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 > 六上《散步》教學設計(通用16篇)

六上《散步》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3-01-09

六上《散步》教學設計(通用16篇)

六上《散步》教學設計 篇1

  課   題:散步

  一、內容及其分析

  1、內容

  莫懷戚的《散步》是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的4篇自讀課文,文章記敘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細節”,滲透著濃郁溫馨的親情。表達一個大主題——互敬互愛、珍愛親情、珍惜生命。

  2、分析

  《散步》是一篇秀美雋永、蘊藉豐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頌歌。它是人的心靈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悅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這節課上學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應得到潛移默化地熏陶感染?梢圆扇∽灾、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給學生理解課文豐富的內涵提供學習的廣泛空間。同時引導學生品味揣摩語言,增強語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21教育名師原創作品

  教學重點難點:品讀淺顯質樸的語言,并進行仿寫。

  課時:1課時

  二、目標及其分析

  1、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章主旨;

 。2)品讀淺顯質樸的語言,并進行仿寫。

  2、分析

 。1)有時簡單的誦讀,就是最好的教學手段;

 。2)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并進行仿寫訓練,達到讀寫結合。

  三、教學問題診斷分析

  一課時完成教學任務。本文滲透著濃郁溫馨的親情,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蘊含的主題較深,初一學生思考的深度不夠,所以感悟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另外,對于文章具體生動的景物描寫,對稱的句式,學生需要反復的朗讀,思考,才容易體會。  

  授課過程中教師要激發學生興趣,組織展開討論和交流,并進行適當點撥,主要貫穿以下教法:

  1、情境設置法:教師可讓學生配樂朗誦,創設情境,使學生很自然地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思想產生共鳴。

  2、朗讀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蘊,只有反復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在教學中應讓選擇讓我們感動的段落朗讀,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3、討論法:小組討論,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四、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基本流程

  課前回顧——揭示(學習)目標——指導自學——巡視自學——檢查(自學)效果——

  討論(學生),點撥(教師)——當堂訓練———課后小結

  ●教學情景

  (一)課前回顧(1—2分鐘)

  同學們,語文學習,朗讀是必不可少的,你能說說朗讀時該注意哪些方面嗎?

  明確:

  1、停頓,給聽者一個領略和思考、理解和接受的余地,幫助聽者理解文章含義,加深印象。

  2、重音,為了表示某種特殊的感情和強調某種特殊意義,引起聽者注意自己所要強調的某個部分。

  3、語調,表示的語氣和感情態度的不同。

  4、語速,一般說來,熱烈,歡快、興奮、緊張的內容速度快一些;平靜、莊重、悲傷、沉重、追憶的內容速度慢一些。

  5、情感,依文章內容而定,或歡愉,或沉郁,或悲傷。

  設計意圖:回顧舊知識,引入新的學習。

  導入:

  有一種愛,遲了就無法再來;有一種情,走了就無法追溯。它,就是親情!從最初的出生,到懂事,到成年,它,一直陪伴著我們。親情,就像一滴春日里的甘露,總能在悲愴的歲月里,鮮活懷舊者那風干的記憶;它就是這樣,沒有雜質,沒有距離,更沒有虛偽,僅僅是相通的血脈間彼此默默地關懷。

  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一篇凝聚濃濃親情的文章——莫懷戚的《散步》。

  (并簡介莫懷戚,讓學生勾劃注釋。)

  板書課題:散步

  設計意圖:通過精彩的導入,迅速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中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揭示(學習)目標(1分鐘)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章主旨;

  (2)品讀淺顯質樸的語言,并進行仿寫。

  (三)指導自學(2分鐘)

  問題1:生字詞學習。

  嫩芽(    ) 霎時(     ) 拆散(      ) 委屈(   )

  分歧(    ) 水波粼粼(         )

  設計意圖:注重基礎,學習生字詞。

  問題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說說你感受到了一個怎樣的家庭?作者在文中寫了何事?

  設計意圖:朗讀訓練,從讀入手,把握文章內容。

  問題3:文中寫了哪些景物?你最喜歡其中的哪些句子?

  設計意圖:學習具體生動的描寫。

  問題4:“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此句寫得好,為什么?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設計意圖:學習對稱的句子。

  問題5:你認為誰做得最好?誰說話的份量重,都聽誰的?

  設計意圖:把握文章主旨。

  (四)巡視自學(5—8分鐘)

 。ㄎ澹z查(自學)效果(5—8分鐘)

  師生活動:通過朗讀渲染氣氛,讓學生融入課文。學生獨立思考后合作討論,選代表回答問題,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見解,教師點評。

  1、嫩芽(nèn ) 霎時(shà  ) 拆散(chāi  ) 委屈(qū  )

  分歧(qí  ) 水波粼粼(lín )  

  2、《散步》一文比較溫情,以中速為宜,第四段應快些,結尾慢些。

  和諧的家庭、互敬互愛的家庭、相互理解的家庭……

  《散步》一文主要寫了春天來了,祖孫三代人在田野里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找出文章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3、①南方初春田野;②母親所望到的小路遠處的景物。

  嫩芽、咕咕的冬水,寫出春的氣息。在這樣的氣息中,使人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在召喚。正是因為感受到同去春來,氣候轉暖,生機萌動,全家人才一起出來是散步。這是對全文的鋪墊。

  學生喜歡的句子可能是以下任意一句:

  示例:

 、俅髩K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

  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

  ③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

 、苣抢镉薪鹕牟嘶,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

  ⑤但是春天總算來了。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

  4、構成了句式的對稱美,互相映襯,使我們讀起來很有情趣。語言樸實,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涵。

  在《散步》中兩兩對稱的句子很多。如:“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

  5、請同學暢所欲言,有條理地闡述自己觀點。學生的解答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

 。1)① “我”做得好,因為他孝敬老人,有家庭責任感,在處理家人的分歧時講原則,不寵愛孩子。

 、 “妻子”,做得好,因為她賢惠、明理,孝敬老人,尊重丈夫。

 、勰赣H做得好,母親慈祥善良、善解人意,疼愛孫子。

  ④孩子做得好,他聰明活潑,也很懂事。

 。2)①“我”聽母親的;

  我伴同母親的時日已短。我說:“走大路!

  ②母親“聽”孫子的;

  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

 、蹆鹤勇牎拔摇钡模

  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

 、苣赣H聽“我”的;

  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

  ⑤妻子聽“我”的。

  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

  一個散步中的分歧,在一家人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關愛中消除了,家里每一個成員說話的分量都重。于是他們共同走向了那條開著金色菜花、長著整齊桑樹、閃著粼粼水波的幸福小路。文章歌頌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懻摚▽W生),點撥(教師)(8—10分鐘)

  問題3的分析,教師可讓學生勾畫文中句子,讓他們找到真正喜歡的句子,并說出理由。

  《散步》一文對景物描寫著墨不多,僅有兩處,兩段文字加起來也不過七十余字,可在這輕描淡寫之中充滿了濃郁的詩情畫意,為常見的散步提供了一個美妙的背景。

  第一處是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冬去春來,“大塊小塊的新綠”有濃有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起了水泡”。 

  這“新綠”,這“嫩芽”,這“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氣息的透露,它顯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機,這是對生命的高歌,對生命力的禮贊。 

  第二處描寫母親所望到的小路遠處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水波粼粼的魚塘春天在召喚,生命在呼喚。是啊,盡管“今年的春天來得太遲”,“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春天總算來了”,母親也總算“又熬過了一個嚴冬”,這字里行間流露的正是一種對生活的酷愛,對生命的珍愛。

  春天來了,一切都要從頭開始。是該抖抖精神,抖去冬日的慵懶;也得活動活動筋骨,用充沛的活力投入新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明天。

  兩段景物,看似簡短,實則蘊含著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問題5的討論有一定難度,這是對主題的把握。

  文章歌頌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這幾個“聽”,是對家人的一種尊敬、信任、理解,用一個字來概括,“聽”就是對他人的一種“愛”。 “愛”是相互的付出,奶奶疼愛孫子,父母關愛子女,長輩們給我們的愛已很多很多,我們該如何做呢?“孝”應該是最好的方法。

 。ㄆ撸┊斕糜柧殻10分鐘)

  平平淡淡的生活小事,包蘊著無比豐富的情感。請你回想與家人相處時溫馨的一幕幕場景,用心去描繪一個最令你感動的片段,并穿插一句對稱的句子,50字左右。

  明確:學生寫好后,可分組討論交流,推選2-3名代表起來發言。

  設計意圖:通過寫作,達到讀寫相結合,學以致用。

  (八)課后小結

  文章的學習,對我們的寫作有何幫助?思想上,又有怎樣的感悟?

  明確:可讓學生暢所欲言。

  如:①景物描寫,可使文章蘊含美妙的意境,為下文做鋪墊;②寫作時采用對稱的句式,互相映襯,富有情趣。

  如: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一個人能夠孝順,他就有一顆善良 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許許多多的人。如果具體一點,同學的想法可能是以下這些: 【版權所有:21教育】

 、俑改敢呀浝狭,始終抱著感恩父母的心;

  ②中學生應“自己的事自己干”,長期分擔家庭的勞動;

 、鄄粩[闊氣,不亂花錢,不向父母提出超越家庭經濟條件的要求;

 、苤袑W生尚未成年,缺少社會生活經驗,許多事情需要聽從父母的意見和教導;

  ⑤遵守學校紀律,努力學習,不讓家長操心;

 、薷改咐哿藭r要熱心照顧,父母生病時要主動端水送藥,耐心照料,讓父母感受到子女的關心與回報。

  ……

  此刻,文章的意境如同橄欖的回甘在心中漫涌。在樸素的文字里,充滿著關愛、和諧,飽含著孝敬、責任;字里行間,流淌著真情,閃爍著理性。同學們,讓我們再次飽含深情地朗讀文章最后一段。

  五、課外作業:

  1、請把你寫的片段與家人交流,大膽地傾訴自己對他們的愛;

  2、把愛付諸行動,注重生活小細節,真正做到“尊老愛幼”。

  板書設計:

  散    步

  尊老

  母  親

  和諧

  我           愛          妻子

  兒  子

  愛幼

六上《散步》教學設計 篇2

  作者: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

  一、朗讀

  朗讀能力包括接到文稿立即朗讀的能力,這一次要試試這種能力。

  二、跳讀四遍

  第一遍注意“我”這個人怎么樣。

  第二遍注意妻子性情怎么樣。

  第三遍注意母親性情怎么樣。

  第四遍注意兒子性情怎么樣。

  提示:不但要注意有形的,而且要注意無形的。例如,“我”說“走大路”,委屈了兒子,沒有寫兒子的反應,應該加以想像,也沒有寫妻子的反應,也應該加以想像。

  三、談談整體感受

  既要展開,又要聚焦,聚焦于“我”的孝敬上面。

  四、研討

  研討方法:質疑;提問;合作探究。

  1、這篇短文為什么大詞小用、小題大做?

  引導法:先找出大詞小用的語句,再思考作者的寫作意圖。

  2、作者的意思是什么?

  引導法:抓關鍵因素;學習從個別提升到一般的抽象。

  3、為什么把背母親、背兒子寫得那么鄭重其事?

  五、語言學習

  1、用圈點法圈出精美的句子。

  2、揣摩對稱的美。

  六、語言運用

  1、_________________信服地點點頭。

  2、一切都取決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得其所。

  4、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波粼粼。

  七、比較閱讀

  《散步》與《三代》。

六上《散步》教學設計 篇3

  時下,語文教學改革正推崇探究式教學。它要求我們語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學過程 中更多的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崇高的理想、正確的人生觀以及積極的人文價值觀。這種導向性給予學生的學習更為自由的空間,同時對教育工作者的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利用文本引導學生去探究呢?現擬結合莫懷戚的散文《散步》發表一點自己的看法。

  《散步》的最后一段中有這么一句話:“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筆者認為這就是一處很好的探究點。這句話編者將其編入課后練習,實際教學過程 中學生也多有提問。對此處疑問的解釋通常為:1.世界上所有家庭都是由這種承繼性的三代組成的,這一家三代仿佛就是整個世界的縮影;2.作品中“我”的全部責任在于既要贍養老人又要撫養兒女,整個世界就在這種尊老愛幼、和睦相處的美德中延續下去。這種解釋雖也很合理,卻沒有將其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的關系講得通透徹底。

  筆者認為,在教學過程 中,教師應首先認識到文章中“我”的行為與觀點表明“ 我”的行為與追求是傳統儒家文化式的,它代表了儒家文化的價值取向及其所追求的生活目標。何謂儒家文化的價值取向及其所追求的目標呢?儒家認為社會生活中的個體之人應努力成為有崇高道德修養的、受人敬仰的君子。具體標準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獨處能“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相交要“仁、義、禮、智、信”,理想的社會生活為“天下大同”。在大同社會里的生活狀態雖因人而異,但儒家創始人孔子在《論語-先進》中所談的理想生活狀態卻最具代表性。他認為自己的理想生活是:暮春天氣,著上春裝,約上五、六個朋友,帶著六、七個隨身童子,去沂水中洗洗,上舞雩臺臨風披涼,然后邊詠邊唱踏上歸途。其原文為:“子曰:‘何傷乎?亦各言爾也!ㄔ觯┰唬骸捍赫撸悍瘸桑谡呶辶耍恿呷,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而嘆曰:‘吾與點也!’”簡言之,儒家注重個人的道德修養,講究家庭生活以孝為先,信奉天下為公。這些有益的文化內容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是值得我們繼承和發揚的。

  在具體操作時,我們可以這樣來設計探究過程。在學生提出“整個世界”的疑問后,教師首先引導學生自主討論并得出文章前面提到的兩種解釋。在學生認同這種解釋后,教師通過介紹提出孔子理想式的郊游與文中散步的比較,讓學生思考這種現象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關系并達成一個共識:文中的“散步”與古圣人孔子的郊游形式雖不是完全一樣的,本質上卻是相通的,都是儒家文化范疇、和平寧靜的生活景象。它表明文中的“我”所追求的是個人生活的淡泊寧靜,家庭生活的和睦融洽,社會生活的安定繁榮;他個人是一個知足常樂、心態健康、尊老愛幼、行事明智、深受東方文化影響的君子形象。作為東方君子,他除了追求個人及家庭的幸福之外,他一定會想到普天下其他人的幸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至理名言也一定銘記在他心中。這種文化價值取向也正是東方文化的核心所在。有這種文化價值取向的人是不會成為社會上那些追求無限財富的物欲者的。

  探究進行到這里,我們并不能因此滿足,應該趁熱打鐵將學生被打開的思想與當前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戰略任務相連接,讓他們將這種有益的文化價值觀與物欲者的價值觀作一比較并達成一個新的共識:儒家文化所推崇的這種價值觀既有具體的景象:社會穩定、政治清明、經濟繁榮,又有可實現性。上述景象雖然作為社會整體難以一時實現,但作為社會生活中的個體卻容易做到,隨著個體行為的逐漸增多,社會整體也就實現了,它讓人感到自己的追求不是大而難求、遙不可及的,而是在有限的生命中很容易實現的。相反,物欲者所追求的卻是大而難求、永遠也無法滿足的物質財富。為此,他們常懷戚戚之心,無窮的攀比,不斷的斂財,不思奉獻,專為索取,不惜為財鋌而走險。他們可以為財忘其德,甚至忘其身。這類人之所以這樣,主要原因就在于沒有養成有益的東方文化價值觀。

  筆者認為這樣的研討,不僅使學生在辨析中感受到了中華民族悠久文化的歷史源流,增強了民族自豪感,而且能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和世界觀,還為其將來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應努力推廣應用的。也只有培養出大量有這種文化價值取向的人,社會上那些追求無限財富的物欲者才能大量減少。因此,為百年計,我們不僅要推廣這種探究式的教學方式,更要以此為手段為祖國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湖北化肥廠初級中學:張曉平

  2004.4.7

  地址:湖北省湖北化肥廠初級中學   張曉平

  郵政編碼:443200

  聯系電話:0717-8249700

六上《散步》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揣摩品味文章語言,增強朗讀表達中的語感。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家是愛的港灣,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滿溢著濃濃的親情。南方初春的田野上,一家祖孫三代人的一次常而又常的散步,讓我們看到他們家人之間的相親相愛、和和美美,心里頓生出許多感慨。

  二、初讀課文

  1.快速默讀

  (1)掃除字詞障礙

  (2)思考: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

  (3)齊聲朗讀課文

  2.理清一條線索(談整體感受,可展開,又要注意“我”的孝敬)

 。1)“我”勸母親散步;

 。2)全家一起散步;

 。3)選擇大路小路的分歧;

 。4)“我”決定委屈兒子;

  (5)母親卻依從了孫子;

 。6)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背起母親和兒子。

  三、再讀探究

  1.賞讀一些美句(要求用圈點法圈出自己認為精美的句子,看這些句子好在哪里?)

 。1)寫景的句子

  ——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第四段)

  ——描寫母親所看到的小路遠處的景物(第七段)

  (2)傳情的句子(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

  ——“母親本不愿出來的------便去拿外套”(寫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態,母親的老邁、順從,兒子的誠懇、孝敬!罢驗槿绱恕币痪渫嘎读恕拔摇钡奈幕摒B。)

 。3)對稱的句式(讓學生自己找出來,體會它們的對稱美,互相映襯,富有情趣)

  ——有的濃,有的淡。

  ——我和母親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

  ——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

  ——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

  2.品讀一組奇字(體會它們的巧妙、精練)

  ——“分歧”、“決定”(大詞小用,透露作者想說的意思超出了事情的本身,是在借散步這件事講一個道理。)

  ——“挺”、“熬”(流露對生活的酷愛,對生命的珍愛)

  3.品讀一個精段(最后一段)

  從字面上看,這是形容他們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閃失,特別是母親,是經不起摔跌的,非穩當不可。象征著中年的責任,既要贍養老一代,又要撫養下一代,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又何嘗不是這樣?

  4.感悟一種親情

  兩個假設:第一,如果把老母親冷落在家里,就帶著妻子、孩子去散步,那會怎樣?第二,母親在走大路,獨生子要走小路,如果“我”順從了獨生子那會怎樣?

  ——體味:只有人類才不但保護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

  注意:

  ——“我”這個人怎么樣?

  ——妻子的性情怎么樣?

  ——母親的性情怎么樣?

  ——兒子的性情怎么樣?

  從中也可看出這一家人和和美美,相親相愛,多么幸福。

  5.學習一種妙思

 。1)本文寓理于事,一滴水見太陽,有情節,強調可讀性;

  (2)這篇文章以《散步》為題好不好?請你換一個角度為本文擬一個標題,并說說你的理由。(小組為單位討論;標題擬好后,小組互相交流、評判,不求統一,鼓勵創新)

  四、比較閱讀

  比較閱讀《散步》與課后“研討與練習”所附《三代》,你認為哪篇文章更感人?(鼓勵學生的個性化感受,不求一致,只要言之成理就好。)

  參考:兩篇文章主題相近,又有差異,情節差別較大!渡⒉健肥切㈨樀谝,《三代》是寧可自己受傷,也要保護一老一小。

六上《散步》教學設計 篇5

  干國祥

  信息:     

  威望: 0 

  魅力:  

  經驗:  

  現金: 12462 瑞文幣 

  存款: 沒開戶 

  貸款: 沒貸款 

  來自: 保密  

  在線: 292 時 03 分 04 秒 

  總發貼數: 739 篇 

  注冊日期: 2003/09/21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郵件 復制 引用 回復

  ------------------------------------------------------------

  干國祥設計

  【設計總理念】

  一、讓學生自己發現寫作的話題

  我的寫作教學原則之一是鼓勵學生自己負責選題寫作。

  原則之二是必須在解決“寫什么”,“為什么寫”的基礎上才指導學生進行“怎樣寫”的技巧學習。在我看來,作文的范文不僅提供給學生寫作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它必須教給學生怎樣發現生活中的寫作話題。

  最好的學生作文不是關于火星或者其他未來世界的描寫,而是有意義的家庭情景和個人經歷。許多學生之所以覺得沒東西可寫,是因為他們認為寫作的話題應該是非同尋常的。

  二、濃縮教學內容,明確學習目標

  語文教材不是知識的講解形式,而是知識的使用形式。教師應濃縮教學內容,把“蘊藏于課文中的語文知識和語文技能提煉出來”,把學生必須學習而又可能學習的內容教給學生。對這篇課文而言,這個必要的知識與能力就是“以小見大”的作文方法。

  為了訓練學生思維的廣闊性,教師的啟發(提問)要努力促使學生的思維覆蓋全篇課文,做到“全局性啟發”。以提高教學效率,濃縮教學內容,用較少的教學時間,取得較多的教學效果。

  三、盡可能地教出課文原有的“美”來,盡可能把課文交給學生來“讀”

  愛默生指出:把自己的生活當做正文,把書籍當做注解;以一顆活躍的靈魂,為獲得靈感而讀書。

  基于對教師“主導”地位的反思,我嘗試在教學中把“點菜”的權力還給學生——即教學不一定根據教師的計劃來推進教學,教師將努力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來設計課堂教學,努力讓學生提出問題,教師優化課堂結構,充分保證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但作為單元作文的范文,應該說它與單元重點(記敘的詳略)聯系得不很緊密,因為此文無論怎樣分析,都不能把“詳略”看成是本文的特點或特色。本文的主要特點應該是“以小見大”,是通過一件生活小事來反映出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哲學思想和一種傳統的美德。因此,在確定課堂教學目標 與重點,應依據范文,擬為“學習‘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和家庭題材的作文寫作”。

  文章的立意比較深遠,據作者的自述,這篇文章寫作的起點是“孝”,但由于“孝”已經寫不多少新意,所以把文章的著眼點放在“生生不息的生命”,據此,這篇文章就有了一個由故事層面與哲學層面組成的多層次的中心。在學習時雖然不必講這些術語,但應該理解這一點。

  文章的另一個特點是巧妙的結構和優美的語句,這是學生作文“技法”方面的范本,在教學時應注意進行點拔。

  【教學目標 】

  1、發現(挖掘)生活中的可供寫作的素材;

  2、學習《散步》一文,感受這篇散文在語言、構思與立意等方面的好處;

  3、學習“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

  4、提高散文的閱讀能力和對寫作的興趣,進一步堅定寫好作文的信心。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品味細節,感受課文;

  難點:在學習中理解(而不作理性地講解)“小”“大”其實是一體的東西,“大”(思想、情感、立意、主旨)是蘊含在“小”(故事、細節、情節)里面的東西,二者是不可分離的。

  【教學過程 設計】

  一、課前談話:發現家庭生活中的寫作素材

  教師盡可能不著痕跡地同學生交談,以引出今天的學習內容——家庭題材作文的寫作。在談話中,教師可以從以下等方面設問:

  你們一家住在一起的有幾個人?你們一家人都喜歡些什么?有沒有你們都喜歡的事?

  看電視——幾臺電視機?不爭不搶嗎?服從誰?意見真的統一嗎?哪一部片子給你們的印象較深?大家對劇中的人物評價完全一致嗎?

  逛商店——什么商店?幾個人?什么柜臺?只看不買嗎?買些什么?

  看書——各看些什么書?誰先看?誰向誰介紹?有時一本好書不會搶嗎?對書中的人物觀點大家意見一致嗎?有沒有發生過爭執?你現在你們爭執的根本原因(深層原因)是什么?

  下棋等——誰先喜歡的?其他人又是怎么喜歡上的?

  【設計意圖:既然是寫作指導課,那么這堂課的重點與中心就不應該是《散步》一文,因為課文無非是用以指導寫作的“例子”而已,課堂的重點與中心就應該是“寫作”的指導,而“寫什么”,生活中有哪些東西是最好的寫作素材?就成了一堂課的第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所以,教師先“隱藏”意圖,與學生“聊天”,既減輕學生對作文的恐懼,又有意無意間讓學生發現許多自己身上身邊的寫作題材。

  因為關于選題,我學到的最好的一點是設法讓每個學生都發現他自己身上的有意義的話題。

  前幾年,當我說“你們來寫什么”時,我并沒有意識到我已經向學生傳遞了錯誤的信息,現在我知道應該說:“我們的生活中有些什么?有那些值得細細品味的小事呢?”

  所有的學生都有好的話題,我們可以幫助學生去發掘這些話題。而家庭生活是寫作最重要的一個話題庫,因為所有的學生都帶各自豐富的家庭故事來到學校。

  因此這一步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認識到探索到家庭故事的豐富性!

  二、轉入范文的學習:導入  范文《散步》

  教師作轉語:我曾拿這個問題問過一個師范學院的老師,他的答案是《散步》,而且他還拿出了一篇文章,來證明他所說的話。這實在是一篇情真意切,優美感人的文章,今天我們就來學一學,這位教師是怎樣把家庭中的一件小事寫得興味盎然,引人入勝的。[板書]

  三、整體感知范文——朗讀指導

  1.要學好一篇散文,最重要的是有感情地朗讀,這既是一種對好文章的品嘗,也是一種理解得對不對的證明。而要朗讀好一篇文章首先要確定它的感情基調:是歡愉還是悲哀,是輕快還是沉重等等。這篇課文感情基調是怎樣的?

  參:(歡愉而深沉)

  2.“我”的語氣、語調該怎樣把握?提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①“我”是個中年男子。③在這個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③散步中,處處表現“我”孝敬母親,又疼愛妻子、兒子的感情。

  【設計意圖:閱讀感知本來就沒有一定的客觀標準,如果能讀到“其言若出吾之口,其意若出吾之心”,教學目的也就基本達到了!拔恼虏粎挵倩刈x,熟讀深思子自知”,以讀代講或多讀精講的效果絕不應低估,“熟讀成誦”“背熟記牢”應該大力提倡。

  如果說真有什么最優化的語文教學法,那就是直接地熟練地閱讀文本,達到心與言謀,神與文通。所以,拿到課文的第一步,是朗讀。】

  四、以問解文,分析范文的語言、結構和內涵

  問題一:要你說說,你看這一家子四口人中,誰的權力最大,誰有真正的決定權?

  可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分析——具體結合多媒體進行推進。

 。1)“我”聽母親的:

 。2)母親聽孫兒的:

 。3)妻子聽“我“的:

  (4)兒子聽“我”的:

  那么究竟聽誰的呢?——由“愛”決定,這個“愛”,對長輩來說,是“愛幼”;對子女來說,是“尊老”。

  問題二:文中說“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領袖在嚴重關頭時那樣!边@是不是小題大作了呢?

  參考——我是一家之主,在母親和兒子發生爭執時必須處理得當,否則就會影響家庭成員的感情,這是一種使命。作為一個中年人,肩負著承前啟后的重任,既要愛幼,更要尊老,生活的沉重使命使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

  問題三:文章最后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是不是也太夸張了呢?

  參考——“我”背的是母親,妻子背的是兒子。母親給我們以生命,而兒子又是這生命的延續。這血脈相連的三代人緊緊連接在一起,構成了生命的整體。如今,我們把母親和兒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負著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產生了一種深沉、莊嚴的感覺,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類社會中承前啟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在處理以上大問題時,有可能隨意地出現以下小問題:

  文章一開頭就開門見山,寫我們在田野散步,第二段筆頭一轉,卻寫母親本不愿出來,這樣寫的作用是什么?

  母親為什么不愿出來?為什么又出來了呢?從中可以看出兒子對母親怎樣?母親對兒子怎樣?

  母親聽話和兒子聽話有什么不同?

  交代散步的原因。

  老了,走遠了會累

  兒子勸她該出來走走

  兒子孝順關心母親,母親也很聽話

  小時侯我聽話出于依賴和尊敬,母親聽話出于信任和尊重。

  “我決定委屈兒子”是不是我不在乎孩子的意見?

  “我決定委屈兒子”并非不愛兒子。只是拿母親和兒子比較來看,母親年事已高,在世時日已短,今后像這樣的“散步”很難說還有幾回了。“我”十分孝敬母親,想盡最大的努力滿足母親的愿望,這種孝心是難能可貴的。

  最后,我打算怎么辦?

  為什么?

  "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隱含了一層什么意思?

  最后走大路了嗎?為什么?

  這反映了母親什么樣的情感?

  哪一個動作表現了母親的這種感情?

  委屈兒子。

  大路方便老人,為了照顧母親,我打算走大路。

  母親年老體弱,我陪她的日子不多了

  沒有母親改變了主意。走小路小孩子感興趣,母親愛孫子,想讓孫子高興

  對晚輩關心愛護,對孫子真心喜愛

  摸摸

  我背母親,妻子背兒子,二人背得吃力嗎?

  那么,為什么我們要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象我背上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呢?

  不,因為母親兒子都很輕。

  中年人肩負承前啟后的責任,母親和兒子是生命中最重的砝碼,在每位兒子眼中,母親便是全部,在每位父親眼中,兒子同樣是生命中最重的

  另:散步前,文章還有一段對初春的描寫。找出來,看看這段描寫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第4段是對初春的描寫。新綠、嫩芽、咕咕的冬水,寫出春的氣息。在這樣的氣息中,使人感覺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喚。正是因為感受到冬去春來,氣候轉暖,生機萌動,全家人才一起出來散步。這是對全文的鋪墊。另一方面也使文章的感情基調由深沉變得歡愉起來。

  【設計意圖:問題是思維的發動機,要引導學生細讀課文,必須既要教師用問題加以引導,又要學生能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所以這里雖然設計了一些框架性的問題,卻沒有具體的一步一步的推進程式,因為過程不應該是完全被設計、被預料的!

  五、依據范文進行寫作方法的指導:以“小”見“大”

  教師提示:這篇散文寫三代人之間深沉的愛,作者有沒有面面俱到,把生活中各種事情都拿來寫呢?作者是怎樣做的?

  [或者:教師設問: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呢?(初春全家人散步的事。)本文正是通過散步這樣的小事,表現了祖孫三代人互敬互愛的思想感情,進而贊美了敬老愛幼這種人類高尚的道德情感。這用的是以小見大的手法。]

  結論:“以小見大”的寫作技巧

  什么是“小”?請指出反映一家人互敬互愛的細節?

  s:母親和兒子發生分歧,我思考后決定走大路(對母親的尊敬);母親改變主意,(母親喜愛孫子)這些細節描寫,細致而傳神,表現了一家人互相理解體諒的情感

  全篇只寫了“散步”一事,但讀來饒有興味,除了真情動人外,再一個原因就是敘事波瀾起伏,引人入勝。入題寫“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予和兒子走在后面”,“散步”已經起步,本該照直走下去,而文章在這里起了一個波瀾:“母親要走大路”,“兒子要走小路”。等到“我”出于愛母之心決定走大路時,事情偏偏又不照“我”的決定發展,母親要改走小路。真是一波末平,一波又起。這兩處波瀾不僅使記敘擺脫了平鋪直敘的弊病,而且展示了“我”對母親的摯愛,母親對孫子的親情。

  什么是“大”?(課文短短八百字,卻是一曲溫馨雋永的親情之歌、倫理之歌、生命之歌。其思想內涵的三個層面清晰可辨,耐人尋味。)

  故事層面:親情。

  文章的基本線條是:“我”勸母親散步→全家人一塊散步→走大路與走小路的分歧→“我”母親依從了“我”兒子的→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別背起母親和兒子。從而寫出了一家人之間的互相愛護、尊重、體貼和理解。

  寓意層面:使命感。

  《散步》以第一人稱敘述,與其說為了真實親切,不如說為了強化主體意識,實現使命感。文中的“我”,一個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肩負著承前啟后的責任。當“我”背著母親,妻子背著兒子,“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時,覺得“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里通過特寫鏡頭的定格描寫,強化了中間一代人的主體意識,強化了使命感。

  哲理層面:生生不息。

  當我們從生命與時空的意義上來審視三代人的“散步”時,卻應該說,這里還隱含著“生生不息”的哲學道理。尤其是兒子的一個“偉大”發現:散步的三代四口人“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這是生命的延續與發展,具有哲學的色彩。

  【設計意圖: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是本堂課的學習目標,它的基礎是對文本的學習,因此,它放在對文章的閱讀賞析之后。而且由于在課堂之始已著力于“小”(故事、細節、情節)的指導,此處就著力于對“大”的理解!

  六、讀寫結合,進行仿寫練習

  [這一步未必進行,有必要則行之;無必要則刪之。]

  仿寫練習一:

  依照句子“后來發生了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在路平坦;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寫一句話,要出“一家人”的一個分歧點或矛盾產生的焦點所在。

  有時候,(           )個人也會——

  后來發生了——

  仿寫練習二:

  依照句子“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領袖在嚴重關頭時那樣。我想找一個兩全的辦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愿意。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伴同母親的時日已不多了!睂懸欢卧诩彝コ蓡T產生意見分歧或矛盾時,“我”的心理活動(請注意,你可能不是決定者,所以不能簡單地模仿)。

  仿寫練習三:

  我說:“走大路!钡悄赣H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彼难垭S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是水波粼粼的魚塘。

  七、由一到多,從“多篇”中悟得“一法”

  [這一步也是機動,有時間行之,時間不足放到下一課時進行。]

  閱讀學生習作《散步》,體會換一角度對家庭生活題材的把握方法,進一步體會“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并且體會文章詳略的處理方法。

  教師指導:

  1、              莫懷戚的《散步》是從一個中年人的角度來寫的,沈愚的《散步》是從一個“孩子”的角度來寫的,由于角度的不同,兩篇文章在敘述語氣上有什么不同?

  2、              由于“我”的角色由一家之主轉換成需要教育幫助的“孩子”,沈愚的《散步》在詳略的處理上有什么特點?它詳寫了什么?略寫了什么?

  八、小結:

  1、              大家要相信一點:好作文就是從平常的生活中來;許多細小的事,只要你能用真情去體味,用匠心去構思,就能寫成非常感人的文章(結合適應性考試的近滿分作文)。

  2、              對初中生而言,尤其是寫記敘文,“以小見大”不失為一種有效的好方法。小處要能見細,即要有細節;大處要落實,即不能刻意夸大。

  3、              這樣的好文章很難得,大家要爭取把它背出來。這是語言材料的積累,如果說作文的技法是建筑的設計和建筑技術,那么好文章的朗讀背誦就雖對材料的積累——沒有大理石、花崗巖、好的木材鋼筋,我們怎么能建造出美麗的高摟呢?

  九、作業 :

  1、仿寫;

  2、觀察自己的生活,想一想是否真的有許多值得一寫的“生活細節”?

  【設計意圖:真正的作文寫作是第二課時的重點任務,所以,這時的作業 主要是為下一堂課作鋪墊!

  【板書設計 】

  用多媒體演示,詳見多媒體。

  2002年4月29日星期一

  但書人間真與善,管他湮沒與流傳(我的博客)  

  ------------------------------------------------------------

  編輯 2004/03/17 05:09pm IP: 219.144.85.215   

  鐵皮鼓   頭銜: 論壇版主

  信息:     

  威望: 0 

  魅力:  

  經驗:  

  現金: 12462 瑞文幣 

  存款: 沒開戶 

  貸款: 沒貸款 

  來自: 保密  

  在線: 292 時 03 分 04 秒 

  總發貼數: 739 篇 

  注冊日期: 2003/09/21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郵件 復制 引用 回復

  ------------------------------------------------------------

  相關附件: (共 39424 字節)

  有一個表似乎沒有傳上去。  

  但書人間真與善,管他湮沒與流傳(我的博客)  

  ------------------------------------------------------------

  編輯 刪除 2004/03/17 05:11pm IP: 219.144.85.215   

  巴蜀來風     

  信息:    

  威望: 0 投票 

  魅力:  

  經驗:  

  現金: 2424 瑞文幣 

  存款: 沒開戶 

  貸款: 沒貸款 

  來自: 四川  

  在線: 39 時 04 分 13 秒 

  總發貼數: 109 篇 

  注冊日期: 2004/03/03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復制 引用 回復

  ------------------------------------------------------------

  以前也教過這篇文章,我當時重在學生親情的感悟和理解上,現在能讓學生動情的東西太少了,在牛奶加面包中長大的孩子對親情的認識近似于一片荒漠,所以我把這方面作為了教學的重點,干老師的設計更有深度,值得學習。  

  ------------------------------------------------------------

  編輯 刪除 2004/03/17 09:47pm IP: 220.166.73.197   

  東風谷     

  信息:   

  威望: 0 投票 

  魅力:  

  經驗:  

  現金: 1559 瑞文幣 

  存款: 1010 瑞文幣 

  貸款: 沒貸款 

  來自: 廣東  

  在線: 17 時 23 分 17 秒 

  總發貼數: 156 篇 

  注冊日期: 2003/10/26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郵件 復制 引用 回復

  ------------------------------------------------------------

  于老師的的確是好方法,謝謝你了!!應該用兩課時吧?  

  衷心祝愿大家好,開心每一天! 

  東風勁吹,暖意洋洋! 

  ------------------------------------------------------------

  編輯 刪除 2004/04/19 08:45pm IP: 218.15.197.99   

  悠然     

  信息:  

  威望: 0 投票 

  魅力:  

  經驗:  

  現金: 1176 瑞文幣 

  存款: 沒開戶 

  貸款: 沒貸款 

  來自: 保密  

  在線: 06 時 37 分 20 秒 

  總發貼數: 2 篇 

  注冊日期: 2003/10/27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郵件 復制 引用 回復

  ------------------------------------------------------------

  是的,方法很好,我準備模仿上一節公開課。可是,哪位同仁有這篇課文的朗讀?愿能得到各位前輩的幫助。謝謝!  

  ------------------------------------------------------------

  編輯 刪除 2004/05/08 01:13pm IP: 222.84.33.38   

六上《散步》教學設計 篇6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把握文章主旨;

  2、通過分析關鍵詞句,體會人物形象美。

  【教學工具

  多媒體、投影儀。

  教學步驟 

  一、導入  新課

  同學們有散步的習慣嗎?其實,文章不一定非要寫轟轟烈烈的大事,關鍵在于你開掘的角度,你對生活的感悟能力如何以及你賦予文章的情感。在一位成功作家的筆下,小事也能寫出大意境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莫懷戚的一篇著名散文──《散步》(板書課題──散步)看看它的意境究竟大在哪里?

  二、明確目標

  出示教學目標 。

  三、整體感知

  教師范讀課文(放伴奏音樂,力求生動)。

  學生輕聲跟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用橫線畫出不認識的或讀不準的字詞,查字典注音,能把課文順暢的讀下來之后,放聲朗讀。

  四、探究研習

  1、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明確:“我”帶著妻子和兒子在一個初春的季節里到田野去散步。母親身體不好,要走大路,兒子覺得小路有趣要走小路。我選擇走大路照顧母親,母親卻變了主意要走小路。母親和兒子累的時候,我和妻子分別背起了母親和兒子,我感覺到我和妻背起的是整個世界。

  2、這篇課文你讀懂了哪些內容?

 、 通過散步,描寫一家人美好的家庭生活,贊美一家人的互敬互愛。

  表現互敬互愛的句子有:

  “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我小時候是一個乖孩子,很聽母親的話;母親現在老了,而我已人到中年,母親很尊重我。母子之間互相尊重,相處和諧,充滿骨肉之情。

  “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母親老了,尊重我的選擇;兒子還小,習慣聽我的話;妻子呢?往往聽從我的意見。一家人互敬互愛,非常和諧。

 、 通過細節描寫表現祖孫三代的感情。

  表現互敬互愛的細節有:

  母親和兒子發生分歧,我經過思考決定:/“走大路!/大路平坦方便老人。我理所當然的照顧母親,反映了對母親的尊敬。

  母親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小路崎嶇,孩子感興趣。母親慈祥,想讓孫子高興,改變了主意,反映了老母親對孫子的喜歡和愛護。

  ⑶ “我”是一個中年人,對生活有一種使命感。

  滲透“我”對生活的使命感的語句有:

  “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我作為家庭的主腦,在母親和兒子發生分歧時,必須處理得當,這是一種責任,否則就會影響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于是我感到責任重大。/“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最后。這是一種比喻的說法。/“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說明我和妻子意識到自己肩負著承前啟后的重任,對生活有一種使命感。

  3、文章在描寫一家人散步前還有一段對初春景物的描寫。找出來體會作用。

  提示:第4段是對初春的描寫。心率、嫩芽、咕咕的冬水,寫出春的氣息。在這樣的氣息中,使人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在召喚。正是因為感受到同去春來,氣候轉暖,生機萌動,全家人才一起出來是散步。這是對全文的鋪墊。

  五、總結梳理,回扣目標

  這篇文章通過運用抓住“散步”這個聚焦點的寫法,運用樸素的語言,表達了“三代之間深沉的愛”這一主題。

  六、拓展延伸

  教師有感情地朗讀下面這篇文章,共同研讀此文。

  又是一天陽光中

  4月20日 星期一 晴5點30分,家中──

  朦朧中感到有人輕輕走近我的床。雖然我還沒睜開眼,但知道那一定是媽媽。耳邊又響起那熟悉的聲音:“快起床吧!蓖瑫r一雙溫暖的手扶摸著我的額頭,撩開上面覆蓋的幾綹頭發。我擁著暖和的被子坐起來,睜開眼后第一眼看到的又是媽媽微笑的臉。她疼愛地望著我,提醒我時間不早了。我蹦下床去洗臉刷牙,吃爸爸為我準備的可口的早餐,然后背起書包,向爸爸媽媽說聲“再見”走出家門。太陽已經升起來了。春天的太陽格外溫暖。一陣風兒吹到臉上,使我想到媽媽那雙溫柔的手。盡管天氣這么好,但我沒有放慢腳步,因為我已懂得“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的道理。陽光灑在我身上。

  6點,教室中──

  我已經開始早晨的學習了。這時鄰座的女同學剛到。她沖我一笑,長睫毛的大眼睛忽閃忽閃地眨著,露出了潔白的牙齒,那樣子是說“早上好”。我也向她報以一笑。我很喜歡她這樣純真笑著的樣子,當我向她借東西時,她總這樣笑著把東西遞給我。這不,我低頭看書時不小心把筆碰掉在她桌旁,她連忙俯身起,放在我的桌上。我道謝時,她又抿嘴一筆,那是說“不用謝”。其實把這樣隨處可見的小事寫在日記里沒什么價值,但總覺得每一次笑都很美,不該輕易放走它們。望著太陽,望著身邊的同學,突然覺得這些笑容如甘泉一般,靜靜地在心底流淌,突然覺得同學之間這種暖暖的感覺真好!窗外的陽光照在身上,也暖暖的,真好!

  6點50分,操場上──

  今天是周一,有升旗儀式。我們穿著整潔的校服,站在藍天和太陽下。望著那鮮紅的五星紅旗緩緩升起,頓時有種親切而嚴肅的感覺,有種熱血沸騰的感覺。靜靜地站在國旗下,感受“崇高”這個詞的境界。耳邊仍響著那雄渾激昂的旋律:“前進,前進,前進進……”此刻,我們握緊拳頭,舉起手臂在國旗下宣誓,一種深沉的聲音從胸腔中迸發出:“報效祖國,為祖國服務!”太陽依舊暖暖的,照著國旗也照著我們。此刻的陽光照在國旗上,國旗又增添了幾分美麗、神圣和莊嚴;此刻的陽光照在我們身上,我們又多了幾分豪情、信心和力量。

  7點20分,英語課上──

  這是周一的第一節課,美麗的英語老師輕盈地走進來!癎ood morning,class.(早上好,同學們。)”“Good morning teacher.(早上好,老師。)”在明亮的教室里,老師親切流利的講解聲和我們朗朗的讀書聲交織成一曲動人的交響樂。

  “鈴──”下課了。我是英語課代表,上前幫老師拿作業 本。老師邊走邊對我說:“這一次月考怎么沒考好?”我抱歉地笑笑:“這次沒準備好,下次我一定考好!崩蠋熜湃蔚攸c點頭。從辦公室出來,看看掛在天邊的太陽,陽光暖融融的。陽光中我似乎又看到老師和藹的面龐,又聽見鼓勵的聲音在耳邊輕輕地回響:“下一次一定要考好。 

  黃昏5點,家中──

  放學后,在陽臺上遠眺,見那火紅的太陽焉鑲嵌在青山與藍天之間,把薄云映得通紅。

  在落日的余輝下,我趕緊開始學習,不知不覺夜已深了。媽媽過來勸我早睡,直到親眼看著我躺在床上,替我蓋好被子才離去。我躺著靜靜地想:“明天一覺醒來,保準又是一個艷陽天!

  每天我都重復著相似的故事。故事中的我盡情地享愛著親情、友情、師生情的溫暖,就像我每天享愛著太陽給予我的溫暖一樣。我也同樣愛著我的父母、同學、老師和我的祖國,就像我熱愛給我們帶來光明的溫暖的太陽一樣。

  我生活在陽光中。

  我愛生活的第一天。

  〖賞析〗 本文立意新穎。作者筆下所寫的,無非是同齡人每天都曾發生的“重復著相似的生活故事”,這些事由于司空見慣,而被視為平常了。但是,作者卻獨具慧眼,正是通過對這些看來似乎是平凡的生活故事進行了深刻的理性化思考,抒寫出自己對生活獨特的新鮮感悟,揭示了看似平凡的生活中所蘊含的極不平凡的意義。做到這一點,確實可貴。

  構思巧,選材精當,表現手法別致。作者巧用“日記”體裁形式,并按照一天生活的時空順序,運用細膩、質樸、清新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幅洋溢著親情、友情、師生情、祖國情的生活畫卷,真實而具體地揭示了花季少年生長在陽光季節的無比幸福與快樂,同時也表現 了一代少年熱愛生活,為報效祖國而珍惜時光、勤奮學習的時代風貌。

  本文所擬題目含蓄,寓意深刻。在文中,作者善于緊扣“陽光”,處處用“陽光”的溫暖來烘托或比喻自己對生活的美好感受,寫得情真意切,生動感人。文末運用抒情和議論點明全文主旨,水到渠成,都寫得很有章法。顯示了作者不薄的寫作基本功。

  【布置作業 】

  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寫出學習本文的感受,題目自擬,課下交流。

  〖課后記〗

  本文是一篇親情濃郁的文章。但是,由于學生的生理距離,并不能完全體會文章深蘊的人情美,因此,需要調動學生們對于父母的情感儲備,來較好的理解全文的主旨。比較閱讀是這堂課的另一個亮點,使學生在比較閱讀中鞏固所學技能。

六上《散步》教學設計 篇7

  散步

  教學目標:

  1、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文章尊老愛幼的人性美。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語言美

  3、 學習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重點、難點:

  重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揣摩文章的語言美。

  難點: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以小見大的寫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激情導入

  家是愛的港灣,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滿溢著濃濃的親情。南方初春的田野上,一家祖孫三代人的一次常而又常的散步,讓我們看到他們家人之間的相親相愛、和和美美,心里頓生出許多感慨。今天我們就學習莫懷戚的文章《散步》(板書課題)

  二、  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朗讀課文,復述文章故事情節。

  理清一條線索(談整體感受,可展開,又要注意“我”的孝敬)

  (1)“我”勸母親散步;

 。2)全家一起散步;

 。3)選擇大路小路的分歧;

 。4)“我”決定委屈兒子;

 。5)母親卻依從了孫子;

 。6)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背起母親和兒子。

  2同學們從文章字里行間讀出了作者什么情感?(親情)

  三細讀課文,研討課文內容。

  這雖然只是一件小事,也有可能發生在你我的身邊。但作者卻能通過這件小事,把一家三代四口人的性格特征很好地反映出來。下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出能夠反映人物性格或品質的句子。

  1、學生默讀課文,找出相關句子。

  2、多媒體展示:從___________(句子)中,我感受到_____(誰)的_______________(性格/品質)。

  “我”:孝順老人,不溺愛孩子;(“孝”字的演變)

  “我”的妻子:賢惠、明理,孝敬老人,尊重丈夫;

  “我”的母親:慈祥善良、善解人意、疼愛孫子;

  “我”的兒子:懂事、聰明、活潑。(假如你是兒子,你從這件事中獲得什么啟發?——孝順父母;父母的言傳身教,愛的教育盡在不言中。)

  3、他們四口人組成了一個怎樣的家庭?

  這是一個互敬互愛的和諧、充滿愛的家庭(和睦)

  四、再讀課文,探究課文主旨。

  這個散步的分歧,最終在一家三代四口人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關愛中解決了。于是他們共同走向了那條開這金色菜花、長著整齊桑樹、閃著粼粼水波的幸福小路。下面我們齊讀文章6、7、8自然段,重溫那解決分歧,走在小路上這溫馨的一幕。

  1、  提出疑問:為什么作者要安排“我“負責背母親,妻子負責背兒子?這樣安排有什么目的?想告訴讀者什么深層含意?

  引導學生結合前文內容,理解“傳承的關系”。

  2、  “我“和妻子是怎樣背著母親和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為什么?

  3、  你是如何理解最后一句中的“整個世界”?

  中年人作為家庭的頂梁柱,一方面要承擔老人的幸福,贍養老一代;另一方面要好好照顧孩子的生活,撫養下一代。所以中年人肩上是一份重大的責任。而這份責任是從老年人身上接過來

  五、體驗親情 

  設想一下, 晚飯后,如果你們一家人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想看戲曲,爸爸想看足球,媽媽想看健身操,你想看動畫片,而遙控器在你手中,你覺得應該怎么辦?又該怎么說?

  同學們很有孝心,也懂得如何尊敬老人,我為大家有這樣的認識而高興。我們學習這篇文章也就是讓大家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你的家庭穩定、幸福。

  六、教師心語 結束語

  親情不單靠今天課堂上片刻的時間來體會,它更需要我們用一生的光陰來感悟。

  親情不單是父母無條件的付出,它更應該是兒女們無言的回報。

  讓我們的家永遠洋溢著親情,讓我們的家永遠充滿愛!

  附板書設計:

  我的母親           承前

  我、我的妻子                                      責任重大

  我的兒子           啟后

六上《散步》教學設計 篇8

  莫懷戚的敘事散文《散步》,貯滿詩意。作家把家庭成員之間的歡愉、深沉的真摯感情傳遞給讀者,使之受到感染產生共鳴,從而創造出一種讓人流連忘返的意境美。其美感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形象美 文學作品要獲得長留于世的藝術生命,就必須有具體可感的生動形象。《散步》,不僅字里行間蕩漾著一家三代人互敬互愛思想感情的漣漪,而且以清新精巧的比喻,狀難描之形,難繪之景,難抒之情。作家以質實之美比“空靈”之物,從而托出“空靈”之物的栩栩如生的美的形象。在結尾作家這樣寫道: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使命感,無形、無聲、無色,是“空靈”之物。獨獲靈感的作者,慧眼捕捉本體和喻體之間的相似點,把使命感的美巧妙地附意于“我背上的”傳統美,“她背上的”親情美。讓讀者頓悟人生哲理:人到中年,肩負著承前啟后的責任,對生活有一種使命感。作者使抽象的使命感變得有聲、有色、有形、有神,噴射出詩意的光輝。作家寫物附意,抒發了對中年人繼往開來的使命感的由衷贊美之情,展示了作者對人生哲理的深沉思索。

  二、繪畫美 詩貴在透出神韻,畫重在繪出影像。《散步》雖然是一篇敘事散文,但是有詩的韻味美,畫的色彩美。在《散步》中有這樣的描寫: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大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綠了,田里的水也咕咕的起著水泡。

  讀了這段文字,你好像置身于萬物復生,生機盎然的春天之中,又好像在品味一幅清新明麗的水彩畫,又好像在飽覽江南初春的田園風光。這風光,讓你樂不思蜀,更讓你浮想聯翩:“滿園春色關不住”;“春風又綠江南岸”;“兩只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春來江水綠如藍”這新綠,這嫩芽,這春水,昭示著春天的氣息,生命的呼喚。作家把生命的美感融進繪畫之中,因而幾多春色,幾許詩意,就從一幅立體的、鮮活的畫圖中溢了出來。

六上《散步》教學設計 篇9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介紹一篇七年級語文課文《散步》說課稿,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收獲!

  《散步》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散步》這篇文章是人教教版七年級學語文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這個單元的文化主題為“親情友愛”。文章記敘的是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細節”,表現出一家人互敬互愛的真摯情感,頌揚的是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這是一曲溫馨雋永的親情之歌、倫理之歌、生命之歌。

  文章在折射出人性之美的同時,字里行間還洋溢著濃濃的詩意之美。“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這些曉暢素雅的語言文字和溫馨美麗的生活場景給人以享受,極具審美價值,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敘事美文!

  教學這篇文章我準備用兩課時進行,重點達到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會寫“袖、粼”2個生字,理解“分歧、各得其所”等詞語,了解一家三代在田野里散步的情景。

  能力目標:在品味文中優美的畫面和動人的細節中提高學生朗讀能力和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情感目標:感受親情與責任感,培養尊老愛幼的生活態度,提高人文素養。

  對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我是這樣確立的:雖然現在學生生活在親情的氛圍里,被愛包圍著,但他們對愛沒有深入透徹的理解,所以引導學生通過品味細節描寫和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來體會人生的真情,發自內心的產生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是教學的重難點。

  二、教法與學法

  1、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是多元的,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感受”,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遵循“以人為本,以學定教”的原則,讓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探究,充分體驗,真正享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2、“教學千法讀為本”,以讀為本,讀中悟情,讀中明理是設計本課教學的又一基本理念,讓學生真情投入地讀,在反復的朗讀中,體會作者的內心世界,感悟三代人之間真摯的情與愛。

  三、教學過程:

  第一個環節:情景導入,激發情感

  播放《讓愛住我家》歌曲,學生們邊聽歌邊欣賞自己帶來的反映家庭幸福生活的照片。同時教師深情朗誦:我愛我的家,我愛爸爸和媽媽,家是生我養我的地方,家是我幸福的港灣。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作者莫懷威的家,陪他們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們濃濃的親情。

  【這個環節的設計,基于以下思考:孩子們都有一個幸福的家,以此作為情感的聯結點,學生會倍感親切,同時加以最能撞擊心靈的音樂渲染,孩子們很容易就融入愛的氛圍,激起學習本文的熱情。】

  第二個環節:朗讀課文,理解內容

  我一共設計了三個層面的朗讀。

  一是捕捉直覺,想像畫面,讀出感受。同學們,在這一家三代四口人散步的情境中,哪些畫面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把想像到的畫面用朗讀表現出來。

  二是透過文字,深入思考,讀出理解。請同學們再次走進課文,去細細地品味給你印象最深刻的語句,看看你能透過文字,對這個中年人,對母親,對妻子,對兒子讀懂些什么?學習步驟是先把這個語句用“一”畫出來,再把自己的理解寫在旁邊,并將有關的課文內容有感情地讀出來。

  三是角色表演,情感體驗,讀出意蘊。四人小組為單位,分好角色,讀出扮演人物的內心和情感。表演時盡可能多得用上文章中的語言,其他同學可以評價,也可以向劇中人物提問題。并評選出最能體現尊老愛幼這一主題的優秀小組。

  【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教師要給足學生時間,讓學生深入到課文中去,抓住“責任…‘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等含義深刻的句子來理解內容,體會情感,并將自己內化的東西通過朗讀展現出來。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教給他們讀書時進行圈點批注的方法,為他們一生愛讀書、會讀書奠定基礎。】

  第三個環節:品味語言,學習借鑒

  這篇敘事散文用一個字來概括一一“美”,美在它的思想內涵、景物描寫、細節刻畫、對稱句式的運用……讓我們品讀課文,美點尋蹤。

  【散文的語言不同于一般文體的語言,語句優美,意境深邃。所以學習這篇散文教師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品味語言,在體會文章人性美的基礎上探尋語言美,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第四個環節:回歸生活,升華主題

  1、同學們,由這個尊老愛幼的和諧家庭你是否想到了和諧社會呢?以“在我生活經歷中,親身感受過的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意”或以“和諧社會需要….”為話題進行交流。

  2、真情行動,建設親情。親情不是聲情并茂的訴說,更應落實到行動;丶乙院,同學們為要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情:洗洗腳、聊聊天……把你的真實感受和父母的反映記下來。

  【該環節設計,開闊了視野,升華了主題,還體現學以致用,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要用愛來營造家園,用責任來回報社會!】

  四、板書設計

  莫懷戚

  尊老

  母 親

  整 個

  我 妻子 愛

  世 界

  兒 子

  愛幼

六上《散步》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及重點] 

  1、學習散文訴朗讀的停頓,訓練朗讀 

  2、通過關鍵語句理解、體會人物的形象美 

  [課時] 

  一課時 

  [教學步驟 ]  

  一、導入  新課  

  上次考試小作文要求大家通過生活中的細節來反映父愛,但大家感到沒有材料可寫,其實寫文章不一定就是寫轟轟烈烈的大事,在作家的筆下,小事也能寫出大意境來!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莫懷戚的一篇著名散文--《散步》(板書課題--散步)看看它的意境究竟大在哪里?

  二、教學新課 

 。ㄒ唬、明確教學目標 及重點(略) 

  (二)、整體感知 

  范讀一遍課文(放伴奏音樂,力求生動)。 

  讓學生輕聲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用橫線畫出不認識的或讀不準的字詞,查字典注音,能把課文順暢的讀下來之后,放聲朗讀。

  正音:熬  分歧  一霎時   領袖   拆散   各得其所   波光粼粼

  齊讀 

 。ㄈ⿴熒餐辛曊n文 

  1. 散步的人是誰?季節?地點?

  我們一家人  初春   田野上

  2. 散步中發生的分歧是什么?

  3. 決定走小路的原因是什么?

  4. 同學復述

  明確:\\\"我\\\"帶著妻子和兒子在一個初春的季節里到田野去散步。母親身體不好,要走大路,兒子覺得小路有趣要走小路。我選擇走大路照顧母親,母親卻變了主意要走小路。母親和兒子累的時候,我和妻子分別背起了母親和兒子,我感覺到我和妻背起的是整個世界。 

  5.這篇課文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明確:①通過散步寫美好的家庭生活,寫一家人的互敬互愛: 

  表現互敬互愛的句子有哪些? 

  \\\"他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小時候很聽他的話一樣。\\\"

 。ㄎ倚r候是一個乖孩子,很聽母親的話;母親現在老了,而我已人到中年,母親很尊重我。母子之間互相尊重,相處和諧,充滿骨肉之情。 )

  \\\"我母親老了\\\"--\\\"他總是聽我的。\\\"母親老了,尊重我的選擇;兒子還小,習慣聽我的話;妻子呢?(往往聽從我的意見。一家人互敬互愛,非常和諧。)

 、诒疚耐ㄟ^細節描寫表現祖孫三代的感情,請找出來: 

  表現互敬互愛的細節有: 

  母親和兒子發生分歧,我經過思考決定:\\\"走大路\\\"。大路平坦方便老人。我理所當然的照顧母親,反映了對母親的尊敬。 

  母親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小路崎嶇,孩子感興趣。母親慈祥,想讓孫子高興,改變了主意,反映了老母親對孫子的喜歡和愛護。 

  6.你是怎樣理解

  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領袖在嚴重關頭時那樣。

  此處作者用了一個類比,在嚴重關頭,民族領袖往往決定這民族的命運和社會的發展。家庭中也是這樣。我作為家庭的主腦,在母親和兒子發生分歧時,必須處理得當,這是一種責任,否則就會影響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于是我感到責任重大。

  7.怎樣理解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最后。

  這是一種比喻的說法。\\\"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說明我和妻子意識到自己肩負著承前啟后的重任,對生活有一種使命感。 

  8.三步前文章還有一段對初春景物的描寫。找出來體會作用。 

  提示:第4段是對初春的描寫。新綠、嫩芽、咕咕的冬水,寫出春的氣息。在這樣的氣息中,使人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在召喚。正是因為感受到同去春來,氣候轉暖,生機萌動,全家人才一起出來是散步。這是對全文的鋪墊。 

  三、總結梳理,回扣目標 

  這篇文章通過運用抓住“散步”這個聚焦點的寫法,運用樸素的語言,表達了“三代之間深沉的愛”這一主題。 

  四、拓展 

  教師有感情地朗讀下面這篇文章,共同欣賞此文。

六上《散步》教學設計 篇11

  《散步》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能通過對課文有層次地朗讀,進入角色,體會濃濃的親情! 

  2、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學習課文巧妙的構思以及寓真摯的感情于質樸的語言之中的寫法! 

  3、在閱讀中理解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并懂得珍愛親情。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進入角色朗讀課文,品味揣摩語句! 

  教學難點:感悟文章蘊涵的親情、責任感和象征意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老師問同學們一個小問題:咱們班的同學有經常和父母一起散步的嗎?請舉手。(學生舉手)  

  老師請學生談談和父母一起散步時有什么感受。  

  老師相機點評,并引出課題:散步是一種溫馨幸福的家庭生活。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敘事散文——《散步》。  

  二、整體感知  

  1、作家莫懷戚一家三代人也去田野散步,看似一次平常的散步卻有它的特別之處。請聽錄音,初步感知課文,然后回答: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家庭?  

  和睦幸福、尊老愛幼  

  互敬互愛、尊老愛幼、融洽和睦的祖孫三代! 

  教法解讀:在這個環節中,讓學生初步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主旨,明確這是一個關于家庭的故事! 

  2、明確學習任務:我們將通過這樣三個環節來學習(投影):  

  我們的閱讀活動:理解文意、朗讀課文、品味語言。  

  三、理解文意  

  師出示投影:  

  建議你這樣理解文意:試著給文章再擬一個標題,并說明你的標題能夠表示你讀出了課文的味道。  

  學生思考,完成活動。然后師生交流! 

  教師的標題預設(屏幕投影)  

  如:三代同行: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如:幸福的家庭   親情無邊  

  分歧         大路小路  

  責任     背起整個世界  

  如:春意         呵護  

  生命,生命   小事情深  

  選擇         溫馨瞬間  

  師小結:要說本文的標題,還是“散步”好:它簡明,準確,含蓄,有情致,有畫面感,有故事味! 

  教法解讀:本設計在標題上做文章,意在整體把握課文內容,也是揣摩標題藝術,鼓勵創意,學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四、朗讀課文  

  1、師:(出示投影)  

  建議你這樣朗讀課文:(1) 中速、深情地朗讀課文,好像作者寫完文章后欣賞自己的作品一樣。(注意要面帶笑容)  

  學生按要求進行朗讀! 

  2、師:(投影)  

 。2)讀好文中的波瀾,好像你一個人在扮演著故事中的幾個角色一樣。  

  師解釋一下“波瀾”,學生按要求進行第二次朗讀! 

  3、師:(投影)  

  (3) 朗讀課文最后一段,好像你是帶著深深的體會給人家作示范朗讀一樣。學生按要求進行第三次朗讀! 

  4、師:現在請哪位同學來示范朗讀,做一下小老師。(朗讀交流)  

  5、師小結:要說這篇文章的朗讀,主要要注意這樣一些朗讀的感覺:速度感,情節感,重音感,意味感! 

  教法解讀:散文的語言不同于一般的文體的語言,語句優美,意境深邃。要想領會散文優美的意境,就要靠朗讀。朗讀是對文字的觸摸,是對作品中生活氣息的直接感受。本著這樣一個宗旨,我設計了反復朗讀這一環節! 

  五、品味語言  

  1、師:(出示投影)  

  建議大家這樣來品味語言:自由讀課文,采用圈點法劃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有感情地大聲朗讀出來,可動筆寫寫這些句子好在哪里?(學生活動)  

  2、師:把你的見解講給你的同桌聽一下。同桌交流! 

  3、師:把你的講解講給大家聽! 

  可能有的句子:  

  (1)內容方面:  

  第一、寫景的句子  

  ——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第四段)  

 。ㄍㄟ^初春秀色的描繪,表現了春天蓬勃的生機,暗示熬過了嚴冬的母親將會獲得新的活力)  

  ——描寫母親所看到的小路遠處的景物(第七段)  

  (這句話描繪了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內涵,點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現了母親充分理解孫兒愿望的內心世界。)  

  第二、傳情的句子  

  ——“母親本不愿出來的……便去拿外套”  

 。▽懗隽四缸佣说那閼B,母親的老邁、順從,兒子的誠懇、孝敬!罢驗槿绱恕币痪渫嘎读恕拔摇钡奈幕摒B。)  

  ——“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ㄟ@句話寫母子關系,母親明理,兒子孝順,相映成趣)  

  第三、哲理性的句子  

  ——兒子突然叫起來:“前面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2)句式方面:  

  第四、對稱的句式  

 。ㄗ寣W生自己找出來,體會它們的對稱美,互相映襯,富有情趣)  

  ——有的濃,有的淡! 

  ____我和母親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 

  ——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 

  ——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  

  師小結:說到這篇文章語言的欣賞,我們可重點關注“句子”。要品味它們的造型美、用詞美、情趣美、蘊意美。要感受到它們對我們心靈的熏陶! 

  教法解讀:引導學生品味語言,這是理解散文的重要一環。通過這一設計,讓同學揣摩作者怎樣遣詞造句,在體會文章人性美的基礎上探尋語言美,并從中悟出一點道理來,今后自己作文,就會靈活運用! 

  六、結束語  

  在我們就要走出美文《散步》的時候 ,讓我們一起深情地吟誦文中最后一段! 

  七、作業  

  父母和子女是親情的最大擁有者,讓我們拿起筆來,書寫我們的家,書寫我們的親情。寫出溫馨,寫出溫暖,寫出溫情! 

  題目《             的愛》  

  教法解讀:課內外結合,以外促內是學習語文的好方法。所以在這個環節教師要盡可能啟發學生把發生在身邊的親情故事講出來,要敢于披露真情實感。盡可能引導學生領會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北M可能讓學生明白要珍惜親情,懂得關愛家庭。讓我們所有的家都永遠充滿著愛,永遠洋溢著濃濃的親情!

六上《散步》教學設計 篇12

  《散步》教學片斷:

  師:(極有人情味地讀課文)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讀得特慢),穩穩地(讀得特穩),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師:你是怎樣理解“慢慢地”、“穩穩地”這兩個詞的意境的?想好了你就說。

  生1:老師,我是這樣想的:母親年齡大,兒子年紀小,都怕摔,所以要“慢慢地”、“穩穩地”。

  師:不要給老師說,直接給大家說就行。

  生2:我是這樣想的:“慢慢地”、“穩穩地”是為了讓母親、兒子盡情欣賞大自然的美麗景色。

  生3:我是這樣想的:我為了讓母親、兒子呼吸更多的新鮮空氣,所以要“慢慢地”、“穩穩地”。

  生4:我孝敬母親,是自己的一片孝心;妻子疼愛兒子,是一片愛心。如果飛快地背過去,好像有厭煩的意味。

  生5:我也是這么想的。我想社會上所有的人都這樣的話,世界將變成一個美好的人間。

 。▽W生爭先恐后,大有一發不可收拾的氣勢。學生妙語連環,老師一副惋惜的表情)

  師:老師還想聽聽大家的精彩發言,先聽老師唱兩句歌吧。(老師重復唱“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師:來,讓我們一起唱兩遍吧。▽W生已陶醉在這美好的境界里)

  師:誰能舉一個你身邊的例子,說說人與人之間的友情、親情、師生情、父子情、母子情等等。

 。▽W生發言異;钴S)

  [教學反思]

  《散步》教學片斷,緊緊扣住文中最能體現情感的關鍵詞“慢慢地”、“穩穩地”,讓學生通過自身對生活的理解去談兩個詞語所表現的意境,在教學中強調“給大家說”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注重了學生全體。同時,教學中聯系學生生活經驗,調動已有知識,從而激發了學生暢所欲言、自信表達的熱情。有效的師生互動,真正達到了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服務,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創設條件的目標。

  [同行評說]

  《散步》一文主要體現的是一種和美溫馨的親情關系。教師在教法上充分考慮到學生年齡特征,注重學生在以往的學習、生活中已積累的豐富經驗,使課堂教學更貼近學生的實際,真正體現了“從學生角度出發”。

  “不給老師說,直接給大家說”這里的“大家”既包括全體學生,也包括教師自己,它體現了互動教學中師生平等的關系,使教師真正做到了既是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更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和良好“伙伴”,從而營造了一種平等、民主、愉悅的課堂氛圍。

  另外,師生的互動并不是一種簡單的“問答式”教學,教師在教學中抓住最恰當的時機,在看似無疑之處設疑,讓學生借助關鍵詞“慢慢地”、“穩穩地”展開想象,進入意境,有利于學生形成對知識深層的理解,讓學生形成新的情感認識,從而在有效的互動教學中觸發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和求異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六上《散步》教學設計 篇13

  目標: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細節中表現的親情美。

  2、培養尊老愛幼、珍惜親情、關愛家庭的意識和情感,促使學生為家庭親情建設盡一份力量。

  重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細節中表現的親情美。

  難點:培養尊老愛幼、珍惜親情、關愛家庭的意識和情感,促使學生為家庭親情建設盡一份力量。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自制),預習,掃清字詞障礙。

  教學過程:

  一、 導入。5

  1、 多媒體,歌曲《讓愛住我家》,展現親情圖片和歌詞。

  聽了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學生自由發言

  2、 親情是甘泉,給我們枯干的心靈以滋潤,;幸福的家是港灣,讓我們遮蔽一生的風雨。家因為有了深深的愛而溫馨,家庭生活因為有了濃濃的親情而美好。讓我們走進莫懷戚先生的家。陪同他們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們家濃濃的親情。

  二、品讀課文,感悟親情。20

  1、 聽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如果學生發現課文朗讀與課文不完全相同,可以作思考題,留給學生.)勾畫文中最能表現濃濃親情的細節、詞語、句子。

  2、 自由閱讀全文:可以大聲朗讀,也可以輕聲品讀,也可以默讀。把文中表現出濃濃親情的地方多讀幾遍。

  3、 小組互助,交流感悟。文中讓你最感動的有哪些細節、詞語、句子。這些地方應該怎樣讀才能表現這份深情。

  4、 全班交流、親情共賞。

 。1)母親本不愿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我說,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母親信服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引導:母親為什么不愿意出來?而“我”為什么又堅持要母親出來?母親為什么又答應了兒子,試想如果“我”依從母親,把母親一個人放在家里,老人會怎樣?

  分析:這句話說明了“我”關心母親,對母親的身體健康提出積極的建議,而不是順水推舟。母親因為相信兒子,尊重兒子的意見,所以順從。我如果只帶著妻子、兒子出來散步,把老人孤零零的丟在家里,會讓老人很孤獨、寂寞。最后一句說明 “我”和母親關系和諧,表現了母子之間親昵的感情。而且這種和諧的母子之情是在幾十年以前就開始了。

  (2)他兒子說的話很可愛。他說:“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彼X得這是他一個很大的發現,這句話寫出了孩子的天真可愛。分析:兒子這句看似無關緊要的話極富童趣。孩子這一天真的新發現洋溢著一家人充滿溫馨的天倫之樂。聽了孩子的話,我們都笑了,為散步增添了很多快樂。

 。3)、“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他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

  引導:為什么一家人都會聽“我”的?這里面包含著哪幾種親情?

  分析:“我”是一家人的主心骨,平日“我”就是一個講原則的人,家人都信任他。這里面包含著母子情、父子情、夫妻情。

 。4)、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說:“走大路。”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改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

  引導:在走大路還是走小路的問題上,母親和兒子發生分歧,“我”經過思考決定:“走大路”——走大路方便老人,說明我很照顧母親,很孝順。母親改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走小路孩子感興趣,說明母親對孫子很理解表現了母親的慈愛、和藹。在走大路還是走小路的問題上表現了一家人在散步中互敬互愛的動人情感,有一種濃濃的人情美。

 。5)、 “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兒子……”

  引導:一個“背”字體現了一家四口,祖孫三代之間關系十分融洽,多么幸福、溫馨的親情。

  (6)、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引導:為什么母親和兒子并不重,但我和妻子要走得很慢、很小心?為什么說“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同學暢所欲言:a、背上的一老一小可別摔著。特別是母親年老體弱經不起摔,非得穩穩當當的不可。b、為了讓母親和兒子多呼吸一些新鮮空氣,所以走得慢慢的。c、為了讓母親和兒子盡情的欣賞春天的美景。d、表現“我”對母親的孝心和旗子對兒子的愛心。如果走得很快,顯得不耐煩。不能體現濃濃親情。e、如果全社會的人都想文中的“我”那樣具有孝心和愛心,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

  老師小結:一邊是風燭殘年的母親,一邊是未成年的孩子,他們都需要我們的照顧和關心。所以從表面上看,這表現了中年人肩負著既要扶老又要攜幼的人生責任;從深層的意思看,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著中年人,“母親”代表著過去,“兒子”代表著未來,所以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而言則象征著中年人肩負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歷史責任。文章的結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進入了一個更高的境界,意蘊更深刻。把親情推及得更廣泛的境界。

  (注:每一處學生分析以后都進行朗讀的簡要指導,通過學生試讀、老師范讀、集體齊讀等方式讓學生感受文中的親情美。)

  總結: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真的很平常,老人和小孩在選擇道路時有了分歧,也沒有什么可奇怪的?勺髡邊s有一雙慧眼,從這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和諧美好的感情,并由此推及尊老愛幼的中華美德,文中處處流露著濃濃的親情:它是一幅溫馨的親情圖,是一首歡快的親情曲,是一篇美妙的親情詩。

  讓我再一次深情并貌的朗讀全文,細細的來體會這份熱鬧感人感動的親情。

  三、聯系生活,談論親情。8

  幸福的家庭往往都有相同的幸福。親情無處不在,他不僅僅在思念部之中,也不僅僅在莫懷戚的家中;它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家中、在每一個人的心中。只是時光的流水把許都寶貴的記憶帶走了,我們匆匆的步履把我們曾經擁有的瞬間感動沖淡了,淡如水,淡如煙,淡得我們都懷疑自己是否還擁有那份愛,懷疑我們自己是否還有能力去感知那份濃濃的親情。可是,這份是永恒的。我們要用敏銳的眼光去發現,用善良的心去體會。

  學生準備1分鐘。

  全班交流。

 。ūM可能啟發學生把發生在身邊的感人故事講出來,要像這幾位作者一樣,敢于披露真情實感。盡可能引導學生領會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盡可能讓學生明白要珍惜親情,懂得關愛家庭。)

  老師也有故事要講。2

  五、動情落筆,抒寫親情。10

  我們對親情有說不完的故事,講不完的細節。生活本就是這樣美好、溫馨。情到濃時轉成文,請同學們把自己對親情的感受寫下來。

  你可以以“親情”為話題,寫一組排比句來贊美親情或者一組比喻句來歌頌親情。

  你也可以寫一首反映親情的小詩。你也可以寫一段話來呼喚親情。

  學生動筆3分鐘。交流展示5分鐘。

  教師準備一首小詩〈父親的叮嚀〉

  六、真誠行動,建設親情。2

  1、親情不單單是寒冷時父親為你披上的一件外套,它也不單調那是深夜里母親親手為你沖的一杯牛奶;親情應該是孩子柔嫩的小手為父親擦去額上的汗珠,它應該是母親疲憊時孩子遞上椅子時的體貼。親情不單單是父母無條件的付出,它也是媽媽的嘮叨爸爸的責備。親情不單靠今天課堂上的片刻時間來領會,它更需要我們用一生的光陰來感悟。親情不僅僅是聲情并茂的述說,它更應該是落到實處的行動。親情不能只靠父母似的殷切期望,它更應是兒女無言的回報。家的溫馨與和睦靠大家,家的親情建設我們也應盡一份義務。回家以后,請同學們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腳、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2、 你的真實感受和父母的真實反映寫下來,以后的語文課大家交流。

  六、結束語:讓我們所有的家都永遠充滿著愛,永遠洋溢著濃濃的親情!

六上《散步》教學設計 篇14

  古樓中學  蘇建明

  【教學目標】

  1、把握文章主旨,體會人物形象美

  2、鍛煉發現美的眼力,學會欣賞美。

  3、在熏陶感染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課文理解,美點尋蹤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方法】

  點撥、討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播放歌曲《我想有一個家》

  2、導語:

  “我想有個家”,這是每個人的心聲。家,一個多么溫馨的字眼,它是一個避風港,一個幸福的搖籃。它給了我們無盡的關愛和溫情。今天,我們一起跟著莫懷戚一家人去《散步》,去感受這個四口之家的濃濃的親情。(板書課題)

  二、朗讀課文,理解內容

  1、聽讀課文,輕聲跟讀。(請同學們聽錄音朗讀課文,也可以輕聲跟讀)

  2、問題探究:

  ——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課文中寫了哪些人?用不同的表述來介紹。(說到三代人時點擊出現幼、中、老)

  ——以文中小男孩的身份說說“我”有一個怎樣的奶奶、怎樣的爸爸、怎樣的媽媽。

  ——你喜歡這個家庭嗎?說說喜歡的理由。

  ——作者講述這個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他想要告訴我們什么?(學生說出尊老愛幼時,點擊“尊、愛”。并要求學生找出有關語句讀一讀。并插問:

  假如是父親或母親,當尊老愛幼不能兩全時,你會怎么做?

  學生發言后,師小結:老人為養育我們,付出了心血,為社會做出了應有的貢獻,理應受到家人及全社會的尊重)

  學生說出中年人的責任時,(學生說不出時,師說出中年人的責任)邊點邊小結:中年人是家庭的頂梁柱,他一肩挑兩頭,上要贍養父母,下要撫育子女,責任重大。

  3、師小結:課文啟示我們:一家人要互敬互愛(點擊),家庭才其樂融融(點擊),家和萬事興。其實,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人與人之間也必須和睦相處,我們才能實現和諧社會的理想。

  4、同學們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以小組為單位,談談自己家庭中平凡而感人的小事。(也許同學們都有一個像莫懷戚一樣的幸福家庭,幸福家庭的生活細節也往往滲透著深情的愛,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里談談發生在自家的充滿親情事,讓你的同學與你一起分享)

  5、代表發言。(3名,內容要有尊老也要有愛幼)

  三、品讀課文,美點尋蹤

  1、激發:剛才同學們講的故事非常感人。課文講述的故事也很平凡,語言也樸素平易。但這樸實無華的小文章卻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因為文章中到處閃爍著美的光茫。下面我們就進行一項比賽——美點尋蹤。

  2、學法點撥(課件):

  所謂“美點尋蹤”就是找出課文中自己認為寫得最恰當、最生動、最形象的,給人強烈的美感、給人有力的感染、給人深刻的教育等等內容。

  如生動的景物描寫;感人的精神;貼切的修辭;特色的句式;含義深刻的語句;精當的用詞……(以上內容指名讀)

  舉例:美在對春景的生動描寫。

  3、學生看書,用筆在文中圈點,對課文進行美點尋蹤。

  4、美點尋蹤小組賽(一)

 。ó攲W生說到一個對稱句時,要求學生再找幾個句子品讀,特別是說到“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可問:這句子美在哪里?(一對稱;二表現兒子天真聰明。還防“也”字分析)

  四、學法實踐

  理解《金黃的大斗笠》的內容,尋找其中的美點。

  1、速讀《金黃的大斗笠》。

  2、談談對《金黃的大斗笠》內容的理解。

  3、美點尋蹤小組賽(二)

  要求找出美點,并能說說為什么美?

  (品析幾個句子:

  ★干干凈凈的藍天上,偷偷溜來一團烏云,風推著它爬上山頭

  ★樹枝掛滿綠葉,歌謠般親切、柔和。

  ★烏云被太陽照得受不了,越縮越緊,于是擠下了雨。

  ★它抱住每一棵它遇到的樹,用力搖,搖得葉子嘩嘩響。(擬人)

  ★斗笠像個大蘑菇。

  4、小結,評價。

  五、師生總結:

  這一節課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六、課堂延伸

  以《家庭瑣事》為題寫篇文章,要求寫出真情實感。

六上《散步》教學設計 篇15

  ○教學目標 

  ① 知識和技能:整體感悟課文內容,通過比較閱讀提高審美情趣。

 、 過程和方法: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揣摩語句。

  ○課前準備

  學生:強調課文預習,自讀課文,圈點生字詞。勾畫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難問題。

  教師:①準備課前說話訓練的資料(尊老愛幼的故事),安排學生作準備。②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內容

 、 整體感悟課文內容。

  ② 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設計

  導入  

  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也體現著人世間美好的情感——親情。其實,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一直都沐浴著親情。哪位同學能聯系生活實際,說說你都感受到了哪些親情?(學生舉例回答,教師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飯、看電視、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這樣平常的小事,也能體現出濃濃的親情!渡⒉健愤@篇課文就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

  出示學習目標并板書課題

  感知課文內容

  ① 檢查生字詞。

 、 教師可配樂范讀課文,學生體驗作品的語感和情感。

 、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或仿讀)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

 、 帶問題朗讀課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a.課文寫了哪幾個人物?主人公是誰?

  b.在散步過程中發生了什么事?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用文中的語言也可以)

  [教師導學」

  “讀”是學生接觸課文的開始,也是學生自主與文章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這一部分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師小結]

  文中描繪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為紐帶組建起來的。散步過程中所發生的事,只要意思對即可,給予肯定。用文中一個詞來概括“分歧”。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師引導]精讀課文,想一想在散步過程中“分歧”是怎樣解決的?

  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膽提出來,共同探討學習。

  [提示質疑]a.母親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b.“我”為什么感到責任的重大?

  [教師小結]

  大路平順,便于老人行走,況且母親身體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親的身體情況,為下文進行埋下伏筆。“我”為什么感到責任重大?學生根據課文可能回答,因為一切都取決于我。本段中告訴了我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巳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總是聽我的。”引導學生認識到在這個家庭中,“我”正好處在中間,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擇錯誤就會傷害家中成員的感情,破壞家庭的和睦,破壞家中這份濃濃的親情。(這個祖孫三代人家中包含著祖孫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這四種親情糾纏在一起,而他們又取決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為中年人責任的重大。

  [教師引導]展開想像,體驗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那么,母親會怎樣想?

  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在班里談感受。

  (過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處理不得當,就會產生家庭矛盾。通過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教師小結]

  不管做什么事情應先考慮老人的感受,先照顧他們。他們辛苦了一輩子,不容易。之中的“我”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孩子,原則是一個“孝”字。當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顧老的一頭。這正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過渡)設想一下:晚飯后,全家人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喜歡看戲曲節目,爸爸媽媽喜歡看時事報道,你喜歡看動畫片,而遙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該怎么辦?

  [學生討論歸納]

  教師對于學生的回答要給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繼續遵循這個道德準則。

  (過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親走大路,母親同時也為兒子解決了這個難題,改變主意,走小路。你從中感受到什么?

  a.我們可以感受到母親對小孫子的什么感情?

  b.作者為我們展示了什么樣的家庭?

  c.分別用兩個字概括出“母親、妻子、我”是什么樣的人?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鼓勵學生各抒己見,言之成理即可)。

  重點研讀

  (過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著母親、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為什么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后一段,體會這段話的深刻含義。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探討一下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這部分討論旨在讓學生自主探究,通過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對于學生的討論和作答,教師應鼓勵、肯定,積極引導,適時點拔。)

  [教師小結]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著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贍養老人,又要撫養孩子,肩負著承前啟后的責任,體現了“我”對生活的一種責任感、使命感。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這樣大詞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說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拔摇北衬赣H,妻背兒子,從表面上看,“我”害怕他們摔著,其實也就是對老的尊敬,對小的愛護。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滅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

  (這部分是對課文的咀嚼和消化階段,也是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最佳時機,所以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勵學生,適時啟發。盡可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重點研讀后,全班學生齊聲朗讀最后一段。

  比較閱讀

  請同學們速讀課后短文《三代》,思考問題:

 、 這篇短文寫了什么事?

 、 《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較,哪個故事更感動你,說說你的理由?

  [教師引導]

  學生讀后,小組交流,教師鼓勵,并因勢引導:編者為何把《散步》作為本文的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可以把兩篇文章通過比較,體會《散步》寫的精彩之處,可以從語言、寫作方法等進行比較。(學生答案會多種多樣,所以要求學生舉例說明緣由,只要說得有道理即可。)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歸納:

  ①《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寫。文中有兩處對初春的描寫,這段描寫在全文中起到襯托的作用。第一處是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大塊小塊的新綠”“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新綠”、“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氣息的透露,它顯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機,這是對生命的高歌,對生命的禮贊。第三處描寫母親所望到的小路遠處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水波粼粼的魚塘。這些都寫出春的氣息,春天在召喚,生命在呼喚。字里行間留露的正是一種對生活的酷愛,對生命的珍愛。

 、谠谏⒉街袃蓛蓪ΨQ的句子很多。“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子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運用對稱的句子,互相映襯,使我們讀起來很有情趣。語言樸實,但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涵。

  ③以小見大的寫法:通過描寫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愛幼這個社會大主題。

  [教師小結]

  同學們通過比較閱讀,能夠初步對文章進行鑒賞,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寫作中,嘗試運用這幾種寫作方法,一定會給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都學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師總結]

  我們學習這篇文章,就是想讓同學們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你的家庭穩定、幸福!同時也讓我們珍愛親情,珍愛生命!最后我們一起唱首歌,來感受這人間最美好的感情——親情。教師放歌曲《;丶铱纯础罚瑢W生齊唱。

  小結

  《散步》是一篇秀美雋永、蘊藉豐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頌歌。它是人的心靈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悅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這節課上學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得到潛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給學生理解課文豐富的內涵提供了學習的廣泛空間。引導學生品味揣摩語言,也增強了語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板書設計 

  散步 莫懷戚

  母親 走大路 ↑承上

  散步 分歧→{我 妻子 責任重大→使命感

  兒子 走小路 ↓啟下

六上《散步》教學設計 篇16

  《散步》導學案(師用)

  課型:新授  執筆:  審核:六年級組語文老師    時間:

  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

  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揣摩詞句含義,品讀文章的語言。

  2、過程與方法:

  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會閱讀,理解,品味一篇美文,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用心去發現感情,感受親情并珍愛親情,做一個富有愛心的人。 

  學習重難點

  感受文章濃濃親情,增強學生的家庭責任感。透過文章淺顯質樸的語言,品味文章深刻含

  蓄的意蘊。

  一、預習

  1、熟讀課文

  2、了解作者,把主要信息寫在下面。

  莫懷戚,1951年出生,男,漢族,筆名周平安、章大明,重慶人,當代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980年開始文學創作。他的作品貼近生活、關注現實、注重細節、描寫入情入理、可讀性強。語言風趣,甚至有些尖酸刻薄,生活氣息很濃,人物的塑造,個性鮮明。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3、識記本課生字詞,請將本課中你不認識的生字詞寫下來。結合課文語境或文下注釋理解詞語的意思,并至少用其中的三個詞寫一段話。

  4、整體感知

  (1)說說散步的人物、地點、季節;散步中產生分歧的原因、經過、結果。

 。2)用一句話概括文章內容。

  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里散步后 發生分歧,結果我的母親順從我的兒子走小路,體現一家人的和睦互敬互愛以及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二、學習

  1、導入

  有一種水,能讓你喝醉,這種水叫作母愛,因為母愛如水;有一座山,能讓你堅韌,這座山叫作父愛,因為父愛如山。我們的父母在艱辛和苦難里繁衍生息,才有了我們的幸福與安寧。

  如今,他們老了,孱弱的雙肩擔不起重負,今天,就讓我們攙扶著他們走進暖暖的春日,去進行一次心靈的散步。

  2、交流預習

  3、研讀賞析

  (1)與文本對話——說美點(注意文中的兩處景物描寫)。

  本文是一篇公認的美文,除了美在文章的立意、主旨外,就文章的文字本身來說,也有許多的“美點”可尋,請同學們找一找,進一步感受文章的美。

  《散步》,美在                   (友情提示:美在語言、景物、行動、親情……)

  美在對春景的生動的描寫

  美在文章對稱句式的反復運用

  美在小家伙的話

  美在用生活的細節表達出一定的道理

  美在于生活的細節中表達出深愛的感情

  美在結尾段表現出家庭的幸福、溫馨

  (2)與人物對話——評人物。

  一次散步讓我們懂得了很多,想到了很多,這是因為每個人物身上都閃耀著親情與道德的光輝,你對哪個人物印象深刻,小組選定兩個人物,結合課文內容予以評價。

 。3)與作者對話——悟主旨。(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探究主旨。)

  這篇散文通過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里散步這件事,想要告訴我們什么呢?

  一家人的和睦互敬互愛以及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4)與心靈對話——表真情。

  學習了這篇文章,此時的你一定感慨萬千。請以“爸爸(媽媽),我想對您說……”為題,說說你的感受。

  三、小結   上聯: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謙讓     下聯:祖孫三代風雨人生相依偎     橫批:相親相愛

  四、同步練習(另附)

  隨堂練習

  總分:30分(每小題5分)  姓名:                得分:        

  1、“母親”開始想走大路,后來為什么改變主意要走小路了?(     )

  a、因為小路有意思,好玩。      b、因為她看見孫子要走小路。

  c、她怕兒子為難。      d、因有兒子在身邊,可隨時背她。

  2、“母親”改變主意,說明了這個家庭的關系是:(     )

  a、老人總愛遷就孫子,原則性不強。      b、老人本來沒什么主見,總愛聽別人的。

  c、表現了祖孫三代相互謙讓、團結、和諧的關系。

  閱讀下面這段話,回答問題。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

  3、“有的濃,有的淡”中“濃”的意思是:

  a、氣味或味道很重! 、液體或氣體中所含的某種成分多。

  c、這里指顏色深!  、程度深。

  4、文中加線的“這”是指代:

  a、樹上的嫩芽         b、大塊小塊的新綠

  c、田里的冬水咕咕地起著水泡  d、以上三項都是

  5、語段中破折號的作用是:

  a、解釋說明          b、聲音延長

  c、意思遞進          d、意思轉折

  6、文中哪些地方的描寫體現了初春的景物特征?

  答案:

  1、b   2、c   3、c     4、d   5、a  

  6、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的鋪著: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咕咕的起著水泡。

六上《散步》教學設計(通用16篇) 相關內容:
  • 《散步》說課稿模板(精選14篇)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23課《散步》。本次說課設計三大板塊:教學準備、教學過程和教學反思,下面我將依據語文課標,從全程說課的備、講、練、批、輔、考、評、糾、補、研、悟、能十二個環節解讀我對本課的認...

  • 《散步》同步練習(精選14篇)

    練習1《散步》1、本文選自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作者是______。2、文章寫了一家祖孫三代______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的故事,反映了______的主題思想。...

  • 《散步》教師教案(精選12篇)

    教學目標1、感知文章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所頌揚的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2、體會文章平易樸實而又內涵豐富、耐人尋味的語言風格。3、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4、本課擬用一課時教讀。...

  • 《散步》教案設計(精選15篇)

    【設計總理念】 一、讓學生自己發現寫作的話題 我的寫作教學原則之一是鼓勵學生自己負責選題寫作。 原則之二是必須在解決“寫什么”,“為什么寫”的基礎上才指導學生進行“怎樣寫”的技巧學習。...

  • 《散步》的優秀教案(通用12篇)

    一、教學目標① 知識和技能:整體感悟課文內容,通過比較閱讀提高審美情趣。② 過程和方法: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③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二、教學重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揣摩語句。...

  • 散 步(精選14篇)

    一、知識目標:依偎 嫵媚 粗獷 小心翼翼 瀟灑 漣漪二、能力目標:1.學習以小見大的寫法,通過細節描寫,展示人物感情。2.正確、清楚、連貫地朗讀課文,要讀出感情來。三、情感目標:在閱讀中體會這篇散文表現的親情和溫暖。...

  • 《散步》教學案例(精選15篇)

    《散步》教學片斷:師:(極有人情味地讀課文)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讀得特慢),穩穩地(讀得特穩),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

  • 《散步》(精選15篇)

    散步教學目標: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感悟文章從生活小事和細節表現的親情;2、培養學生尊老愛幼、關愛家人、珍惜親情的意識和情感,促使學生為家庭和睦盡一份力;3、學會賞析文中優美的語句,理解“一切景語皆情語”。...

  • 《散步》課堂實錄(精選12篇)

    《散步》是初一語文第一課。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則是本文學習的基礎。本文的學習重點應為以下幾個方面㈠)解決字詞;(2)體會三代人在散步中所表現的互敬互愛的真摯感情;(3)學習通過日常小事表達真情實感的寫法。...

  • 散步 教學設計(通用16篇)

    劉楓教學目標: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2.揣摩品味文章語言,增強朗讀表達中的語感。教學時間:一課時教學過程:一、激情導入家是愛的港灣,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滿溢著濃濃的親情。...

  • 散步教學反思(精選10篇)

    語文教學,落入窠臼。每個語文教師既怕又無可奈何。交給學生,會怎么樣呢?授課之前,文本讀了三四遍,參照參考書,教案,幾趟下來,頭腦愈加昏沉,知識點越積越多,教授課程并沒有增加自信,它們在大腦里形成一股亂流,找不出頭緒。...

  • 六上《散步》導學案(精選13篇)

    《散步》導學案(師用)課型:新授 執筆: 審核:六年級組語文老師 時間:學習目標1、知識與能力: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揣摩詞句含義,品讀文章的語言。...

  • 《散步》教學設計案例(精選13篇)

    重慶市第二十四中學 許俊霞目標: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細節中表現的親情美。2、培養尊老愛幼、珍惜親情、關愛家庭的意識和情感,促使學生為家庭親情建設盡一份力量。...

  • 《散步》有關資料:《散步》的寫作契機(通用14篇)

    《散步》寫于1985年;因為是發一種“生命的感慨”,所以注定了它的抒情色彩,因我不善詩作,它就成了散文。所以說體裁這東西,往往非作者的刻意選取,實在只是一種自然結果。 這篇文章寫作的契機,現在回想,應該是兩個。...

  • 散步說課稿(精選14篇)

    【教材分析】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三篇課文《散步》。本單元的課文主題為親情,所選的課文都是圍繞著有關親情和家庭生活,《散步》正是體現著濃濃親情的一篇,記敘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

  •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海县| 榆社县| 南开区| 正安县| 岳阳市| 阳信县| 云龙县| 上高县| 林州市| 南漳县| 从化市| 东兴市| 武鸣县| 宾阳县| 惠安县| 浦城县| 郎溪县| 佳木斯市| 孟州市| 临颍县| 建湖县| 鸡西市| 新巴尔虎右旗| 滦平县| 禹州市| 富锦市| 泊头市| 纳雍县| 定陶县| 顺平县| 乌恰县| 丹东市| 阜康市| 二连浩特市| 腾冲县| 抚顺市| 汉中市| 台州市| 泊头市| 南召县| 南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