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習:"凌、乏、釀、廈、伐、綜"這6個生字及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理解重點句段。
(1)興安嶺多會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樺為裙,還穿著繡花鞋。
(2)它的美麗與建設結為一體,美得并不空洞。
(3)第七自然段。
(二)能力訓練
1.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在描寫景物中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2.培養自學能力。
3.增強閱讀能力,并學會邊讀邊思考。
4.能有感情地閱讀課文。
(三)德育滲透點
體會作者對大興安嶺的熱愛,受到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
(四)美育滲透點
通過學習,理解課文內容,去領略大興安嶺獨特的魅力,感受大自然的美和神奇,去領悟樹與人之間的關系,增強環保意識。
二、學法引導
1.預習:熟讀課文,掃除生字詞障礙,質疑。
2.課堂上多次朗讀體會,自學、自悟、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三、重點 難點 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了解大興安嶺的景色特點。
(二)難點
學習作者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
(三)疑點
為什么說大興安嶺"美得并不空洞"、"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四)解決方法
先自學,然后在組內交流、討論、反復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四、課時安排
二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課件《林海》或者
1.動聽的音樂伴奏帶。
2.課文錄音。
3.風景圖片,課文插圖。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質疑問難。
2.個人自讀、自悟、小組討論、教師組織全班交流。
3.指導學生朗讀。
七、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1.繼續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
2.抓住句與句的聯系,了解"林海嶺、林、花"的特點。
(二)整體感知
聽課文錄音或運行課件《林海》,隨作者走進興安嶺,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教學過程
1.導入。
(板書課題)看到課題,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疑問?
2.自讀課文,提出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每一句話。
(2)作者從幾方面描繪大興安嶺景物特點的?
3.檢查自讀效果。
(1)指名讀文,糾正字音:
高不可攀 秦 嶺 珊 瑚 椽 柱 綜 合
(2)交流反饋。
(第二段講"嶺",三、四段講"林",五自然段講"花"。)
4.反復朗讀,自學理解,小組討論。
(1)思考:①課文中幾次講到"親切、舒服"?作者為什么感到"親切、舒服"?聯系課文內容,說說你的看法。
②再讀課文,說說興安嶺的什么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作者是怎樣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
③找出"林"與海的關系,學生談體會。
(2)先讀文、教師再依次先后出示上邊這三個問題,引導學生深入理解。
(3)自學、討論。
(4)交流。
①文中作者三次感到"親切舒服"。第一次是在走進原始森林,腳踩在積得幾尺厚的松針,手摸到那些古木產生的。作者發現原始森林不像原來想像的那樣,這時"親切、舒服"油然而生。第二次是在第二自然段,作者感到興安嶺的美與建設結為一體,美得有實際意義,覺得興安嶺越看越可愛,從而心中感到"親切、舒服"。第三次是作者參觀林場后覺得人與山的關系密切,人們愉快地勞動、幸福地生活,還使林海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因而感到親切、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