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家鄉孩子的信教學設計
第1課時
一、談話導入,簡介巴金。
1、11月22日,即本周二,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九次、中國作家協會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你知道我國近現代史上有哪些作家?
魯迅、老舍、陳忠實、巴金……
2、你對作者巴金了解多少。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引導學生讀“作家卡片”。
二、讀題目:《給家鄉孩子的一封信》,指出家鄉孩子是四川成都的小學生。
三、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把生字詞圈、劃出來讀正確,把不好讀的句子多讀幾遍,讀通順。
2、出示詞語課件,檢查讀詞情況。
3、小組內輪讀詞語互相檢查字音,老師指名朗讀詞語。
4、這些字大家認得又快又準確,有什么秘訣?(預習中多讀幾遍,遇到不會得字請教工具書)。
5、老師小結:大家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及時的請教工具書,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
四、再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1、那巴金爺爺在給家鄉孩子的信中說了什么?我們來聽聽。(播放錄音)
要求:認真聽,想一想信中都說了什么?
2、學生分小組交流信中的內容。
要求:認真聽小組內其他成員的發言,如果大家交流的內容有相同的,那么就一起再去找找信中其他的內容。
3、老師巡視了解學生的討論情況。
4、以小組為單位,集體交流學習情況。
指一個小組進行集體交流,要求:其他小組認真聽,如果有不同的地方可以給他們進行補充。
5、結合學生的回答,隨機了解信中的內容。
[這個環節只需要學生在熟練的朗讀中明白每一段所講述的內容即可,為下一步的理解,談感受作鋪墊。]
6、老師結合學生的表達,及時地總結文章表達的意思。
1—3段:表達寫信的原因;4—5段:回答家鄉孩子的提問。
6段:巴金爺爺對孩子的祝福。
7、小結:通過大家互相的補充交流,我們知道了巴金爺爺為什么寫信,又是怎樣回答小朋友提出的問題的。
第二課時
一、精讀第一段
1、指名讀。家鄉孩子寫40封信,給巴金怎樣的感受?
2、“好像”你們都站在我面前,爭先恐后,講個不停,好不熱鬧。一般而言,“好像”一詞是比喻句的標志。這句話雖然運用了“好像”,卻并非比喻句。試著運用“比喻”寫兩個句子,一句為比喻句,一句非比喻句。
二、精讀第二段
1、87歲的巴金爺爺寫容易嗎?在文中找出有關句子。
2、既然巴金爺爺身體很不好,為什么還要堅持給家鄉孩子寫信?
三、精讀第三段
1、找出本段的幾個反義詞。
2、巴金是普通人嗎?他只把自己當作普通人說明了什么?
3、巴金為什么寫作?
4、理解“讓生命開花結果”的含義。
(“開花”并非指自然意義上的開花,而是指人生放出光彩。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可以作為理解巴金爺爺這句話的最好注釋。“愛”、“同情”、“精力”和“時間”為自己生存所花的能有多少,更多的時間都給予了別人,而為別人活著,生命才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