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夢圓在今朝》教學設計
一、激情導入,創設情境
1、( “嫦娥一號”)導入:知道這是什么場景嗎?看著這壯觀的一幕,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些什么?誰來向大家介紹一下你收集到的有關航天的資料。
2、(板書)一瞬間的飛躍,中華民族數千年的飛天夢今天終于實現了。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二、初讀,了解。
1、看到課題,你最想了解什么?請快速默讀課文,了解飛天夢想是怎樣一步一步實現的。(課件)
2、交流。指導學生理清行文線索。(課件)
三 、細讀,感受自豪之情。
1、千年的夢想,千年的期待,今天終于飛天成功。當看到一次成功發射的壯觀場面之后,你的心情怎樣?請找出讓你激動、自豪的地方,可以在旁邊寫一寫感受,然后與同位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
(1)人造衛星。讀,放映。看到這一幕,作為一個中國人,你想對全世界說什么?再讀。
(2)神舟五號。讀,放映。與上一次不同的是什么?(衛星與載人的區別)
看到這里,你想說什么?這成功靠的是什么?讀。(課件)大聲讀。有怎樣的感受?帶著這樣的感受再讀。
(3)神舟六號。讀,放映。與上一次又有什么不同?(空間實驗活動)標志著什么?“里程碑”是什么?“里程碑意義”是怎樣的意義?再讀。
四、精讀,品味不易。
師:這一次一次的成功像里程碑一樣,記錄了中國航天事業的飛速發展。夢想的實現容易嗎?從哪兒能看出來?
交流。重點是:
1、有沒有放棄?從哪兒能看出來?因為我們?(勇于探索、鍥而不舍)讀。在成功之后有沒有止步不前?從哪看出來?你知道為什么還要發展載人航天技術?你發現了這兩段話在文章當中有什么特殊作用?(過渡段)
2、“載人航天工程……則多達三千多個。”
師:你看到了什么?從中體會到了什么?你認為最需要什么精神?
師:是呀!飛天成功既是千萬人的個人努力,更是千萬人勇于挑戰、共同合作的結果,是中華民族集體智慧的結晶。
3、“有的人……”(課件出示) 生交流想法。
師:看到這兒,作為一個普通人,你有什么感受?如果他們能聽到,你想對他們說什么?我們應該向他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用你們滿含深情的朗讀來向他們致敬吧!
你們知道嗎?(放課件) 他們為什么能做到這樣?
讓我們再一次深情地朗讀這段話,表達我們心中的敬意吧!
4、說到 “航天員”,(誰知道有關航天員的知識?向大家介紹。)
師:我們都會想起一個響亮的中國人的名字——楊利偉。楊利偉在接受采訪時,用三句話概括了他的21小時的太空之旅。看到這三句話,你有何感觸?
(這是對飛船的肯定的評價,也是對航天工作者的高度評價。)
(神舟五號飛船很安全,穩定,說明了我國的航天技術水平很高。)
師:這是對所有航天工作者的崇高評價。(課件)讓我們以深情的朗讀,向他們表達我們心中的敬意吧!
5、總結:為了能圓航天夢有多少人在為此而努力著。如果你手中有一面錦旗,你認為,應該送給誰?
這一個激動人心的片斷、具體的事例向我們展示了所有參與航天事業的人們團結協作、默默奉獻、鍥而不舍的精神,他們都應得到我們心中的那面錦旗。
五、鏈接。
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使全中國人民為之驕傲。解放軍軍官作家蔡桂林在“嫦娥一號”升空后創作了一首詩《炎黃飛天夢》。下面請大家滿懷驕傲與自豪,一齊來朗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