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剪紙》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課文《姥姥的剪紙》(作者:笑源)。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
2、聯系上下文,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這句話的含義。
3、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靈手巧、勤勞善良和對“我”濃濃的親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間流露的對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學重點: 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靈手巧、勤勞善良和對“我”濃濃的親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間流露的對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學難點: 聯系上下文,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初品文本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課文《姥姥的剪紙》。作者的名字很好聽,叫做笑源。北方人管外婆叫姥姥,口語就一個字——姥,叫起來很親切。我們一起學著笑源,來叫一聲,姥姥。
2、好聽!挺親切的。同學們,笑源的姥姥還有一樣拿手絕活兒呢!那就是——剪紙。
3、通過上一課時的學習,你覺得課文圍繞著剪紙,作者回憶了他和姥姥的哪些往事?
4、作者回憶的一件件往事,又是一幅幅生動傳神的畫面,我們看到了姥姥剪窗花的畫面,看到了姥姥干活兒的畫面,看到了作者“刁難”姥姥的畫面,還聽到了姥姥那清清爽爽的剪紙聲……
是呀,姥姥那清清爽爽的剪紙聲令作者魂牽夢縈、難以忘懷,請你快速地瀏覽課文,找一找課文中的哪一句話最能夠表達作者的這種魂牽夢縈、難以割舍的情懷?
5、就是這句話,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中用了哪些關聯詞,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6、好一個“就立刻變得有聲有色”, “聲”就是“聲音”,這里的“色”,難道是顏色、色彩的意思嗎?你認為怎么講?(我認為是指孩提時候的生活。)這種生活是充滿什么色彩的?
7、是啊,這就是作者心中的“有聲有色”! “我”只要憶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紙聲,立刻就會回想起------
8、這就是作者心中和夢中的“有聲有色”,那么這些聲音和生活到底具有怎樣的魔力呢?要想有更加深入的體會,我們要深入到課文的字里行間中去感受感受。
二、研讀課文,體會姥姥的特點
1、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姥姥剪紙技藝高超呢?請同學們輕聲讀1—6自然段,畫出相關的句子。
2、結合學生回答,課件出示下列句子,指導學生朗讀,體會技藝高超。
(1)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無所不能。
(“普普通通”“翻來折去”材料平常,方法簡單,居然“要什么有什么”“無所不能”,從正面表現了姥姥剪紙技藝的高超。)指導朗讀。
(2)“你姥姥神了,剪貓像貓,剪虎像虎,剪只母雞能下蛋,剪只公雞能打鳴。”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姥姥的剪紙形象逼真)
(3)想欣賞一下姥姥的剪紙作品嗎?你能用一個詞語來概括姥姥的剪紙有什么特點?姥姥了?(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活靈活現)(無所不能、技藝高超、心靈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