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剪紙(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
2、聯系上下文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這句話的含義。
3、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靈手巧、勤勞善良和對”我”的濃濃的親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間流露的對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學重點:體會濃濃的親情。
教學難點:理解“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這句話的含義。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主流程:
一、復習引入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姥姥的剪紙》1-3節。好,一起響亮地把課題讀一遍。
2、你覺得姥姥的剪紙怎么樣?
3、是的,這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她和所有的姥姥一樣,樸實善良,日夜操勞,但她又是不普通的,因為她身懷高超的剪紙技藝。
二、抓住中心句,牽動整篇文
1、是呀,姥姥那清清爽爽的剪紙聲令作者魂牽夢縈、欲罷不能,請快速地瀏覽課文,找一找課文中的哪那一句話最能夠表達作者的這種魂牽夢縈、欲罷不能的心境與夢境?
2、出示: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只要憶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紙聲,我的心境與夢境就立刻變得有聲有色。
(1)就是這句話,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中有一組關聯詞,用得比較特殊,你注意到了嗎?從這些關聯詞語里,你體會到了什么?你能把你體會到的讀出來嗎?
(2)板書:有聲有色。有聲有色在文中指什么呢?(作者孩提時的生活。)
3、下面我們就進入作者回憶的故事中,領略作者有聲有色的童年生活。
三、直面姥姥剪紙的“神”
1、我是個出名的調皮蛋,經常變著花樣刁難姥姥。這一回我給姥姥出了一個什么難題?(品悟“死死的” )剪的情況誰來介紹一下?作品怎么樣?(“無可挑剔”何意?為此你想到說什么?)
2、姥姥的剪紙真是神啊,同學們,姥姥的剪紙為什么會這么神呢?(引導學生品讀:“熟能生巧,總剪,手就有準頭了!”這一句,扣住“熟能生巧” 、“剪”感悟)
3、這樣總剪,手就有準頭了!姥姥被蒙上了雙眼,但“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兩根延長的手指。”(出示這一句)這一句是說:練習得多了,剪刀也運用自如了。寫得多傳神的一句話,齊讀。
4、我們身邊也有這樣的例子,徐璐同學的二胡拉得好,從陌生到熟練,她是怎么做到的?下面我們就請徐璐談談她學二胡的經歷。
5、同學們,現在你們應該知道姥姥剪喜鵲登枝“熟能生巧”是怎么練就的嗎?
6、姥姥明知我經常故意為難她,她還順從我剪出一個又一個美麗的作品。你的體會是什么?(姥姥愛我)
7、正因有這些故事,我的童年變得妙趣橫生了。出示: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只要憶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紙聲,我的心境與夢境就立刻變得有聲有色。讓我們帶著感情齊讀這一句。
四、品味姥姥剪紙的“情”
1、姥姥不但剪喜鵲登枝“熟能生巧”,還處處關心著我。到了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險,便用剪紙把我拴在屋檐下。這看似平淡的一句話,有一個字卻用得很傳神,你認為是哪一個字?(拴)拴東西,一般用什么拴?課文中是用繩子拴嗎?用什么拴住了什么?(用剪紙把我拴在屋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