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第三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第三段和第一段。(傳奇經歷和大豐自然保護區中的麋鹿生活)
教學要求:通過學習課文,讓學生了解麋鹿的傳奇經歷,體會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保護野生動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讓學生了解麋鹿的傳奇經歷,并學習講解員介紹。
教學準備:課前補充資料(關于麋鹿)。投影片。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三段。
1、過渡:上節課我們了解了麋鹿的奇特外形和生活習性,麋鹿不僅有奇特的外形,還有一段傳奇的經歷呢。
(1)板書:“傳奇”,齊讀。
指名說說“傳奇”的意思。(離奇,不同尋常或令人驚嘆)
(2)麋鹿有哪些不同尋常的經歷呢?自讀課文。出示投影:
要求:1默讀課文,劃出有關句子,并寫上自己的感受(可以是一個詞或一句話,并在后面加上驚嘆號)
2讀自己找到的句子,練習朗讀,讀出自己的體會。
(3)討論交流,指導朗讀。
第一、3000多年前我國就有麋鹿,而在漢代以后竟銷聲匿跡了。
相機板書:3000多年、漢代后、銷聲匿跡
指導朗讀:你的感受是什么?哪個詞最有神秘色彩?(銷聲匿跡),指導理解這個詞(隱藏起來,神秘失蹤)對麋鹿的銷聲匿跡我們感到怎樣?(神秘、惋惜之類),怎樣讀出這種體會,自讀后指讀。
小結過渡:這是傳奇經歷之一,還有之二、之三嗎?
第二,1865年在北京出現,1900年被八國聯軍掠奪,麋鹿在國內又一次匿跡。
相機板書:1865出現、1900國內絕跡
(出示投影)指導朗讀:侵略者干了哪些勾當?(盜、殺、搶),當你讀到有的被殺戮,有的被裝上西去的輪船,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說話。(出示掛圖)是啊,這么溫馴、柔弱的麋鹿竟也逃不過侵略者的魔掌,作為中國人的你讀到這段話,你心情怎樣?(痛心、氣憤等)怎樣讀出你的感受?自讀后重點名讀。重點詞體會:盜、慘遭厄運、殺戮、幾乎絕跡等。讓我們記住麋鹿這段血跡斑斑的經歷,記住這段中華民族的屈辱的歷史。齊讀這一部分。
小結過渡:這是傳奇之二,還有嗎?
第三,麋鹿在異國他鄉漂泊、繁衍,到1986年,才返回故鄉。
相機板書:1986回歸(出示投影:從此……——茁壯成長)
在海外的生活書上用了什么詞語。指讀后齊讀:漂泊不定、顛沛流離。聯系前文,哪些地方寫的是麋鹿的漂泊不定、顛沛流離的?指名讀。作為中國特有的珍稀動物,麋鹿流落國外近大半個世紀,在新中國的努力下,麋鹿結束了在海外漂泊不定,顛沛流離的生活,終于回歸祖國、回歸自然。讀了這一部分,作為新中國的少年,你覺得怎樣?自己讀一讀,讀出自己的這種感受。(自豪、欣慰等)指讀。
(4)舊中國貧窮落后,任人欺凌,以致麋鹿在海外漂泊不定,顛沛流離,在新中國國家富強了,經過努力,麋鹿也返回故土,看著這位海外歸來的游子,想著他們坎坷的經歷,你想說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