”字最后一筆捺畫要寫得平、長一些,“  ”的下面三撇要寫正。

  三、完成課后練習第2題

  (教師巡視,及時肯定或糾正學生的書寫)

  四、背誦課文

  五、完成課后練習第3題(說完后可以試著寫下來)

  六、擴展練習

  春天的農村還有哪些景象?請同學們利用星期天到農村去走一走、看一看、畫一畫、寫一寫,辦一份手抄小報。

  板書參考

  4   村  居

  草長鶯飛 / 二月天,

  拂堤楊柳 / 醉春煙。

  兒童散學 / 歸來早,

  忙趁東風 / 放紙鳶。

  探究活動

  舉行一個詩歌朗誦比賽。先在小組里比,再在全班里比。

《村居》教案 篇7

  村居(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3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了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想象詩中描繪的情景,練習口頭表達。借助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農村兒童生活的情趣,激發熱愛大自然、珍惜童年的美好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春天是一首歌,春天是一幅畫,春天還是一首詩呢!清代有位大詩人高鼎,寫下了一首有關春天的詩《村居》,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

  二、講讀古詩

  1、讀題。

  誰來讀讀題目,給“村”字組組詞。齊讀題目。

  2、出示古詩。

  自讀古詩,指名讀。

  生評,再讀。師范讀,生齊讀。

  3、這首詩寫的是什么季節?你從哪里看出來是春天的?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春煙、

  指導:

  拂堤楊柳:春天來了,柳樹長出了嫩綠的葉子,柳條長長的,像小姑娘的辮子。長長的辮子垂下來,被風一吹,就飄拂起來了。

  春煙:春天的時候,山上空氣潮濕,樹林中常常有薄薄的霧氣籠罩,遠遠望去,像霧又像煙,所以,叫做春煙。

  二月天:農歷二月。

  醉:陶醉。

  4、小朋友的本領真大,在文中找到了春天。老師也找到了春天,小朋友想不想看看老師找到的春天?

  多媒體出示一張張圖片。

  師述:春天來到了竹林里,春筍沖破泥土,掀翻石塊,一個一個從地里冒出來;春天來到了小池塘,池塘邊的蘆葦長起來了,像長長的睫毛;春天來到了梅花山,滿山的梅花開放了,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瑩剔透,散發出淡淡的清香;春天來到了草原,草原鋪滿了新綠;春天來到了果園,梨花、杏花、桃花都開了,引來了蝴蝶和蜜蜂,真是春暖花開,春色滿園。春天來到了校園里。看,小朋友們個個書聲瑯瑯,難怪人們都說:“一日之計在于晨,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真美!

  小朋友,此時此刻,你是否已經被這美景所吸引了呢?再來讀讀“陶醉”這個詞。

  讀讀一、二兩句詩。

  5、在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孩子們又會干什么呢?請小朋友讀讀三、四兩句詩。

  你讀懂了什么?

  “散”,給它組組詞。在這首詩里,散是什么意思呢?引出“歸”、“紙鳶”。

  放學回家,天色還早的話,你會干什么呢?和其他同學做什么游戲呢?

  介紹“紙鳶”。(介紹一下南通的哨口板鷂,邊看圖邊介紹)

  6、在這美麗的春天里,處處春光明媚、鶯歌燕舞,處處鳥語花香、春意盎然,小朋友在廣闊的田野里放著風箏,心里高興極了。人們居住在這里,生活地多么幸福這就是田園生活,這就是鄉村生活。因此,詩人高鼎將這首詩取名為《村居》。

  一起再來讀讀這首詩。

  7、師范讀古詩,指導學生朗讀。

  8、背誦古詩。

  9、欣賞歌曲《村居》。

  三、課后作業

  背誦古詩,回家后收集幾首有關春天的詩。

《村居》教案 篇8

  教材簡介:

  《清平樂  村居》是南宋詞人辛棄疾在江西上饒帶湖閑居時,寫的一首表現農村生活的詞作。全詞不用“人在圖畫中”的詠嘆來直接抒發主觀感受,而是置身局外,靜處閑看,移步換景,客觀摹狀,攝取了特具畫意詩情的人物活動鏡頭。詞中以“溪”縈回映帶,意脈連綿,情思不斷,組合成了江南農村的清秋風景畫和勞動風俗畫,字里行間表達了詞人對安寧平靜的農村田園生活的喜愛,抒發了對安居樂業的生活的陶醉之情。

  目標預設: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學會本課的3個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2、憑借朗讀、聯想,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意境,說一說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并寫下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詞中田園生活的情景,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點、難點: 通過朗讀、聯想,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時達到熟讀成誦是本課的重點。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板書“居”,組詞。你會想到了什么?板書“村居”。

  指名背誦高鼎的《村居》。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2、今天我們將學習一首題名也叫《村居》的詩,不過,它的前面還有三個字“清平樂”(板書)。(播放舒緩悠揚的音樂)“清平樂”是詞牌名,又名“醉東風”,它相當歌曲的譜子。

  3、這首詞的作者是南宋的愛國詞人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文武雙全的傳奇英雄。詞作的風格:農村詞,英雄詞。)

  二、初讀古詞

  1、出示生字新詞:翁媼  鋤  蓮  相媚好  剝

  2、指名學生讀一讀,一邊正音,一邊加以滲透。

  〔鋤——鋤禾(指名背詩)——鋤豆(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指導讀“青青草”。)

  蓮——蓮花——蓮蓬(為了讀起來響亮點,讀第二聲)〕

  3、齊讀。

  4、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讀著讀著,你的眼前出現了幾個人物?他們在哪兒呢?(指名說,相機板書:翁媼 大兒 中兒 小兒)

  5、這么多人和景,詞人巧妙地運用了一處景,將它們像珍珠一樣串了起來,找找看,看看誰是火眼金睛?(學生交流,指名回答。板書:溪)

  6、現在大家看,這是怎樣的一幅村居圖?(出示課文插圖,指名回答。)

 。á傩腋5囊患易 ②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③安居樂業的一家人……)

  三、品讀感悟

  1、是啊,多么幸福的一家人。其中,你認為誰是最幸福的?說一說你的理由。(學生交流)

  2、在這里,“醉”可以理解成什么?(沉醉)從哪兒可以看出他們是沉醉?(學生交流)景美,心情舒暢,或許也會喝點老酒,微帶醉意。

  “醉里吳音相媚好”,詩人先聲奪人,突出翁媼親熱聊天,用吳方言說著貼心話的樣子。如果在作文中你能掌握先聲奪人的“法寶”,你的作文定會錦上添花。想象一下,他們會說些什么?

  3、句式訓練

  讀著“醉里吳音相媚好”,我仿佛聽見翁(媼)夸贊媼(翁)說:“                   。”

  4、學生自由交流。指名談一談。(男女同桌之間扮演翁媼,自由暢談。)

  5、其實,兒女一直是父母口中永恒的話題。聽——

  1)翁喝了一口酒,喜笑顏開地對媼說:“大兒子可是咱家的壯勞力,地里的活都讓他承包了。”

  2)媼笑著說:“這呀,是幸虧沒有戰爭,大兒子才能在地里干活。你看他干得多么認真。∷怖洗蟛恍×,該幫他娶個媳婦了。”

  3)老太婆,你瞧咱家的二兒子,簡直和你一樣的心靈手巧。……

  6、出示“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齊讀)大兒幸福嗎?中兒呢?(指名回答)

  句式訓練:

  大兒的幸福,在于(               );中兒的幸福,在于(             ) ;翁媼的幸福,在于(            )。

  7、當看到最小的兒子的時候,翁媼會是怎樣的神情?出示“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學生交流,指答。板書 最喜 )小兒子是“無賴”,翁媼怎么會“最喜”呢?(學生交流)

  理解“無賴”。當父母看到你頑皮的時候會怎么說?

  小兒子為什么最讓人喜愛呢?(學生交流)哪一個字表現了小兒的活潑可愛?指名說一說。

  8、小兒子偷偷地躲到溪邊,躺在那里嘗新蓮子,可真是個精靈鬼。你看,他一邊津津有味地剝著蓮蓬,一邊還津津有味地數著“一顆,兩顆…… ”,讓我們好好地端詳他剝蓮蓬的樣子。(學生交流,理解“臥”)這個字用得好在哪里?推敲一下。

  一個“臥”字,不僅讓我們想象到有趣的畫面,還引發了大家的感慨:“動”的時候是那么的隨心所欲、無拘無束;“靜”的時候是這樣的專心致志,全神貫注。一動一靜竟然融合在一個字上,真是“一字千金”啊!此情此景,你羨慕“小兒”嗎?為什么?(學生交流)

  9、看到“蓮蓬”,你會想到哪些詩?

  1)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小兒可能就是剛剛“偷采白蓮回”,正在美美地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呢!

  10、此情此景,讓人“沉醉不知歸路”。 詞人醉了:他陶醉在鄉村生活的淳樸之中,陶醉在一家普通老百姓的安居樂業之中。讓我們也一起來陶醉一番,陶醉在鄉村的美景中,陶醉在一家人的相親相愛之中。(齊聲誦讀,然后背誦。)

  11、我們再來看這一家老小,居住在這樣矮小的茅屋里,“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遇上大冬天就更別說了。如此清貧的日子,他們卻其樂融融。因為即使是這樣簡單的幸福,在當時,許多人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12、詞人閑居在上饒老家二十多年,寫了許多詞,形成了“稼軒體”。可是看似居安的他卻一直充滿憂慮,憂慮著北方戰場,真是“此生誰料,心在‘戰場’,身老‘村居’”。他多么希望這種安居樂業不僅僅是一家兩家,多么渴望不再有“遺民淚盡胡塵里”的凄慘。所以說這樣的農村剪影在詞人的心中只是“別調”。他心憂天下,在《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淋漓盡致地表現了他的這一情懷。

  四、拓展延伸

  賞析《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ㄒ唬、初讀悟“醉”

  1、那么深深地刻在詩人辛棄疾心中的基調是什么?(媒體出示)

  2、想一想,“破陣子”這一詞牌表達得意境是怎樣的?(慷慨激昂)你聽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3、整首詞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洋溢著愛國、報國的激情。)哪一句寫出了理想與現實的尖銳對立,壯志未酬?(“可憐白發生”。)

 。ǘ、探詢“醉”的緣由

  1、這首詞開篇就“醉”,它和《清平樂·村居》里的“醉”一樣嗎?

  2、“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俗話說“酒后吐真言。”醉酒之后,詩人念念不忘的是什么?

  學生交流,指名讀一讀。(配上激昂的音樂)

  3、詞人由看到一家人的安居樂業,想到了天下:老百姓多么渴望過上和平安居的生活啊!詞人多么希望天下所有人都能“醉在村居”。。ǔ鍪敬寰訄D)“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齊讀)

  4、讓我們再一次走進“村居”,享受一下一家人的其樂融融。“驀然回首”,卻發現咱們和這幸福的一家人,還是半個老鄉呢。(出示吳方言分布圖)讓我們用我們的“吳儂軟語”來讀一讀這首詞,相信大家一定會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配樂,學生用吳方言讀詞,體會。)

  五、檢測完善

  同學們,詩詞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中一顆閃亮的明珠,一朵艷麗的奇葩。其中,描寫兒童的古詩詞更是膾炙人口,別有韻味:一個“臥”字,精彩紛呈。在課外閱讀積累中,睜大你的慧眼,你一定能采擷到其中亮麗的一枚。試試看,怎么樣?

《村居》教案 篇9

  一、初讀詞題,試想畫面: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首詞。(板書:詞)請看大屏幕上,乍一看,這首詞的題目和我們平時所學的詩的題目有什么不一樣?(生說)

  前面這個是它的——(詞牌名)正音:樂讀yuè,那你還知道其它詞牌名嗎?

  后面這個是它的題目,一起讀——村居。

  再看大屏幕上,這首詞和我們平時所學的詩有什么不一樣?

  詞的句式長短不一,古時稱詞為長短句,詞有規定的格律,所以作詞我們一般稱為“填詞”,詞起源于唐代,在宋代達到了最高峰,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一首由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寫的一首詞。一起讀——清平樂村居(生讀)。

  讀了這首詞的詞牌名和題目,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什么畫面?

  二、疏通文本,感知畫面:

  1、是呀,我們所看到鄉村生活是一幅多么安寧、祥和畫面,那么,詞人辛棄疾眼中的村居生活是什么樣子的呢?誰來接著往下讀這首詞?

  生讀上片。正音(wēng’ǎo)

  “翁媼”是一什么意思?猜猜看!( “翁媼”的意思是一對老夫妻!)

  生讀下片,剝(bāo)正音。

  2、下面請同學們再把這首詞讀一讀,注意,把字音讀準聲音響亮。

  (學生自由讀,教師指讀。)

  師:很好,你已經把這首詞讀準確了,來,讓我們一起來讀。▽W生齊讀)

  老師有個建議,你們看,這首詞描繪的鄉村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啊,我們在讀的時候應該讀得輕柔一點,舒緩一點。(指名生讀)很好。讓我們再一起讀。▽W生齊讀)

  3、真好,我們同學在很短時間內就把這首詞讀正確了!我們五(6)班的同學會學習,進步快!那么,你覺得這首詞中有哪些地方你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意思的呢?(自由讀,讀后交流)

  4、詞就像一杯濃濃的咖啡,需要細心品味,你覺得《村居》這首詞中哪些詞兒值得細細地品一品?或者,你覺得這首詞中還有哪些地方你不理解是什么意思的?

  預設1:“相媚好”

  師:猜一猜?(生說)

  師:你們說得都對!“相媚好”所表現的就是這對老夫妻感情的濃厚與纏綿!

  預設2:“無賴”

  師:有知道的嗎?

  生:頑皮!

  師:但是老師記得生活中“無賴”的意思是“賴皮”啊!在詞中怎么是頑皮、天真呢?我不理解。誰能告訴我?先互相討論!

  學生討論,交流。

  聽了你們的解釋,我明白了!我們五(6)班的同學真是語文學習的行家里手,都能夠幫老師解釋疑惑了!

  預設3:“吳音”

  師:“吳音”懂不懂?

  生:吳的地方話!

  師:對!辛棄疾在寫這首詞的時候正在江西上饒,上饒在春秋時期屬于吳國。“吳音”就是吳國的地方話。

  預設4:“醉里”

  師:用“醉”組詞!

  師:“醉里”的“醉”取哪種意思?可能是誰喝醉了酒?

  生:老翁,老嫗

  師:還有可能呢?

  生:作者!

  師:對!不過,“醉”還有更深的意思,這要等我們把課文學好后才能體會到。(在“醉”的旁邊打了個問號)

  5、師:好,同學們,看來我們已經大致理解了這首詞的意思了,來,讓我們再讀一讀這首詞,把你的理解讀進去。

  生齊讀。

  三、品評意象,生成畫面:

  辛棄疾是一位偉大的詞人,他用寥寥的四十六個字就將一幅安寧祥和的鄉村生活圖景栩栩如生地展現在我們眼前。請同學們再讀讀這首詞,你眼前仿佛出現了哪些畫面?

  1、指導朗讀一二兩句。

  來,你把詞讀一讀。ㄉx)讀得再舒緩一點,輕柔一點,注意停頓與節奏,再來——(生讀)閉上眼睛,邊讀邊想象畫面,再來——(請3~4名學生讀)讓我們一起來——(生齊讀)。

  看到畫面了嗎?你看到了什么?

  教師引導學生不斷擴充畫面:你看到的溪水是什么樣兒的?水面上還長著什么?水面下還有什么……

  到底是學習語文的行家,不僅會想象得好而且描述得好!多么宜人的景色啊!來,讓我們再一次閉著眼睛吟誦第一、二兩小句——(學生讀)

  2、你看到了一幅相媚圖。猜猜看,如此恩愛的老夫妻,他們可能在親熱地說些什么呢?

  誰來讀三四兩小句。

  來,讓我們一起來感動。(齊讀三四兩小句)

  3、大兒鋤豆圖,二兒織籠圖。

  你來把他們勞動的情景讀出來!生讀。

  4、小兒的臥剝圖!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這個小兒是非常的頑皮,誰來說一說你想象中的小兒剝蓮蓬的樣子?

  生說

  這個小孩頑皮嗎?那讓我們一起讀出頑皮——

  生齊讀最后兩小句,指導把“最喜”、“臥剝”都讀得很好。

  四、體悟意蘊,定格畫面:

  詩人用樸實、清新的筆調向我們展示了農村秀麗的景色,把農村那舒適安寧的生活刻畫得活靈活現。同學們,讓我們再次拿起書本,把自己完全投入到詞文中去讀一讀,讀著讀著,你的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請結合老師這里的句式,發揮你們的想象:

  讀著               ,我仿佛看到(聽到)                 !。ㄉf)所有的景物匯成了詞中的一個字,是哪個?(醉!)讀!真應了那句話,“沉醉不知歸路”。讓我們一起再次走進這畫中,再齊讀。

  現在你覺得“醉”還有什么深刻的含義呢?

  是啊,究竟是誰陶醉了呢?為什么而陶醉呢?請同學們自己把這首詞讀一讀。(交流)

  這對老夫婦醉了、作者被眼前的村居生活陶醉了……我們讀書的時候,是誰在陶醉? 誰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配樂)

  真好!來,讓我們再一次把這首詞讀一讀,能背的背,把我們的對這和美鄉村生活的陶醉、沉醉、迷醉讀出來!

  生讀。

  五、拓展建構,豐孕畫面。

  這首詞帶給我們的享受是多么的美好!可是到現在我們還未揭開作者的面紗,他叫——(辛棄疾),看補充介紹。再讀該詞。

  辛棄疾一生給我們留下了600多首詞,以愛國詞和田園詞最為突出,我們今天學習的是一首——(田園詞)。那我們再來感受一下他的另一種風格——(愛國詞)。看補充的詞《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對照注釋自己讀讀,說說對這首詞的理解,從另一角度認識辛棄疾。

  六、作業

  課外閱讀辛棄疾的詞

《村居》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在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感悟田園生活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背誦課文。

  2、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初步了解詞的有關知識,嘗試進行入情入境的品詞。

  教學重點: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2、理解詞的意思,感悟不同詞的意境。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導入課題,比較詩詞。

  板書村居,

  問:從村居你能聯想到什么?(可以是景色,可以是古詩,還可以是學習過的文章)

  (生交流)

  誰來背背有關描寫田園生活的詩。(過故人莊   游山西村 陸游  四時田園雜興 孟浩然  宿新市徐公店 宋楊萬里)

  師:同學們積累得真多,背誦得趣味盎然;看來大家都很喜歡學習古詩。今天我們要新接觸一類與古詩相似的體裁:詞(板書清平樂)

  師:范讀全詞。

  師:大家都沉浸在詞的美妙意境中了!也想來讀一讀嗎?

  生:自由地多遍地誦讀詞,隨后指名多人次朗讀。

  師:同學們讀得多投入!讀著這首詞,你發現題目、語言形式上,詞與詩有什么不同之處嗎?

  生1:詩只有一個題,而詞的標題有兩部分組成。

  生2:我知道詞有詞牌名,這首詞中“清平樂”是詞牌名;而它的題目是“村居”。

  師:你真會發現,詞牌名“清平樂”本來是一種音樂歌曲,后來才做詞牌,照這個詞牌寫出的詞,每首46字。你們還知道哪些詞牌名嗎?

  生3:詩只有一段,而詞有上下兩片呢!

  生4:我發現詩中每句話的字數都是相同的,要么五字,要么六字;而這首詞的每句話字數不同,四字、五字、六字、七字都有。

  生5:我讀著讀著,感受到“小、草、好、媼”是押韻的,“東、籠、蓬”也是押韻的;看來,詩一般只押一個韻,而詞可以有兩個呢!

  師:古詩每句字數相同,整齊劃一;而詞卻是字數不等,讀來倒另有一番豐富多變、節奏明快之感呢。想再讀體會一下嗎?

  生:自由讀,隨后配古箏樂齊讀。

  二、初讀古詩,了解大意及寫作背景。讀準節奏。

  師:大家讀的不錯,誰來把這幾個字讀一讀. 翁  鋤   蓮  低小  吳音  雞籠  蓮蓬

  誰能把這幾個字送入詞中讀一讀!

  師:“蓮蓬”的“蓬”我們平時念輕聲,這里為什么念pénɡ?

  師:同學們,這里是詩詞里和仄、押韻的需要。你們看,“小、草、好、媼;東、籠、蓬”。

  師:詞一般分上闕和下闕兩部分,朗讀時,上、下闕之間要停頓,我們來喘一口氣作為停頓。(指導朗讀)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師生齊讀。

  師:古人頌詩時往往還會有動作,(模仿古人搖頭狀)我們加進動作再來讀一讀。

  師:讀了幾遍后,你的眼前出現了什么畫面?

  生答看到的畫面,教師就用視頻出示畫面,并要學生讀相應的句子。

  師:把幾幅畫拼成一幅完整的畫面。親愛的同學們,你們再仔細看看,畫中好像缺少了什么?

  師:放流水聲。

  生:少了溪水。

  師:對。小溪怎么流的呢?

  生:緩緩地流著。

  生:叮咚地流著。

  生:潺潺地流著。

  師:說得真好。綠水村邊繞,這溪水把幾幅畫連起來,成了一幅完整的畫面。讓我們在這潺潺的溪水聲中再來讀地讀這首詞。

  師:誰來連貫的把所看到的景色說一說。

  師:在我們品讀句子前,了解一下作者用寫作背景,對我們理解文中情感有很大的幫助。誰能說一說。

  三、品詞讀句,領悟情感

  師:誰來用一個字概括一下你讀后的感受?

  師:最好能用詩中的一個字。(引導說“醉”)

  師:“醉”字好啊,(板書:醉)村里的景讓人都醉了,沉醉不知歸路。這么美麗的村居,你是從哪句感受到的?

  生:從“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感受到的。(出示“茅檐圖”)師:讀了這句詩,你看到什么?

  生:我看到了又低又矮的茅屋,屋前還有一條小溪,溪上有青青的小草。(板書:茅)

  師:如果你是一個大將軍,一個大文人,一個被貶的高級官員,你看到了這樣一座矮小的簡陋的茅草房子,你會覺得有詩意嗎?

 。ㄒ龑дf:當時所處山村,草房和農村很和諧。)

  師:青青草,作者為什么不寫青呢?從這“青青草”你能體會到什么呢?(學生交流)

  師:這還不夠美呀,你試著把“低小”和“青青草”緩慢點讀,語氣再重一點。

  師:多美呀!置身其中,你仿佛還能聽到什么?

  生:我能聽到溪水聲和小鳥的叫聲。

  師:好,那就請你伴著淙淙的流水聲讀一讀。

  生:朗讀“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師:這兩句把我們帶進了幽靜的山鄉村野。來,大家閉上眼睛,用力吸氣。說說看,你聞到了什么?(荷花的芳香、草香和泥土的氣息

  師:好,把我們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都送到句中讀出來。

  生:(齊讀)“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師引讀“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誰來說說這句話的意思?(學生交流)

  師:板書“媚”,這里面的媚是美好的感覺,你還能組個詞嗎?

 。▼擅摹趁、春光明媚、媚笑、媚眼)

  師:這些詞一般寫誰的?

  生:寫年輕的女性。

  師:相媚,相互說著有感情的話,帶著浪漫的情調,一般寫的是誰?

  生:寫年輕情人的。

  師:“相媚好”什么意思?(相互逗趣,)

  說的應該是年輕人相互說著有情趣的話,在這為什么用這詞來形容才兩口呢?(引導看圖,他們喝了點酒,醉了)

  師:想象一下,他們都會說些什么?

  師:同桌合作,演演那對翁媼。

  師:我們再來夸一夸翁吧。出示:讀著“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我仿佛聽到媼夸贊翁說:(老頭子,你也很能干,家里全靠你一個人勞動才能維持生活。老頭子,你真能干,三個兒子全靠你來教育,家里的生活全靠你一個人。)

  師:就是一對老夫婦,一邊喝酒,一邊聊天,絮絮叨叨的,在詩人的眼里怎么那么美好呢?

  生:他常年在外打仗,他覺得很溫情、很溫暖、和諧。

  生:他很羨慕他們的生活,他很想過這樣的生活。

  生:他發現家鄉非常和諧,他覺得沒有戰爭,在農村里很溫馨,他很向往。

  師:我們讀到了各種感情、向往、自在、悠閑

  師:我們再來讀。

  師:想象一下,辛棄疾略帶著醉意,沿著一條小溪前行,忽然聽到一陣吳儂軟語,尋聲看去,呀,原來是一對白發翁媼——讀。

  師:就是這樣一對白發夫婦,親熱的坐在一起,喝著酒,聊著家常,多么悠閑、多么自在啊,多么恩愛的老夫妻呀---讀

  師:外面兵茺馬亂,他們卻能在這世外桃園過著平靜的生活,么幸福的一對老夫妻呀!---讀

  師:老兩口恩恩愛愛,悠閑自得,讓我們也去分享他們的快樂。

  生:(齊讀)“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師:這里的“醉”字僅僅是指醉酒嗎?到底是誰醉了?

  生:翁媼醉了,他們被美好的生活陶醉了。

  師:是啊,面對這山清水秀的田園美景,翁媼怎能不醉?,他們又如何不醉?

  生:作者。(是呀!面對這山清水秀的田園美景,看著這享受這溫馨、愜意的天倫之樂的翁媼,又如何能不醉呢?)

  師:我們在讀的時候誰在陶醉?

  生:自己。

  教師:讀著辛棄疾的詩,我們眼前也仿佛看見了那美麗的景色,看見了那相互逗趣的老兩口。

  師:誰來讀?讀出這種沉醉的感覺?誰再來沉醉一回.好的,還有誰來讀?

  師:讓我們大家都來醉一會

  師:你覺得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村居呢?

  生:我覺得這是一個溫馨的村居。和諧的村居。無憂無慮的村居。充滿親情的村居。美好的村居。溫情的村居。令人向往的村居。富有詩意的村居。清新秀麗的村居。和睦的村居

  學生練筆:讓我們一起把這個清新秀麗的村居,這對讓人羨慕的老倆口寫一寫。ń涣鳎瑐別學生讀)播放音樂《最浪漫的事》

  看著這一切,詩人不由的走進茅屋,問到:

  師:老人家,您老高壽呀?(回答)那您一定兒孫滿堂了吧?(引導說出只有三個兒子)

  師:那您的兒子在哪呀?一定功成名就了吧?

  (引導學生三個兒子分別在干什么!在這兵荒馬亂的年代,老實的鄉下人認為只要健康,平安就是幸福)

  師:您兩老可真幸福呀!兒子這么勤勞,這么孝順。您們真可以享清福了!你小兒子哪去了?

  三個兒子你最喜歡哪個呀?為什么?

 。ㄒ龑дf出小兒的調皮,天真可愛)

  師:“臥”什么意思?

  生:趴的意思。

  師:帶進詩中去讀一讀。

  生:溪頭趴剝蓮蓬。

  師:好不好?

  生:不好。

  師:為什么?

  生:“趴”沒有“臥”好,不生動。

  師:還可以用哪個字?

  生:躺、睡。

  師:帶進去讀一讀,好不好?為什么?

  師:那你是怎么理解小兒是怎么臥的?可以是趴著,可以是躺著,還可以是側著身子,想怎么臥就怎么臥,想怎么剝就怎么剝,怎么臥舒服就怎么臥。

  你感受到了什么?(那種自由自在,悠然自得,天真活潑,)

  師:這三個兒子當中,你最喜歡誰?說說你的理由!

  師:你們認為作者又最喜歡誰呢?

  師:不知不覺,大家已走進村居,真是“人在畫中游”!同學們,作者看到這樣鄉村美景,看到如此和睦的一家人,你會想些什么呢?

  生:這家人可真令人羨慕!

  生:看到翁媼他可能想:自己晚年的時候能不能過上這樣的生活?

  師::酒不醉人人自醉。經歷了征戰二十多年沙場的作者,他會怎么想?

  生:要是人人都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多好啊。

  生:要是沒有戰爭,天下太平多好啊。

  生:平安。

  師:征戰沙場,詩人最渴望的是什么?

  生:沒有戰爭。

  生:國泰民安。

  師:是呀!作者是多么向往這種老人能享受天倫之樂,兒女勤勞盡孝,小孩調皮無憂無慮的平靜生活呀!多么希望國泰民安,人民安居樂業呀。 “醉在村居”,這不僅是作者也是所有人的精神家園。

  四、指導背誦

  師:這么好的詞想不想記。

  生:想。

  師:大家看,這首詞先寫景,后寫人,先寫老,后寫小。理清順序你會背得更快,練習背誦吧。 (先指名背誦,再全班背誦)

  五、用心書寫,表現作品美。

  師:同學們,唐詩宋詞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中一顆閃亮的明珠,一朵艷麗的奇葩,每首宋詞都仿佛是一幅絢麗多彩的畫,一曲委宛動聽的歌,一段綿長不絕的情。

  很多書法愛好者都喜歡將詩詞作品作為書寫內容,在語言文字美,詩詞意境美基礎上增添一份書法美,今天,讓我們也來當書法家,從我們的字里行間給作品錦上添花! ∠掳l鋼筆字專用書簽,生書寫作品。

  板書

  清平樂村居                           

  茅      青           

  媚      

  醉            鋤                     向往平靜                 

  織                     國泰民安      剝

《村居》教案 篇11

  佚名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3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了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想象詩中描繪的情景,練習口頭表達。

  二、教材說明

  《村居》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居住農村親眼看到的景象。早春二月,草長鶯飛,楊柳拂堤,兒童們興致勃勃地放風箏。有景有人有事,充滿了生活情趣,勾畫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樂春圖”。全詩字里行間透出詩人對春天來臨的喜悅和贊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寫時間和自然景物。早春二月,小草長出了嫩綠的芽兒,黃鶯在天上飛著,歡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樹長長的枝條,輕輕地拂著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煙霧里醉得直搖晃。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寫人物活動。孩子們放學回來得早,趁著刮起的東風,趕忙放起了風箏。兒童處在人生早春,東風帶來融融的暖意,紙鳶是放飛的樂趣,詩人選寫的人和事為美好春光平添了幾分生機,幾分希望。

  本課教學重點是朗讀、背誦和識字寫字。難點是通過朗讀感悟想象詩中描繪的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

  三、教學建議

  (一)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課文插圖投影片或教學掛圖。

  課文朗讀錄音帶(光盤),或多媒體課件。

 。ǘ┳R字、寫字教學

  1識字教學。

  本課要求學會3個字,要求認識4個字。要在學生自學生字的基礎上,用生字卡片檢查指導,使所有學生讀準7個生字的讀音。

  煙:要用形聲字規律記字形和字音。

  趁:翹舌音,聲母不要讀成“c”。

  紙:翹舌音,聲母不要讀成“z”。

  長:多音字,本文讀zhǎng。

  鶯、拂、堤、醉四個字只識不寫,要記住字形,讀準字音。

  2寫字教學。

  要一個一個指導學生把要求學會的字寫好。注意字的各部分在田字格里的占位。

  趁:半包圍結構,走字旁的捺腳要寫長些,包住里面的。

  紙:右邊是氏字邊,不要在下面多加一點。

 。ㄈ┰~句教學

  村居:在農村居住。詩以《村居》為題,指詩所寫的情景是在農村居住看見的。

  拂:輕輕地擦、掃。

  紙鳶:風箏。

  春煙:春天蒸騰起的煙霧。

  本課難理解的字詞不多,大多數詞句都可以聯系實際生活理解。詩句的大意可根據詞語意思和生活實際了解,以下描述供教師參考:

  早春二月,草兒發了芽兒,黃鶯唱起了歌,

  煙霧里,柳樹舒展枝條輕輕拂著長堤。

  孩子們放學回來得早,

  趁著東風,趕忙放起了風箏。

  不要讓學生死記如上的句意描述,教師要引起學生的想象,開啟思維,要引導學生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以幫助了解內容。

 。ㄋ模├首x、背誦指導

  朗讀、背誦是小學低年級學習古詩的主要方法,也是教學指導的重點。指導小學低年級學生讀古詩,可先范讀或放課文朗讀錄音,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產生整體印象。再讓學生自己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認識生字,把句子讀流利,在練讀中對詞句有個初步的感悟。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逐句了解大意,對詩中的內容有個基本的了解。然后就可以指導學生理解地朗讀了。所謂理解地讀,就是讀出詩句要表達的意思和思想感情,要逐句地指導,讀出詩的節奏,讀出韻味。通過讀加深理解詩的內容,加深體會思想感情。

  這首詩的朗讀,可參考如下示例。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在熟練朗讀的基礎上,可看圖練習背誦。

 。ㄎ澹┚毩曁崾

  課后1、2題,是教學重點內容,必須在教學過程 中完成。

  課后第3題,是想象能力訓練。為了做好此題,教學中應多方面著力滲透:借助課文插圖(或投影、課件)引起學生的想象;結合詞句意思的理解聯系生活實際展開想象;教師應適當描述詩中情境;指導朗讀時,引導學生想象詩句描寫的情景。

  在充分滲透的基礎上,做詩情畫意的想象和表達練習會變得容易。

 。┱n時安排

  教學本課可用1-2課時。

  四、教學設計舉例

 。ㄒ唬⿲  新課。

  1最近學習的幾首古詩都是寫自然景物的,誰來背一背其中寫春天美景的詩。今天我們再學一首贊美春天的古詩——《村居》。

  2解題,引導看圖。詩題《村居》,表示詩中寫的情景是作者在農村居住時親眼看見的。那么,詩人村居時親眼看到了什么景象呢?請同學們看畫面(出示掛圖或投影),說一說畫面的內容。

 。ǘ┛磮D聽錄音,整體感知詩意。

  作者詩中是怎樣描寫所看見的景物的呢,請同學們聽課文錄音(或教師范讀)邊聽邊看圖。

  (三)初讀課文,識字,讀正確、流利。

  1自己借助拼音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流暢。在文中畫出生字,多讀幾遍;同桌互讀生字。

  2用卡片檢查生字、指導識字。

  3檢查指導讀課文,指導讀流暢。

  (四)理解詞句,了解詩的大意。

  1自己逐句讀詩,想一想每一句詩什么意思,可以同桌或小組商量,提出不懂的詞句。

  2教師針對學生質疑,指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了解每句詩的大意。

 。ㄎ澹┲笇Ю首x,體會詩情畫意。

  1學生自己試讀,評議指導。

  2教師范讀,學生仿讀。

  3多種形式朗讀比賽。

 。┛磮D練習背誦。

 。ㄆ撸┲笇懽帧

  (八)完成課后第3題:進行想象、口述訓練。

《村居》教案 篇12

  作者:冉茂薇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收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薄皯寣W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教學《村居》一詩時,我采用了“以讀代講,以疑促思”的教學思路。先讓學生談談最喜歡這首詩的哪一句,并說說為什么?有的學生說喜歡“忙趁東風放紙鳶”一句,這是意料之中的,孩子們愛放風箏嘛。也有學生說喜歡“草長鶯飛二月天”一句,也不足為怪,草啊,鶯啊,都是春天里美麗的景物。突然,一個學生說喜歡“拂堤楊柳醉春煙”一句,問他為什么,他卻答不上來。于是,我引導他聯系舊知,問:“這句詩和學過的哪首詩描寫的同是春天的景物?”大家異口同聲地說:“《詠柳》!蔽也皇r機地說:“《詠柳》寫出了柳樹之綠,這句詩寫出了柳樹的什么?”“柳樹醉了!薄傲鴺錇槭裁磿砟兀俊薄耙驗樗兆碓诖禾斓拿谰袄锪!薄澳隳苷归_想象的翅膀,描繪一下春天的美景嗎?”頓時,學生的思維活躍了起來,學生的潛能被激發了,學生對春天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可見,教師在課堂上若抓住一些片言只語,抓住一些稍縱即逝的感受,及時誘導學生放飛思維的空間,將會使課堂充滿活力。

《村居》教案 篇13

  一、教材簡析

  《村居》是長春版教材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一首古詩,這首古詩寫的是詩人居住農村親眼看到的景象。早春二月,草長鶯飛,楊柳拂堤,兒童興致勃勃地放風箏。全詩字里行間透出詩人對春天來臨的喜悅和贊美。

  二、教學重點、難點重點是朗讀、背誦和識字寫字。難點是通過朗讀感悟,想象詩中描繪的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

  三、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會寫的生字,認識10個會認的生字,學會“火字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想象詩中描繪的情景,練習口頭表達。

  四、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課件、錄音帶。

  五、教學時數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同學們,春天是個萬物復蘇,景色優美的季節,許多詩人都曾留下過贊美的詩篇。誰愿意背幾首給大家聽聽?(指名背誦)今天我們又要來學習一篇寫春天的古詩。(板書課題)這首詩是高鼎寫的,這是詩人居住在鄉村寫下的一首詩,所以題目是《村居》。

  2、解題:“村居”就是在農村居住。這首詩所描繪的景象就是作者在農村居住時所看見的。作者所看到的是什么景象?又是怎樣描寫所看到的景物的呢?

  二、看圖聽錄音,整體感知詩意

  請同學們聽課文錄音,邊聽邊看圖。

  三、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詩意

  1.借助拼音自由讀課文,劃出生字詞,多讀幾遍。

  2.用卡片檢查生字,指導識字。

  a、讀一讀:村、居、堤、楊、拂、煙、趁、因、童、散、。

  b、找一找:下面的字和我們學過的哪些字最像村、堤、散、因。

  c、說一說:用字組詞,并說一句話

  3.指名讀課文,如有不正確的讀音及時糾正。

  4.齊讀課文。

  四、進入情境,指導朗讀,了解詩意

  (一)學習一、二句

  1.指名讀第一句。其他同學想想這句詩寫了些什么?

  2.指名說,老師補充。

  “草長鶯飛”指小草吐綠,鶯兒飛翔,形容春天的景象。“二月天”指春天。

  “拂”指輕輕地擦過。“春煙”指春天里農家的炊煙。“醉”指沉迷,陶醉。

  指名說說從這兩行詩中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

  3.齊讀第一句。指導停頓:草長/鶯飛/二月天,

  4.春天的鄉村還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我們繼續讀。

  5.全班讀第二句。

  師補充(“拂”指輕輕地擦過。“春煙”指春天里農家的炊煙。“醉”指沉迷,陶醉。)

  6.看課件師配音說:看,河堤上的楊柳,在茫茫的春煙中像喝醉了一樣吹拂搖蕩著。

  7.誰再來看著課件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8.學生看課件自由說。

  9.這么讓人如癡如醉的景色,我們該怎么讀好?

  10.指名反復讀。老師指導。(河堤/楊柳/醉/春煙。)

  11.全班齊讀一二句。

  (二)學習三、四句

  1.指名讀。

  2.老師解釋“紙鳶”就是指風箏。

  3.四人一小組去讀這兩句,讀完后互相討論:讀了這兩句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4.指名朗讀。老師相機指導。(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5.男女比賽讀。

  五、想象畫面,朗讀背誦

  1.分組練習朗讀。邊讀邊想象詩中描繪的情景,反復朗讀.

  2.指名背、齊背。

  六、寫字指導

  書空,指導書字3個生字。(注意間架結構、筆順)

  七、板書設計

  村居

  草長/鳥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回憶詩中描寫了春天農村什么樣的情景,并說一說。

  2.朗讀課文。

  二、認讀生字并書寫。

  1.開火車讀、男女生比賽讀、齊讀等多種形式復習生字。

  2.師生共同總結識字方法。

  3.鼓勵學生用生字組詞語,并練習說話。

  4.指導書寫5個生字。

  三、完成課后練習。(教師巡視,及時肯定或糾正學生的書寫)

  四、背誦課文

  五、擴展練習

  結合詩中所描寫的春天的景象,自己畫一幅畫。

《村居》教案 篇14

  《村居》教學反思

  這是高鼎寫的一首詩,這首詩以極簡煉、形象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一幅色彩明麗、動靜相宜的畫面,詩中的色彩美、畫面美、意境美與藝術妙筆融為一體,有著特殊的審美功能。我在教學中深深地體會到,引導學生從古詩中受到美的熏陶,培養學生感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是古詩教學的一個十分重要而又艱巨的任務。在備課的過程中我試圖更多地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考慮設置什么樣的問題,創設什么樣的情境來激發、支持和推動學習的過程,可以使學生更好地自己去鉆研、領悟和感受。基于以上的想法,圍繞教學目標,在學生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我主要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首先是創設情境。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知規律,游戲導入,音樂渲染,語言描述等教學策略,從多方面,多角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次是自主探究環節。這一環節主要體現在識字寫字和理解詩意兩個方面。識字寫字是低年級階段學習的重點。識字教學我堅持的是“多次復現”原則,主要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有層次,有梯度地讀生字,讀后讓學生自主選擇去識記字形,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寫字環節我將教師示范指導放在學生試寫感悟之后,實現了教師由“主宰者”向“服務者”的角色轉變,使教師的指導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理解詩意方面,我先讓學生自讀,邊讀邊用筆圈出自己不理解的詞或句子,然后小組合作,把自己圈出的詞句在4個人的小組中交流討論,讓小組成員一起想辦法幫忙理解。接著全班交流,各組選代表向全班同學匯報。教學的過程,就是存疑、質疑、解疑的過程。我覺得這個過程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真正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學生的回報將是驚喜。

  再次是學生朗讀課文、感知詩詞的內容的環節。這個環節包括:1、學生自由朗讀(想一想在朗讀時應流露出怎樣的情感,運用什么樣的語氣)2、個別學生朗讀,分行讀,比賽讀,表演讀(談一談自己的想法)3、展示讀,教師及時點評,并穿插自己的示范讀。4、圖文結合,看幻燈片讀詩,讀詩看幻燈片。5、學生再一次自由朗讀(進行學習借鑒,完善自我)。在這個過程當中師生間、生生間互評,取長補短,以達到最好的朗讀效果,同時增強語感并加深對課文的感知。在學生個別朗讀談想法的時候,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與感悟,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表現。使學生通過反復品讀感受詩歌的語言美,音韻美,意境美。

  整節課下來,還有許多遺憾和不足之處,在這里我想談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點。在課堂上雖然也有同學談自己的看法、互相評價,但是所占比例太小。要充分體現學生主體精神,學生必須積極參與教學的各個環節,并且要有一定的參與面。我想這還要在平時的教學中落實到對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精神、學習意識、學習思維的培養和訓練,并且持之以恒,堅持不懈。我覺得應該保持學生學習的熱情,使之積極、主動地學習;把提問的權利還給學生,多給學生創設質疑問難的環境和條件,鼓勵勤思、多問題標新立異、別出心裁。

  在今后的工作我會不斷學習、探索,找到最佳教育教學手段。

  《村居》教學反思

  課中的反思,有利于課堂教學高效高質地完成;而課后的反思,可以批判性的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分析、思考,有助于使課堂教學心得理論化。看來,課前的反思是課堂教學得以有效開展的保障;課后的反思可以提升教師的理論水平。但在2個多月的反思中,我更鐘情于課堂教學中的反思活動,尤其是針對自己較為薄弱的環節──評價,每每回味,時時咀嚼。

  記得剛踏上三尺講臺的時候,課堂教學盛行滿堂問,但對學生的回答,我總是表現得很吝嗇,不懂得去評價,偶爾評價了,也是簡單的“你真棒”“不錯”“很好”等。沒有針對性,也沒有師生間的交流,就像一個考官,只給最后的分數,不重視學生感受的過程。當學生在課堂上不能正確地回答我所提出的問題時,我不是運用評價適時地去引導,而是拋下一句“誰能幫幫他”的話,讓另外的學生回答,直到正確答案出現為止。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像一則謎語,猜對了?說聲好,錯了?

  請坐下,再猜。學習了新理念后,我逐漸認識到課堂評價的重要性,開始重視對學生的評價,尤為注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理解,但是不恰當的評價往往又把學生帶入誤區。比如,在教學《烏鴉和狐貍》一課時,我提出一個這樣的問題“讀讀狐貍對烏鴉說的每一句話,再看看烏鴉的表現,你有什么感受?”一生說: “狐貍太狡猾了,他說的話一次比一次動聽,最后使烏鴉動心,受騙上當。”

  我評價:“嗯,狐貍的確狡猾。”另一生說:“我認為狐貍很聰明,也很有恒心,他善于觀察,不斷改變說話的語氣,從一開始向烏鴉問好,到關心她的孩子,贊美她的羽毛,最后直到烏鴉開口。”我又評價:“很有創意,你的感受真是與眾不同。”看似觀念轉變了,但是在鼓勵學生獨特感悟時,卻忽視了文本的價值取向,無形中,把背離誠信的道德行為視為“聰明”來欣賞,怎么能讓學生正確看待社會上江湖騙子假、冒、拐的行徑呢?又怎么能為他們的漫漫人生路導航呢?看著學生眼中的疑惑,我也內心也是一片茫茫然。

  像這樣的尷尬,在實際教學中遇到的可以說不算少,這種時候,我總會回想起那些優秀教師的課堂實錄,恰當的評價,適時的啟發隨處可見,點點滴滴時刻激勵著我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

  有一次,我教學生學習古詩《村居》,其中有這樣一句“拂堤楊柳醉春煙”,一個學生在朗讀這句詩的時候,模仿古人放慢了語速,搖起了小腦袋。但是另一位學生對他的朗讀不是很滿意,覺得前面的那個同學讀得太平淡,她也想讀一讀。結果,同學們對她的朗讀也不是很滿意。這時候,我首先肯定了第一位同學的投入,也對第二位同學勇于嘗試的態度加以表揚。接著,有很多同學躍躍欲試,先后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朗讀,但是都不盡人意。于是,我請同學們觀察課文的插圖,孩子們看到地下的小草,有的剛剛發出幼芽,有的在春風中搖擺著;天上的黃鶯有的高飛,有的相互依偎,像是在說什么悄悄話;湖堤的柳樹隨風舞蹈;空中彌漫著薄薄的春煙,朦朦朧朧,十分迷人。

  在學生盡情、盡興的描述中,感受到春天的美好,逐漸沉浸在詩文的意境之中。這時,我又請同學們說說,如果你就是那個詩人,能不能用一個字來形容你現在的感受呢?孩子們想了想,異口同聲地說“是‘醉’字!”這一次再朗讀,大家立刻找到了感覺,有的把“醉”讀得很很輕緩,有的把“醉”字讀得很輕快,甚至還加上了眼神與形體的動作,爭先恐后地把這首詩的意境展現在眾人面前。我想,同學們能有如此淋漓盡致的表現,正是因為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恰當的運用了評價性的語言,為他們充滿個性的理解和朗讀保駕護航。

  在不斷反思的教學過程中,我還逐漸領悟到,語文課堂的評價語言除了應該靈活自如地調動有聲語言,還應充分發揮形體語言、表情語言、情感語言等的功能。一個鼓勵性的點頭、贊許的笑容、由衷地翹起大拇指、慈愛的撫摸……在實際教學的運用中,確實達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神奇效果。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自從學習了反思性教學的相關理論,我一直在審視自己的教學活動,漸漸明確了“為什么要評價?”它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實現課程目標的程度,更重要的是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教學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的促進學生的發展。其次,明了了“評價什么?”即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再次,明白了“怎樣評價?”絕不是簡單的是非判斷,而是融教師教學理念、教學經驗、教學機制于一身的因人而化、因人而異的教學智慧;它是對教師知識內功、能力素質、和創造靈性的全面考驗;是隨機應變的組織、推動、深化課堂教學的操作策略。

  評價有法,但無定法,只有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不斷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評價才能屢評屢新,越評越精,學生才會在“評價”這盞明燈的導航下,充分的認識自我,發展自我,超越自我。

  《村居》教學反思

  今天教學《村居》這首詩, 此詩是清代詩人高鼎寫的,這首詩以極簡煉、形象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一幅色彩明麗、動靜相宜的畫面,詩中的色彩美、畫面美、意境美與藝術妙筆融為一體,有著特殊的審美功能。我在教學中深深地體會到,引導學生從古詩中受到美的熏陶,培養學生感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是古詩教學的一個十分重要而又艱巨的任務。在備課的過程中我試圖更多地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考慮設置什么樣的問題,創設什么樣的情境來激發、支持和推動學習的過程,可以使學生更好地自己去鉆研、領悟和感受。課后,與教師們探討研究后,我有了如下的感想:

  首先是創設情境。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知規律,專門搜尋了一首帶有動畫形式的課文插畫,目的是提高孩子對《村居》美景的感受。遺憾的是因為此動畫不是自己動手制作的,不年呢個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播放,比如說,希望在講解哪句古詩的時候就出現哪句古詩,這在這個課件里面無法實現。因此,在指向性上,孩子一直看著的是整首古詩,缺少了對重點的觀察。在以后的教學中,在課件這一個方面上還需多加努力。

  其次是自主探究環節。這一環節主要體現在識字寫字和理解詩意兩個方面。識字寫字是低年級階段學習的重點。在本課教學中我采用了集中識字和隨文識字兩種方法相結合。但是,在教學的時候,對于集中識字的把握比較的好,但在隨文識字的時候,因為怕教學任務不能完成,教學時,基礎打的不夠扎實,沒有采取多種的形式讓孩子反復讀,反復認。課后,理解到識字、認字才是低年級的重點,需要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有層次,有梯度地讀生字并在生活中去學習認字、識字,有意的引導孩子在生活中去發現識字的樂趣。寫字環節我將教師示范指導放在學生試寫感悟之后,實現了教師由“主宰者”向“服務者”的角色轉變,使教師的指導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但卻也忽視了一個重要的環節,讓學生自己組詞,通過詞語鞏固、理解字的意思。

  再次是學生朗讀課文、感知詩詞的內容的環節。這個環節包括:1、學生自由朗讀2、個別學生朗讀,分行讀,比賽讀,表演讀3、展示讀,教師點評,并穿插自己的示范讀。4、學生再一次自由朗讀。在這個過程當中師生間、生生間互評,取長補短,以達到最好的朗讀效果,再通過肢體的配合增強語感并加深對課文的感知。遺憾的是學生個別朗讀后應及時的讓學生談談想法,從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與感悟,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表現。使學生通過反復品讀感受詩歌的語言美,音韻美,意境美。

  整節課下來,還有許多遺憾和不足之處,首先,重啟哦自身來說,作為一名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欠缺語言的干練、準確。第二,表情不夠豐富,親和力不夠,對于低段的孩子來說,教師就是個演員,需要從神態到語言去感染、帶動孩子的學習熱情,教師需要充分的用愛去上課,去感受孩子的內心。第三要充分體現學生主體精神,學生必須積極參與教學的各個環節,并且要有一定的參與面。在我這次的教學中,更多的是把知識、把答案灌輸給了孩子,而沒有引導孩子自己感受、體會出來,我想這還要在平時的教學中落實到對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精神、學習意識、學習思維的培養和訓練,并且持之以恒,堅持不懈。我覺得應該保持學生學習的熱情,使之積極、主動地學習;把提問的權利還給學生,多給學生創設質疑問難的環境和條件,鼓勵勤思、多問題標新立異、別出心裁。希望在今后的教學中,吸取各方老師的建議、更加熱情的投入到工作中來,充分的去體會教會學生而不是教過學生。

《村居》教案 篇15

  教學目標

  ★認識“村”、“居”等7個字,會寫“忙”。

  ★背誦古詩,能準確、清楚的朗讀古詩。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和背誦課文。

  ★“醉”的識記、“忙”的書寫。

  課前準備

  ★生字詞卡片,課件

  一、猜謎激趣

  1.小朋友,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了一個謎語,請大家聽清謎面 一只蝴蝶輕輕飄, 順著鳳兒上九霄。 一心向著云外飄, 可惜繩子拴住腰。 這是什么?(指名說)

  2.大家經常放風箏嗎?覺得有趣嗎?(指名說)

  二、自讀古詩

  1.請大家自由讀古詩,用筆畫出不認識的字。

  2.指名認讀生字

  3.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記住字形。

  4.互相交流。

  5.師針對難字進行指導。

  四、圖文對照,讀中感悟

  1.看圖,幾個小伙伴在干什么?大家看詩中是怎樣寫的?

  2.全班齊讀

  3.看看圖中的景物怎樣?(指名用自己的話說)

  4.詩中是怎樣寫的?

  5.小伙伴在這么美的風景下放風等,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詩人寫成了一首富有情境的詩,讓我們一起來讀讀吧。

  五、讀詩想畫面,指導背涌

  1.師范讀,小朋友閉上眼睛聽,再說說剛才仿佛看到了什么。

  2.看圖背誦,全班齊背。

  六、指導寫字

  出示我會寫“忙”字

  七、作業

  1.有興趣的小朋友親手做個風箏和家長一起放一放。

  2.課外讀背一首描寫春天的古詩

《村居》教案 篇16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學習本課生字、詞,理解詩句的意思。

  (二)過程與方法:

  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背誦這首古詩。

 。ㄈ┣楦、態度與價值觀:

  讀懂這首古詩,通過朗讀感悟想象詩中描繪的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

  教學重難點:抓住詩中重點的詞句,感悟想象詩中描繪的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

  課前準備:課件;生字卡片;學生課前收集有關春天的知識。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古詩說明

  1、詩意描述

  《村居》寫的是詩人在農村看到的景象。早春二月,草長鶯飛,楊柳拂堤,兒童興致勃勃地放風箏。

  2、作者簡介

  高鼎:清代詩人,以寫自然景物見長。

  二、要在學生自學生字的基礎上,用生字卡片檢查指導,使所有學生讀準字音。

  指導學生讀準“鶯”“拂”“鳶”“長”

  “長”是多音字,此處讀“zhǎng”

  三、釋義,

  這首詩的意思是:陽春二月,小草長出了新芽,黃鶯鳥在天上飛舞,春煙輕輕擦過河堤邊的楊柳,真讓人陶醉;讀書的孩童放學后早早把家回,趕快憑借東風放風箏。

  四、背誦并默寫古詩

  板書設計:

  古詩誦讀 村居

  小草——新芽

  黃鶯鳥——飛舞真讓人陶醉

  春煙——擦過——楊柳

  讀書的孩童——回家——放風箏。

  教學反思:

《村居》教案 篇17

  平常的古詩文教學,似乎已經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教學模式,“揭題——釋題——讀文——理解——背誦”。這其中的重頭戲壓在了理解詩文上,而教學的效果卻總是那么不盡如人意。這樣的教學,使我聯想起我小時候學習古詩文的情形來。那時,在我的記憶里,我的老師也是這么教我的,但到現在我真正記住的可以說沒有幾首古詩。為什么我們盡心盡職地幫學生理解、理解、再理解,教學效果卻這么低下?我想,這大概可能與我們教學古詩文的方法有關,是它“惹的禍”吧?

  從學生習得語言的規律來看,語言積累是學生自己的事,其他任何人無法替代。教師喋喋不休地講解也僅僅起到幫助的作用,即便是我們采用強壓灌輸的方式,學生真正領悟的卻寥寥無幾。

  因此,改革古詩文的教學勢在必行。

  在教學中,我嘗試從學生已掌握的古詩文入手,調動學生自身已有的知識儲備,搭建與新知的有效通道,建構起新舊之間的聯系,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

  師:同學們在平時一定積累了不少關于“春”的古詩文吧,誰能背幾首給大家聽聽?(學生興趣盎然,因為這也是我布置的預習作業,現在學生有了施展的空間)

  接著導入新課。

  師:今天我們還要來學習兩首古詩,他們是《村居》和《宿新市徐公店》,跟老師一起板寫課題。通過預習,大家知道這兩首古詩都是描寫哪個季節的?(整體感知)

  師:對于這兩首古詩,相信同學們一定都熟讀了吧?誰能來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讀成果?

  師:古詩寫的美嗎?愿意把它們背下來嗎?說說,你有什么好的辦法能快速地把它們背下來?

  師:讓我們用各自喜歡的方式來背背這兩首詩吧!

  以上教學設想:古詩文的教學安排主要是讓學生品味它們的精髓,用詞的簡潔、凝練,而不是讓學生去理解它們。當然,適當的理解也是有必要的,對學生的記憶是有幫助的。對于這兩首古詩,通過我的了解,大多數學生已經能夠背下來了,讓學生們交流它們背書的方法是為了給大家提供更多一些的方法,也是讓大家交流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因此,我先讓他們把這些詩文背下來,再慢慢地反芻。

  接著,我放棄了一般的教學“套數“,從品悟這兩首詩的共同點入手,引導學生細細地品讀、品評、發現。

  師:同學們,在備課時,老師總有個小問題弄不明白,誰能幫助老師解開這個疙瘩?能幫我解決的就是我的小老師!

  師:編者為什么把這兩首詩編在一起?寫春天的詩不是很多嗎?

  學生沒有隨即舉手來回答我的問題,而是埋下頭去認真地品讀。過了一會兒,學生紛紛舉起了手。

  生:我發現這兩首詩都是描寫春天的景色,還寫了春天的兒童那天真活潑的樣子!

  生:我還發現這兩首詩不光寫了兒童,還寫了作者渴望自己也變成兒童,與他們一起放風箏、追蝴蝶!

  生:我發現,過去的兒童真的很快樂,沒有那么多的作業,那么早就放學了,玩的真開心!我好羨慕喲!

  生:我發現,在讀這兩首詩的時候,要讀出作者看到春天這樣的美景快樂的心情,還要讀出兒童在放風箏和追蝴蝶時那種愉悅的心情!

  生:我發現這兩首詩都是寫兒童在找春天的!

  沒有過多的解釋,學生領悟的又是那么的深刻,我真不敢想象我平時教的這些孩子今天怎么會有這么多的靈感!

  這是我們通過理解、分析所得不來的!

《村居》教案 篇18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理解詩句。

  2.通過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人喜悅的心情。

  3.有感情朗讀、背誦這首詩。

  4.培養學生運用方法理解詩句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感情。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釋題、了解作者

  1.同學們想一想,你以前會背哪些古詩?誰想起來,就請你站起來背給大家聽。(學生起來背。)

  2.真好!看來大家非常愛學古詩。今天我們再學一首,這首古詩啊,內容和春天有關系。你們喜歡春天嗎?(喜歡)清朝有位詩人高鼎特別喜愛春天,他用寫詩的形式來表達對春天的喜愛。這首詩是詩人居住在鄉村寫下的一首詩,所以題目叫《村居》。

  3、板書課題,拼讀課題,釋題:村:鄉村   居:居住   村居:在鄉村居住  

  二、圖文結合、初知大意

  1.讀完詩后,說說你們看到了什么?聽到什么(草兒萌芽,柳樹被風輕拂,黃鶯邊飛邊唧唧地叫,孩子們正在放風箏。)你有什么感覺?

  2.這首古詩寫的就是這美麗的景色。請大家自己再去讀讀吧。

 。1)學生練讀。

 。2)指名讀。正字音。注意“趁”是翹舌音,前鼻音,“煙”前鼻音,“醉”“散”是平舌音,“忙”“童”后鼻韻母。

  三、導讀古詩,感受詩意。

 。ㄒ唬┈F在你們看看圖,再讀這首詩,讀一句,想一想,你猜猜這首詩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詩的意思猜出來。猜出來后告訴周圍的同學,再聽聽其他同學怎么說。大家互相幫助,把這首詩學好。(學生自學)

 。ǘ⿲W習一、二句

  1、(多媒體出示第一、二句詩的畫面)誰來說第一句?指名說,大家補充。(二月,青草茁壯成長,黃鶯飛來飛去。)

  3、齊讀第一句,指導停頓。草長/鶯飛/二月天,

  4、指名講第二句,重點理解:拂、醉  (河堤上的楊柳,在茫茫的春煙中像喝醉了一樣吹拂搖蕩著。)  

  5、指導讀。(拂堤/楊柳/醉/春煙。)

  6、老師配樂讀一、二句,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自己看到了什么?聽了有什么感受?(美)(讓學生充分地說)

  7、這么讓人如癡如醉的景色,我們該怎么讀好?

  8、指名反復讀。老師指導。

  9、配樂全班齊讀一二句。

 。ㄈ⿲W習三、四句

  1、指名讀三、四句,讀后,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2、指名說詩意,理解“紙鳶”,指導寫“忙”字。

  3、請你談談自己放風箏時的心情,把自己想象成圖中那幾個剛散學歸來的小孩,請你歡快地讀三、四句,讀出心中的喜悅。

  4.指名朗讀。老師相機指導。(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四)放飛想象,發散思維。

  師:早春二月,鳥語花香,讓我們展開想象的翅膀,一邊讀一邊想,你的腦海里會是怎樣的一幅畫面?

  生:我好像看見了,放學的鐘聲響了,孩子們放學回來得早,趁著刮起的東風,趕忙放起了風箏。

  生:我仿佛看見了煙霧里,柳樹舒展枝條輕輕拂著長堤。

  生:我好像也在那放風箏。

  師:這是春的氣息,這是春的腳步。讓我們在美美的讀一讀。

  四、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自由練習朗讀全詩,然后每組選出一名同學,準備比賽讀。

  2、比賽讀。其余同學當評委。

  3、背誦,邊背邊想象在美麗的春天里快樂的生活。

  五、注重拓寬教學內容

  師:春天這么美好,有多少詩人曾經贊美過它呀把你所知道的關于春天的古詩朗誦給大家聽,好嗎?

  生:“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線。不知細對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生: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生: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生: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六、注重讀寫結合 

  師:春天的景色如此令人陶醉,就讓我們以《村居》為題把春天早晨的景象寫下來或畫下來吧(生有的寫話,有的畫畫,忙得不亦樂乎。)

  師: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春天在我們的筆下誕生了。讓我們一起欣賞。

《村居》教案 篇19

  《村居》教學反思

  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向陽小學 汪曉華

  高鼎的《村居》給我們展現了一幅花草繁盛,千里鶯啼,春風楊柳的美麗畫面,配上兒童放學歸來迎著東風放飛風箏的快樂生活,非常富有情趣。對于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雖然接觸的古詩不多,但這首詩讀起來瑯瑯上口,詩意也比較通俗易懂,因此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古詩的朗讀上,以培養學生對的古詩的興趣以及對詩意的領悟能力上。

  首先我以猜謎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看圖引入詩的意境。然后是通過各種方式來讀準字音。古詩朗讀對字音的要求很高,要把每個字的音讀準,還要注意咬字吐字。因此我安排了自由讀,讀準字音;同桌互讀,幫一幫,指出哪個字沒讀準;指名讀,及時糾正字音;男女生讀;齊讀等方式來讀準古詩。接著是圖文對照,讀中感悟。對于古詩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和朗讀背誦,不要求對詩句作過多的分析,因此在詩意的掌握上只要求大致理解。所以我用猜一猜的方式來感悟這首詩的后面兩句。如:你們知道詩中哪一句是寫了小朋友們在放風箏?古時候的人把風箏叫什么?詩中的小朋友是在什么時候放風箏?小朋友們能在輕松的學習氣氛下理解兩句詩的意思。前兩句我是采用看圖說一說的方法,“這幅圖中,除了小朋友在放風箏外,你還看到了什么?”指導學生仔細觀察,體會春天美麗的景色。然后再來美美的讀,讀出詩的韻味來。在小朋友朗讀不到位的時候,我采用教師配樂朗讀的方法請學生欣賞,來說一說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再來學著讀,在反復讀的基礎上達到熟讀成誦。最后是拓展,請小朋友來朗讀收集到的有關春天的古詩,進行古詩的積累,同時體會春天的多姿多彩,是一個令人喜愛的季節,古人給我們留下了那么多的古詩。

  自己的一點疑惑:關于題意的理解不知需不需要?原本打算通過給生字組詞的方式,如:村(村子、山村、村莊)居(居住、居民、鄰居)請小朋友理解詩意以后來說一說題目的意思。但實際課堂里沒有操作。這一點是原于對要求中提出的不要對古詩作過多的分析這個尺度把握不準。

  《村居》教學后記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平城西小學 楊蓓佳

  《村居》這首古詩的作者是清代詩人高鼎。這首詩描寫了作者居住在鄉村時見到的景色和孩子們放學后放風箏的情景。全詩寫出了春色的秀麗和孩子們的歡樂。

  學習這首古詩,我設計重點是朗讀和背誦指導,先范讀和放多媒體課件的朗讀錄音,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產生整體印象;再讓學生自己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認識生字,把句子讀流利,在練讀中對詞句有個初步的感悟。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逐步了解大意,對詩中的內容有個基本的了解,然后就指導學生理解地朗讀。指導學生讀出詩句中要表達的意思和思想感情,讀出詩的節奏,讀出韻味。經過反復朗讀,學生就自然地理解課文的詩意。體現了“每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這個理念,也說明了古人們說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

  《村居》解讀

  江蘇省連云港市南洋國際學!£悓W壯

  問言誰“醉”,卻道春光明媚詩中的一個“醉”字,真是令我深深地陶醉、沉醉!

  一個“醉”字,讓我有痛飲酒后的醉醺醺的感覺。

  讀詩的人醉在其中,試問,詩中誰醉?為何而醉?

  一、楊柳醉,醉在春煙里。

  二、堤岸醉,醉在柳枝的輕柔的撫摸里。

  三、草兒醉,醉在痛痛快快地生長里。

  四、黃鶯醉,醉在清清脆脆的歌唱里。

  五、兒童醉,醉在快快樂樂的放飛里。

  六、詩人醉,醉在田園的春光里。

  春光明媚,草自由地長,鶯自由地飛,柳枝隨意地拂動,兒童自由地放飛,詩人自由地散步,在自然的綠色懷抱里,春光明媚得叫人心醉!

《村居》教案 篇20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3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了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想象詩中描繪的情景,練習口頭表達。

  二、教材說明

  《村居》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居住農村親眼看到的景象。早春二月,草長鶯飛,楊柳拂堤,兒童們興致勃勃地放風箏。有景有人有事,充滿了生活情趣,勾畫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樂春圖”。全詩字里行間透出詩人對春天來臨的喜悅和贊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寫時間和自然景物。早春二月,小草長出了嫩綠的芽兒,黃鶯在天上飛著,歡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樹長長的枝條,輕輕地拂著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煙霧里醉得直搖晃。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寫人物活動。孩子們放學回來得早,趁著刮起的東風,趕忙放起了風箏。兒童處在人生早春,東風帶來融融的暖意,紙鳶是放飛的樂趣,詩人選寫的人和事為美好春光平添了幾分生機,幾分希望。

  本課教學重點是朗讀、背誦和識字寫字。難點是通過朗讀感悟想象詩中描繪的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

  三、教學建議

 。ㄒ唬┱n前準備

  生字卡片,課文插圖投影片或教學掛圖。

  課文朗讀錄音帶(光盤),或多媒體課件。

 。ǘ┳R字、寫字教學

  1識字教學。

  本課要求學會3個字,要求認識4個字。要在學生自學生字的基礎上,用生字卡片檢查指導,使所有學生讀準7個生字的讀音。

  煙:要用形聲字規律記字形和字音。

  趁:翹舌音,聲母不要讀成“c”。

  紙:翹舌音,聲母不要讀成“z”。

  長:多音字,本文讀zhǎng。

  鶯、拂、堤、醉四個字只識不寫,要記住字形,讀準字音。

  2寫字教學。

  要一個一個指導學生把要求學會的字寫好。注意字的各部分在田字格里的占位。

  趁:半包圍結構,走字旁的捺腳要寫長些,包住里面的“”。

  紙:右邊是氏字邊,不要在下面多加一點。

 。ㄈ┰~句教學

  村居:在農村居住。詩以《村居》為題,指詩所寫的情景是在農村居住看見的。

  拂:輕輕地擦、掃。

  紙鳶:風箏。

  春煙:春天蒸騰起的煙霧。

  本課難理解的字詞不多,大多數詞句都可以聯系實際生活理解。詩句的大意可根據詞語意思和生活實際了解,以下描述供教師參考:

  早春二月,草兒發了芽兒,黃鶯唱起了歌,

  煙霧里,柳樹舒展枝條輕輕拂著長堤。

  孩子們放學回來得早,

  趁著東風,趕忙放起了風箏。

  不要讓學生死記如上的句意描述,教師要引起學生的想象,開啟思維,要引導學生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以幫助了解內容。

 。ㄋ模├首x、背誦指導

  朗讀、背誦是小學低年級學習古詩的主要方法,也是教學指導的重點。指導小學低年級學生讀古詩,可先范讀或放課文朗讀錄音,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產生整體印象。再讓學生自己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認識生字,把句子讀流利,在練讀中對詞句有個初步的感悟。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逐句了解大意,對詩中的內容有個基本的了解。然后就可以指導學生理解地朗讀了。所謂理解地讀,就是讀出詩句要表達的意思和思想感情,要逐句地指導,讀出詩的節奏,讀出韻味。通過讀加深理解詩的內容,加深體會思想感情。

  這首詩的朗讀,可參考如下示例。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在熟練朗讀的基礎上,可看圖練習背誦。

 。ㄎ澹┚毩曁崾

  課后1、2題,是教學重點內容,必須在教學過程中完成。

  課后第3題,是想象能力訓練。為了做好此題,教學中應多方面著力滲透:借助課文插圖(或投影、課件)引起學生的想象;結合詞句意思的理解聯系生活實際展開想象;教師應適當描述詩中情境;指導朗讀時,引導學生想象詩句描寫的情景。

  在充分滲透的基礎上,做詩情畫意的想象和表達練習會變得容易。

 。┱n時安排

  教學本課可用1-2課時。

  四、教學設計舉例

 。ㄒ唬⿲胄抡n。

  1最近學習的幾首古詩都是寫自然景物的,誰來背一背其中寫春天美景的詩。今天我們再學一首贊美春天的古詩——《村居》。

  2解題,引導看圖。詩題《村居》,表示詩中寫的情景是作者在農村居住時親眼看見的。那么,詩人村居時親眼看到了什么景象呢?請同學們看畫面(出示掛圖或投影),說一說畫面的內容。

 。ǘ┛磮D聽錄音,整體感知詩意。

  作者詩中是怎樣描寫所看見的景物的呢,請同學們聽課文錄音(或教師范讀)邊聽邊看圖。

 。ㄈ┏踝x課文,識字,讀正確、流利。

  1自己借助拼音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流暢。在文中畫出生字,多讀幾遍;同桌互讀生字。

  2用卡片檢查生字、指導識字。

  3檢查指導讀課文,指導讀流暢。

 。ㄋ模├斫庠~句,了解詩的大意。

  1自己逐句讀詩,想一想每一句詩什么意思,可以同桌或小組商量,提出不懂的詞句。

  2教師針對學生質疑,指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了解每句詩的大意。

 。ㄎ澹┲笇Ю首x,體會詩情畫意。

  1學生自己試讀,評議指導。

  2教師范讀,學生仿讀。

  3多種形式朗讀比賽。

 。┛磮D練習背誦。

 。ㄆ撸┲笇懽。

  (八)完成課后第3題:進行想象、口述訓練。

《村居》教案 篇21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想象詩中描繪的情景,練習口頭表達。

  教學重點:

  讀準生字的字音,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感悟、想象詩中描繪的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課,激發興趣

  1、同學們,上課前咱們先玩個游戲,游戲名字叫:對對碰,碰對了的小朋友是最棒的。

  幻燈片出示:

  離離原上草——

  野火燒不盡——

  春眠不覺曉——

  夜來風雨聲——

  碧玉妝成一樹高——

  不知細葉誰裁出——

  2、指名對以上詩句(為了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一句多叫幾個同學對)。

  3、齊讀這些詩句。

  4、同學們知道這些詩句都是描寫哪個季節的嗎?(春天)

  二、創設情景,整體感知

  1、出示多媒體課件(綠草、飛鳥、河堤、楊柳、農房、炊煙、兒童、紙鳶等)

  描繪情境:春天到了,天空碧藍碧藍的,小草兒從地底下鉆出來了(引導學生吟誦《草》);小鳥兒在空中飛翔,在林中歌唱(引導學生吟誦《春曉》);河堤上,楊柳長出了嫩葉,柔軟的枝條在春風中輕輕搖擺(引導學生吟誦《詠柳》)。傍晚,農家的炊煙裊裊上升。這濃濃的春色,令人陶醉。農家的小孩子們放學后早早地回來了,他們正趁著這和煦的春風忙著放風箏呢!這就是《村居》中描寫的情景,同學們想去感受一下嗎?

  2、板書課題:村居

  三、自學古詩,讀準字音

  1.請同學們自己輕聲讀讀這首詩。要求讀準字音,對照拼音把生字多讀幾遍,并記下來。

  2.檢查生字的讀音。

  提示:

  平舌音的字:散、醉

  翹舌音的字:趁、紙

  后鼻音的字:鶯

  3.同學之間相互聽讀古詩,糾正讀音。

  4.指名讀古詩,全班聽評是否讀得正確。

  5.全班齊讀古詩。

  四、進入情境,指導朗讀

  1.指名讀古詩,說說自己是怎么讀出詩歌的韻律美的。

  2.引導看圖,誦讀詩句,體會詩境。

 。1)自由讀詩句,邊讀邊想像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生1:我仿佛看到了小草偷偷地從土里探出了頭,小草還高興地說:“春天真美呀!春風姑娘的手真溫暖呀!”

  生2:我仿佛看見了黃鶯鳥兒在空中自由自在的飛翔,還唱著歡快的歌兒。

  (2)是呀!這就是“草長鶯飛二月天”

  生3:我仿佛看到了五顏六色的花兒競相開放,仿佛聽到了蟲子的歌唱。

  生4:我仿佛看到了柳樹姑娘垂著長長的辮子,在風中翩翩起舞。

  師:這時你想起了哪句詩呀?

  生: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生:拂堤楊柳醉春煙

  ……

  (3)、草長鶯飛,楊柳拂堤,春煙裊裊,春天的農村真美呀!請同學們把這美用你的朗讀給讀出來: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4)、多么美好的時光呀!小孩子們可不愿錯過這大好春光,他們正忙著干什么呢?

  生:他們放學后早早回家,忙著在春風中放風箏呢!

  師:你怎么知道的呀?

  生:我是從“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眱删湓娭兄赖摹

  師:真會讀書的孩子呀!知道從詩句中找答案!

  師:你喜歡放風箏嗎?

  生:喜歡!

  師:請你把你的喜歡之情送進詩句中讀出來,好嗎?

  生:讀詩。

 。ǘ嘧寧讉同學讀)

  3、小結:春天,是一幅美麗的畫卷,是一曲動聽的音樂,也是一首優美的詩歌。就讓我們伴著音樂把春天的美好給讀出來吧。R讀《村居》)

  五、拓展延伸。

  其實,描寫春天的詩句還有很多很多,這里老師再送同學們幾句。

  1、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2、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3、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4、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六、總結

  春天到了,花紅了,草綠了,鳥兒唱著歡快的歌兒,鴨子們到水里嬉戲,孩子們也玩得正歡呢!多么美好的時光呀!讓我們再次跟著詩人高鼎去感受著美好的春天吧。(齊讀詩歌)

  七、布置作業

  1、背誦《村居》。

  2、和爸爸媽媽讀其他的描寫春天的古詩。

  八、板書設計:

  村居

  小草——新芽

  黃鶯鳥——飛舞真讓人陶醉

  春煙——擦過——楊柳

  讀書的孩童——早回家——放風箏。

《村居》教案 篇22

  第一課時(清新的空氣、清脆的鳥鳴、淡淡的花香、濃濃的春意)

  一、復習導入新課

  1.通過這一單元課文的學習,我們了解了許多有關春天的知識。誰愿意把自己所知道的春天和大家交流一下?(意在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激活學生對春天的感受,為進一步理解春天作鋪墊。)

  2、師:柳綠花紅、鶯歌燕舞、百花齊放、百鳥爭鳴的春天不僅我們喜歡,許多古代的詩人也很喜歡,他們還寫下一首首詩贊美春天美麗的景色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板書課題,齊讀。學習“古、詩、首”兩個字。

  二、簡介作者和課文

  1.作者:《春曉》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孟浩然,湖北襄陽人,大詩人李白的摯友,他一生沒有做過官,大半輩子隱居農村,過著淡泊恬靜的生活,年輕時曾漫游江浙,徜徉山水之間,歷覽自然風光,他擅于寫山水詩,字里行間凝聚著對人生和山河的熱愛之情。

  2.以故事形式介紹古詩。春天的早晨,鳥語花香,風雨過后,落花滿地。請小朋友閉上眼睛,展開想象的翅膀,那是怎樣一幅景象?詩人孟浩然夜讀入睡,不知不覺天已經亮了,只聽到窗外到處是鳥兒的叫聲,鳥兒多么快樂。起身后,邊聽鳥鳴邊吟詩句:“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這就是春的氣息,這就是春的腳步啊。忽然,他想起夜里聽到的風聲、雨聲,走到窗前,邊張望邊吟詩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由此,留下了一首好詩《春曉》。

  3.范讀課文。

  三、自讀課文,教師巡視

  要求:

  (1)借助漢語拼音自由誦讀古詩。

 。2)畫出本課要求學會、認識的生字,讀正確。

 。3)讀通古詩,自己找合作伙伴深入學習生字。

  (4)交流反饋:你對哪個生字最感興趣?有什么好辦法識記。

  (5)教師出示生詞卡片,檢查字詞讀音。

  四、檢查自學情況

  1.認讀一、二行中的生字,眠、覺、啼,再讀一讀這兩行詩。(指名讀——齊讀)

  2.認讀三、四行中的生字:夜、雨、聲、知、少(注意三個翹舌音的字),再讀一讀三、四行詩。(指名讀——齊讀)

  3.連起來讀一讀古詩。

  4.全詩描寫的是春天早晨的景色。整首詩寫了哪些景色?要求在詩句中用圓圈加以表示。(鳥、風雨、花)引出研讀專題: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景物,讀讀詩句,理解詩句的意思,并說說詩人在描寫這景物時的感情。明確交流要求:大膽表述,認真傾聽,及時補充,學會交流。

  五、指名朗讀、背誦

  1.聽課文錄音,體會讀詩的語氣和停頓。

  2.指名朗讀,讀后評議。

  3.學習朗讀古詩,注意詩句的節奏,作者的心情。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4.教師說詩意或引讀(在春天里睡覺真好,不知不絕就天亮了——春眠不覺曉;剛一醒來,就聽到四處傳來鳥兒的啼叫,那聲音真動聽——處處聞啼鳥;昨天夜里刮風又下雨,不知道那些美麗的花兒被風吹雨打落下了多少——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學生念出詩句。

  5.同桌互背古詩。

  6.背誦課文。(指名、分組、齊背)

  小結:春天的景色非常美,也是一年中最好的季節,我們一定要珍惜大自然中的花花草草,珍惜春天的時光,愛惜時間。

  六、指導寫字(要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寫勻稱。)

  古:橫一定要長,寫在橫中線上方;豎寫在豎中線上,可稍向左斜。

  聲:上面是“士”,不是“土” ,應寫得上橫長、下橫短。下面的最后一筆是“丿”,不是“豎彎鉤”,不能寫成“巴”。

  多:此字是上下結構,上下兩部分一樣,但要注意寫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防止學生寫成一左一右,或上下相等;關鍵是注意第四筆——撇的起筆處,應該在田字格中心交叉點稍微偏右一點。

  處:是半包圍結構,要強調“包住”。1.引導認識“折文”。2.捺要寫出小“腳丫”。(寫捺畫,起筆輕,要出腳,先停停。)

  知:左邊是把“午”的“豎”改撇,再加一點。右邊是“口”表示知道了要用口說出來,在右邊偏下,不能寫得太高。

  七、抄寫生字(完成課后練習2)

  八、鞏固練習

  1.筆畫指導:先數一數每個字的筆畫,邊數邊在字下注上筆畫數,再把相同筆畫數的字寫在一起。

  2.朗讀、背誦課文,填空。(完成課后練習3)

  3.補充詩句吟誦。

  自古以來,人們都喜愛春天,珍惜春光。古代詩人寫下了不少詠春的詩句,我抄了幾句,你們想讀嗎?(出示詩句,學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讀 ,練習背誦。)

  推薦朗讀的詩句:

 。1)遠天歸雁拂云飛,近水游魚迸冰出。

 。2)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

 。3)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4)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以上詩句都注上拼音,供同學自由朗讀,不必講解。)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開火車認讀生字。

  2、背誦《春曉》。

  3、激趣:今天我們再學一首贊美春天的古詩——《村居》。出示新課課題《村居》,讀題,學習“村、居”兩字。關于這個字你都知道什么?(音?義?寫?部首及形聲特點等,)——《村居》。解題,引導看圖。詩題《村居》,表示詩中寫的情景是作者在農村居住時親眼看見的。那么,詩人村居時親眼看到了什么景象呢?請同學們看畫面(出示掛圖或投影),說一說畫面的內容。

  4、看圖聽錄音,整體感知詩意。作者詩中是怎樣描寫所看見的景物的呢,請同學們聽課文錄音(或教師范讀)邊聽邊看圖。

  二、初讀課文,識字,讀正確、流利。

  1、學生借助拼音自由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在文中畫出生字:醉 春 煙 散 學 忙 兒 童(讀準音——交流生字的識記方法——隨機理解詞義,用“醉、忙”各說一句話。)

  3、用卡片檢查生字、指導識字。

  4、檢查指導讀課文,指導讀流暢。

  5、指名讀全詩。

  三、學習古詩,了解詩意。

  1、小組合作學習,要求:先認真地讀古詩,看看圖,想想這首詩中寫了哪些景物?用“——”劃出來。哪些地方讀不懂的用“?”標出。兩分鐘后(小組長記時)在小組中交流一下,不懂的地方互相討論解決解決。

  2、全班匯報交流。

 。1)、學習第一、二句。通過“長、拂堤、醉、春煙”的理解,感悟草、鶯、楊柳的形象。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呢?誰能來說一說。指導朗讀。用輕緩的語氣讀,感受春天的美景。背誦第一、二句。

  (2)、學習第三、四句。同桌兩個互相說一說,你見過的風箏有哪些?風箏是怎樣放的?(喚起放風箏的記憶,體味其中的樂趣。)指導朗讀,讀出放風箏的快樂之情。背誦第三、四句。

  3、朗誦全詩。

  四、指導朗讀,體會詩情畫意。

  1、學生自己試讀,小組匯報、評議。

  2、教師范讀,學生仿讀。

  3、多種形式朗讀比賽。師生共賞。教師要適時適度地通過看圖及結合生活實際引起學生的想象,開啟思維,要引導學生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以幫助了解內容。

  五、看圖練習背誦。

  六、認讀、識記生字

  1、指名拼讀生字。(領讀)

  2、引導學生識記生字。1) 自由記生字。2) 共同探討識記生字的辦法。

  3、認讀生字卡片。

  4、讀詞語鞏固生字的識記。如:兩首古詩 一首兒歌 冬眠 處長 見聞 鄉村 居住 大醉 煙花 童話 散步

  七、指導寫字:“忙”字左邊“豎心”的豎要寫得垂直且稍長。

  資料:風箏:源于我國,又名風鳶、紙鷂,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春秋戰國時期,魯班曾“削竹為鵲,成而飛之”算是風箏之祖了。五代時李鄴在宮中,以線放風箏為游戲,并在鳶頭上掛竹哨,當風箏升空,風吹竹哨,發出動聽的箏鳴,“風箏”一名便由此而來。

  到了唐宋,放風箏十分盛行,唐代詩人李商隱在詩中寫道:“西樓一夜風箏急。”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南宋蘇漢臣的《北事通》都生動地描繪了當時放風箏的場面。

  明清時風箏漸趨全盛,制作精巧。慈禧太后曾叫民間風箏藝人魏之泰做“女壽星騎仙鶴”的風箏。清代詩人高鼎的《村居》,描述了一群天真活潑放學歸來的兒童在春風、春光中放風箏的場面,讀后令人叫絕。

《村居》教案(精選22篇) 相關內容:
  • 《村居》教案(精選14篇)

    村居(清高鼎)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教學要求:1、學會本課3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了解詞語的意思。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想象詩中描繪的情景,練習口頭表達。...

  • 《村居》教案(精選15篇)

    【教學目標】1、認識“鳶”字,了解全詩的意思。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在此基礎上背誦全詩。3、想象詩中描繪的情景,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詩的意境,感受到詩所描繪的春天的美與生機勃勃。...

  • 《村居》教案(精選12篇)

    【教學目標】1、認識“鳶”字,了解全詩的意思。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在此基礎上背誦全詩。3、想象詩中描繪的情景,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詩的意境,感受到詩所描繪的春天的美與生機勃勃。...

  • 《村居》教案(通用19篇)

    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3、能聯系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口述《村居》所描繪的情景。...

  • 《村居》教案(通用22篇)

    【教學目標】1、認識“鳶”字,了解全詩的意思。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在此基礎上背誦全詩。3、想象詩中描繪的情景,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詩的意境,感受到詩所描繪的春天的美與生機勃勃。...

  • 《村居》教案(通用23篇)

    【教學要求】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3、能聯系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口述這首詩所描繪的情景。...

  • 《村居》教案(通用13篇)

    【教學要求】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3、能聯系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口述這首詩所描繪的情景。...

  • 村居教案(通用10篇)

    教案示例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了解詞語的意思。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想象詩中描繪的情景,練習口頭表達。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熟讀、背誦課文。...

  • 村居教案

    教案示例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了解詞語的意思。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想象詩中描繪的情景,練習口頭表達。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熟讀、背誦課文。...

  • 《村居》教案

    【教學目標】1、認識“鳶”字,了解全詩的意思。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在此基礎上背誦全詩。3、想象詩中描繪的情景,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詩的意境,感受到詩所描繪的春天的美與生機勃勃。...

  • 《村居》教案

    村居(清高鼎)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教學要求:1、學會本課3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了解詞語的意思。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想象詩中描繪的情景,練習口頭表達。...

  • 村居教案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3個生字,會認4個新字。 2.了解詩意,體會詩中描繪的情景。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教學重難點 學會生字、背誦課文是重點。難點是體會詩中描繪的情景。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掛圖(或多媒體課件)。...

  •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封县| 彩票| 高雄市| 灌阳县| 宜兴市| 宁夏| 尼木县| 塔城市| 五大连池市| 湄潭县| 张掖市| 泾川县| 金堂县| 永福县| 申扎县| 石林| 海林市| 宁津县| 屏山县| 萨嘎县| 宜兰市| 乌兰县| 霍邱县| 上栗县| 明光市| 宜丰县| 公主岭市| 扬州市| 西峡县| 苍山县| 夏邑县| 乾安县| 安陆市| 平原县| 泽库县| 曲阜市| 新建县| 屏东县| 巢湖市| 阳朔县| 铁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