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
3.把通過交流之后能讀得流利的句子讀給同學們聽聽,其他同學認真聽讀。
4.對于全班集體存在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范讀來指導。
六、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1.讓學生認真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詹天佑在主持修筑這條鐵路的過程中克服了哪些困難。把最使人感動的地方畫下來,把自己的感想簡單在旁邊寫一寫。
2.可讓學生互相交流一下,最感動人的是哪些地方,自己寫下了什么批注。通過同學之間的互相交流,互相學習,也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為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內容作好準備。
教學反思:《詹天佑》這篇課文是一篇傳統經典的課文,難點較多,如何較好地突破難點,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自主地探索學習,我采用了舊教材新教法,總體的感覺還不錯。課堂氣氛較活躍,學生學習的興致始終保持不滅。在課堂上,我與學生之間形成了積極的互動效應。我力求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與參與者。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了解杰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的事跡,讀課文理解詹天佑使用的開鑿隧道的方法以及“人”字型鐵路的設計思路。感受詹天佑嚴謹的科學態度,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立志為祖國做貢獻的思想感情。通過學習課文能順著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詹天佑使用的開鑿隧道的方法以及“人”字型鐵路的設計思路。感受詹天佑嚴謹的科學態度,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難點:
通過具體事例體會詹天佑是“杰出的愛國工程師”。順著作者的思路讀課文,深入理解課文中的難句及思想內容。
設計思想:
教法:品析詞句法。本課重在品析跟中心句關系密切的詞句,所以,教學時要引導學生緊扣詹天佑的“杰出”和“愛國”,品析文中的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為什么這樣寫”。通過詞語的比較、句式的推敲、標點的品味、結構的解悟、情感的體會等等品賞評議,達到積累語言的目的。品評之后的積累,就是消化了的吸收,避免了生吞活剝。
學法: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本課重點指導學生用推敲重點詞句、畫簡圖和朗讀體會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以學生自學為主。努力使學生自覺地獲取知識,掌握學法,使學生在自身的語言活動中提高閱讀能力。學習過程中,注意指導學生邊讀邊想邊批注,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同時培養學生多方面、多角度、創造性地解決疑難問題的能力。
教學用具: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投影詹天佑銅像圖。
請同學們看投影,當我們坐火車去八達嶺,途中路過青龍橋車站時,可以看到一座銅像,這就是詹天佑。人們為什么要如此來紀念他呢?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課文。我們上節課已經看到了帝國主義藐視中國的丑惡嘴臉。那么,詹天佑是怎樣修筑京張鐵路,給帝國注意者一個有力的回擊的呢?
二、整體感知,學習課文:
1、為什么說詹天佑是杰出的愛國工程師?讀課文,想一想?抓住重點詞句理解。
2、匯報交流:
1)理解各種困難
2)理解“兩端鑿進法”,“中部鑿進法”和“人”字型鐵路。
3)畫出一個簡單的鐵路施工示意圖可以四人小組討論后一起畫,也可以單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