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家鄉孩子的信教學反思
給家鄉孩子的信教學反思
《給家鄉孩子的信》是一封書信,是作家巴金寫給家鄉孩子們的信。這封信感情真摯,表達了作家巴金對家鄉孩子關心、熱愛的思想感情。同時告訴我們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享受的深刻道理。本課在閱讀教學中主要體現以下幾點:
1、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重視閱讀的積累感悟。教師的教是為了引導學生更好地學。如初讀課文時,提出讀書建議:讀準生字,讀通句子,把感覺困難的句子多讀幾遍。在讀通順、流暢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讀書建議:默讀或小聲讀課文,把你感覺有趣的句子和段落標出,多讀幾遍。這樣一步步有層次、有目的的閱讀,使學生不知不覺地在閱讀實踐中掌握讀書的方法,形成了閱讀的能力。課堂中還重視學生語言的積累,如讓學生說說:“這封信最打動你的是哪些地方?從中你對巴金爺爺有了哪些了解。”他們在朗讀句子“我們每個人都有更多的愛,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時間,比維持我們自己的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要為別人花費了它們,我們的生命才會開花。”時,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談感受等,體會巴金爺爺對生命的理解和對我們的殷切期望。
2、三個維度教學目標有機結合,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如讀書建議:選擇你喜歡的段落讀給大家聽;你最想讀哪一句話?這樣的話語不僅使學生明白了讀書的要求,還使學生想參與、想表達他最喜歡的內容,調動了學生讀書的積極性。再如:在交流讀書體驗時,根據學生的讀書感受,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去讀、去想;再讀、再體驗,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體驗到樂趣,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給家鄉孩子的信》教學反思
《給家鄉孩子的信》是巴金寫的一封書信,作家巴金爺爺在信中表達了對家鄉孩子真誠的關懷、親切的勉勵,抒發了自己要讓生命開花的美好情感。內容真實具體,形式規范,用詞準確。這篇文章我著重從兩個方面進行教學,一是體現他寫信給孩子的關心熱愛孩子的心靈。另一方面體現他生命開花結果的奉獻的精神。為了突顯人物的品行。我緊扣文字,拓展資料,發揮想象,讓學生與文本產生共鳴。
文本沒有寫到孩子們給巴金寫信的內容,我抓住這一空白處,讓學生想象孩子們給巴金寫信,仿佛可愛的孩子們就站在巴金面前,巴金才會在文章中表露對孩子們的喜愛之情,拉近了學生與作者的心靈距離。教師創設多種情境,引導學生一步步走近文本與巴金時,巴金的形象在學生的頭腦中越發清晰起來,巴金對生命的熱愛、對祖國的熱愛、對人民的熱愛強烈地觸動著孩子的心靈,從信中孩子們讀懂了許多,這個時候設計寫話,表達對巴金的贊揚與懷念,給予學生一個傾吐心聲的機會,在寫話中再次和巴金爺爺對話,提升認識,升華情感。師:是呀,家鄉孩子的來信,勾起了老人對家鄉的思念,孩子們可愛的小臉,孩子們真誠話語讓老人感動,覺得心里熱乎乎的,這種感覺就是“溫暖”。我們不妨來想象一下,家鄉的孩子們會在信中對巴金老人說些什么?信中孩子們會對巴金說些什么?
生1:生:巴金爺爺希望你能回到家鄉來。
生2:生:巴金爺爺祝你健康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