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兒》教案
一、導入
1、揭題
齊讀課題,提醒兒不讀輕聲。課題應該讀得字正腔圓。
2、你對陸游了解多少?
3、這是一位怎樣的傳奇詩人,他又有著怎樣豐富的內心情感?今天我們一起走近陸游。
二、初讀課文
1、帶上詩題作者,自由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順詩句。
2、“自由讀”可以是大聲地讀,也可以是…,可以是快速地讀,也可以是…你是怎么讀的?
3、指名讀課文
評價總結:還缺少古詩特有的韻味。老師給你介紹一個好辦法:
板書:平 長 —
仄 短 ︱
平聲長而緩 仄聲短而促 舉例如“祖國”一詞
4、指導朗讀
︱ — — — ︱ —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 ︱ ︱ ︱ ︱ —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5、再次自由讀古詩
6、指名讀
7、我們只是借用皮毛,來增強古詩的韻律
8、“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你知道題目的意思嗎?
懂得一個字的意思,就能理解詞語的意思,這個方法叫做“點釋”
三、理解詩意
1、默讀古詩,理解詩句意思
指名說詩意 但:只,只有。還有哪些詩句中“但”也表示只?
2、意思懂了,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詩。思考:詩中哪個詞能代表這首詩的情感?
3、這悲是悲傷,這悲是悲涼,再讀這首詩,還有哪些字也讓你體會到“悲”
4、齊讀,找找悲的感覺
5、如果有一天,中國統一了,陸游的兒子在家祭的時候也告訴了他這個消息,陸游能夠知道嗎?那他為什么還要“家祭無忘告乃翁”,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6、死去是悲,家祭是悲,看不到國家統一更是一種悲。
配樂指名讀古詩。
生離死別是舉家之悲,祖國未同是舉國之悲
齊讀古詩
作者是臨死的時候才有這種悲傷的嗎?
7、讀《秋夜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關山月》
自讀古詩,用點釋法自學其中一首
8、這哪里是兩首詩啊,分明就是兩副圖畫。呈現在你面前的是怎樣的一副畫面?
“胡塵”?在胡人揚起的塵土里,你分明看到了什么?
這樣的景象,這樣凄慘的聲音,王朝的那些王孫貴族們聽到了嗎?誰聽到了?
這是陸游對老百姓的同情,板書:憫
你還看到了什么?
面對這一群酒囊飯袋,你有什么話要對他們說?
老師聽出來了,你們都很傷心,也很憤怒,讓我們把這種感情注入詩中,齊讀《關山月》
你說,詩人怎能不悲?
你聽,詩人在悲憤地吶喊:“死去……”(男生讀)
一邊是黎民百姓的度日如年,女生讀“三萬里河……”
一年又一年,人生有多少個15年可以等待,多少人在等待中白了頭發,多少人又望穿了雙眼,師引讀三首古詩。
9、無論是悲憤還是悲憫,這都來自于他對祖國的熱愛,這愛是國愛,這愛是大愛 板書:愛
病榻上的陸游拿起了筆,用盡最后的力量,把他畢生的情感傾注在了這最后的30個字中
齊讀《示兒》
附板書: 示兒
陸游
平 長 — 憤
仄 短 ︱ 悲 愛
點 釋 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