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鷸蚌相爭》教學設計
(本文選自北師大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二冊。)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
2.整體感知內容,理解寓意。培養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
3.誦讀古文,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培養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誦讀課文,積累語言。
2.整體感知內容。
教學難點:
1.讀準字音:曝、雨、夾、即。會寫本課出現的生字。
2.正確理解“方、曝、箝、雨、得、禽”的意思,為正確理解古文意思奠定基礎。
教學模式:激趣——自學——交流——誦讀——拓展——實踐。
教學策略:
教學過程中自始至終貫穿著蘇代勸阻趙王出兵的故事。通過建立考古小分隊,激發學生探究古文的興趣和自信心。把大量的時間用于引導學生自學研究,討論交流,誦讀古文。教給學生自學方法,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整體感知內容,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努力實現“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
教學流程:
一、創設返古情境,點燃學習興趣
師板畫戰國七雄形式圖,生動地講述趙王欲伐燕的歷史故事。
在戰國七雄中,秦國最強了。它總想一統天下,可一舉吞并六國又不太可能,所以秦國只能等待機會。有一次,趙國和燕國鬧了一點小矛盾,趙王為了出這口氣,想出兵攻打燕國。燕王聽說了,就委托當時著名的游說家蘇代,去勸阻趙王出兵。他只給趙王講了一個故事,就使趙王打消了出兵的念頭。同學們,你們想不想知道是什么故事有這么大的力量,居然能制止一場戰爭呢?
。ㄔO計意圖: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古人作文往往是在某種情境中有感而發。能夠點燃作者創作熱情的往往是學生最感興趣的。)
。ù笃聊簧铣鍪竟盼摹耳柊鱿酄帯。)大家看一看,全文只有59個字,就起了這么大的作用,真是一字千金啊。古文乍一看不懂,可細研究起來還挺有意思。你們想讓老師講給你們聽,還是想建立考古小分隊,通過自己的力量去把這個故事讀懂呢?
(設計意圖: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
二、建立古文學習小分隊,探究古文文意
有了興趣,學生一定想知道“在這個情境中,作者寫了什么”?讓學生自主理解文意。此時我給學生提示自學方法:這樣吧,你們前后4人組成一個考古小分隊。先自讀幾遍古文,直到讀得通順流暢為止。把你覺得難寫的或者容易寫錯的字在本子上練會。聯系上下文,參考譯文,弄懂這個故事的意思。有不懂的地方標出來,可以查字典也可以向組內同學請教,然后再讀課文。注意:一定先自己學,聽懂了嗎?開始吧,給大家8分鐘的時間。咱們比一比,看哪個考古小分隊的考古能力強。(學生自學,師巡視指導。)
。ㄔO計意圖:“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這里我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教給他們自學方法。立足于使學生學會學習,具備基本的學習語文的能力。《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也對學生提出了學習要求: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顯的文言文。)
三、展示考古成果,體驗成功快樂
1.檢查朗讀情況,適當指導。(正確、流利、停頓適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