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鐵索橋上》教案
教學內容:
這是一篇現代詩,曾被普成曲子歌唱。詩人站在鐵索橋上,思緒萬千,要想當年紅軍戰士的英勇無畏,展示如今和平美好的生活,高歌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
全詩共四節。第一節,寫詩人身臨鐵索橋所見到的景物:頭上“二郎山的云霧”,腳下“大渡河的白浪”。詩意濃,意境美。
第二節,跳躍時空,展開回憶,追憶紅軍當年飛奪瀘定橋激烈戰斗的場面。“紅旗”“火光”“鐵索”“彈雨”“火網”這些具體的意象,構成了一幅活動的畫面,引人遐想。
第三節,詩人的思緒、回憶又回到現實,寫了烈士們當年激戰過的地方,今天已經成為鮮花盛開的地方孩子們在樓房里學習,人民捧著美麗的鮮花撒在英雄的土地上。
第四節,復唱,寓情于景,直抒胸臆,高歌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
全詩感情濃烈,借景抒情,節奏鮮明,朗朗上口。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革命戰爭年代英烈們英勇戰斗的精神和熱愛和平的情感。
教學目標:
1、學會5個字,會認1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準確流暢地背誦課文。
3、理解重點詩句的意思。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理解詩句,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出示圖片,從不同角度展示鐵索橋的風貌。
2、請學生談一談對鐵索橋的了解。
3、師描述激情:大渡河河谷寬闊,河水浩蕩,氣勢磅礴,欲爭脫群山的束縛,以氣吞山
河之勢,奔流而去。鐵索橋高臨江水之上,橋下江水湍急,莫說從鐵索橋上走過去,就是看一眼也不寒而栗。可是紅軍是英雄好漢,他們冒者對岸射來的彈雨,攀橋欄,踏鐵索,邊前進,邊鋪板,沖進了對岸漫天大火的橋頭堡。經過兩個小時的激戰,終于在敵人增援部隊到達之前,占領了盧定城。毛主席的詩句“大渡橋鐵索寒”已給人驚心動魄之感。詩人站在這座橋上又會寫什么呢?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課文,去細細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4、齊讀課題《我站在鐵索橋上》。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詞。
1、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
2、檢查生字讀音。
重點指導:樓 撒
3、齊讀課文
三、整體感知課文。
1、讀課文,思考:本詩有幾小節?每節寫什么?
2、學生回答。
四、學習課文第一節。
1、輕聲讀課文的第一小節,一邊讀,一邊想:詩人站在鐵索橋上,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2、是啊!詩人站在鐵索橋上,橋身在輕輕地搖晃,頭上飄過二郎山的云霧,腳下是大渡河的白浪。誰愿意把詩人看到的,感受到的讀給大家聽。(自由練讀、指名讀、齊讀)
3、讀得真好,聽了你們的朗讀,我仿佛真的看到了二郎山的云霧,大渡河的白浪。如果此時是你站在鐵索橋上,你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學生談感受)
4、我們的詩人心情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瀏覽課文,快速找出反映作者此時心情的詞語。(心潮洶涌激蕩)
5、“心潮洶涌激蕩”是什么意思?
6、過渡:詩人此時為何心潮洶涌激蕩?他站在鐵索橋上,想到了什么?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新課。
1、認讀生字 。
2、詩人站在橋上看到什么?說明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