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剪紙(課堂實錄)
蘇教版國標本 六(上) 執教 江蘇省特級教師 許紅琴
本文為自己聽課后整理 略有差錯
一、齊讀課題 整體回憶內容
師:這是一篇敘事性的散文,敘事性的散文往往通過對人或事的敘述,抒發作者的感情。這篇課文寫了哪幾件事?
生:兩件事,姥姥的剪紙技藝高超;姥姥的剪紙深深地吸引了我。
師:學習這一類散文,我們弄清了主要人物和主要內容,可以幫助我們理清思路,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那這篇課文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
生:(略)
師:我們有的想了解課文的內容,剛才這位同學想了解作者為什么寫,我們高年級的同學還應該想想課文是怎么寫的,這三方面的內容。
二、尋找文眼 明確學習目標
師:姥姥剪紙的技藝和剪紙的作品各有什么特點?
生:略
師:找到文中最能體現姥姥技藝高超的一個字?
板書:藝高 神
師:姥姥怎么會有這么高超的技藝?
生:總剪。
板書:總剪
師:今天我們循著“神”字,走進姥姥,走進姥姥的剪紙,看看姥姥的剪紙神在哪里?作者是怎樣來寫出這種“神”的?
三、學生自主閱讀
師:請大家帶著問題默讀全文,在重點的詞句或感受深刻的詞句上圈劃,寫寫批注。
(教師巡視,相機指點:寫批注可以簡單一些,用一、兩個詞語即可……有的同學還關注用什么方法寫的,很好……重要的句子中一些關鍵的詞語打上點,這是一種很好的閱讀方法。)
四、學生交流 品讀文本
生1:朗讀并交流閱讀感受。教師出示交流內容:“我從小就聽人嘖嘖贊嘆:‘你姥姥神了,剪貓像貓,剪虎像虎,剪只母雞能下蛋,剪只公雞能打鳴。’”
師:你說到姥姥的剪紙栩栩如生,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生:(略)
師:對同一句話有沒有不同的感受?
生:(略)
師:教師劃出關鍵詞句(上劃線部分)為什么不說剪貓像貓,剪虎像虎,剪只母雞像母雞,剪只公雞像公雞?
生:略
師:對,如果說“像”字寫出了姥姥剪紙的形似,那么“能”字則寫出了神似,這樣寫用一個詞語形容就叫(出示詞語)形神兼備。我們讀文章時就應該像這樣細細地品讀語言。
板書:品語言
師:這個同學的感受特別好,獎勵你來由衷地贊一贊姥姥的剪紙。
生:2生個別讀——齊讀
師:姥姥不僅剪出的動物形神兼備,還能剪各種植物、人物、器物,我們也來像課文一樣說一說。
出示仿說句式:剪 像 ,剪 像 ,剪 能 ,剪 能 。
(后半句教師引導:剪朵鮮花——;剪只喜鵲——剪條鯉魚——剪盞電燈——)
師:你看,連器物也活了,還有別地地方看出“神”嗎?
生2:交流豈知工夫不大,一只‘喜鵲登枝’便完成了……
師:(打斷)不要忘了前文,姥姥是在什么情況下剪的,讀書要前后勾連。
生:朗讀并交流閱讀感受。教師出示交流內容: “一天我用雙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雙眼,讓她摸著剪窗花。豈知工夫不大,一只‘喜鵲登枝’便完成了。嗬!梅枝與喜鵲形象生動,大小疏密無可挑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