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兒教學設計
一、 教學內容:教科版第五冊 35頁。
二、 教材和學情分析:《示兒》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絕筆,詩中的作者以遺囑的口吻,表達了對收復失地、洗雪國恥、重新統一祖國的無比渴望。全詩字句發自肺腑,悲憤交集,真摯感人。三年級學生已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對于這樣以敘述口吻寫的詩,借助于注解基本讀懂詩句沒有什么太大的問題,但是學生在以往的學習古詩中,往往至“理解詩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對詩歌的感受力不強。這個年段的學生學習詩歌時需要在解釋詩意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即感受詩歌的意象,于詩中的情感產生共鳴,從而受到心靈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詩文閱讀欣賞水平。唯如此,學生的語文素養才能實現提升。
三、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詩人及寫作背景,能較好地朗讀詩歌,熟讀成誦,會默寫。
過程與方法:能通過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掌握詩詞大意,把握詩歌內涵,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本詩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從而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四、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感情低沉的音樂
五、教學過程:
《示兒》教學設計
課前口語訓練,《滿江紅》導入該課。
師:1、自由朗讀《示兒》把詩讀順口。
2、借助下面的注釋來理解詩句所要表達的含義,再來練讀。
3、教師范讀,從老師的朗讀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出示《示兒》視頻。
5、按老師劃分節奏練讀。
6、找生讀,齊讀,(適當評價)
7、師生合作讀。
師:用一個字來形容、來表達你讀完《示兒》這首詩后的感受、感覺和情緒,你會選哪個字?
師:作者“悲”的是什么?“悲”從何來?
師:你怎么理解“萬事空”?
師:那人死有哪些都成空了?那怎樣才能把這句讀好呢,我們應該抓住哪個字來讀? 你從中讀出什么?
師:介紹戰亂是背景。指導讀好“悲”和“不見”兩字。
師:想象,你就是陸游,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說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出示《秋夜出籬門迎涼有感》
師:指導讀前句,“三萬里”“五千仞岳”從后兩句你讀懂了什么?
師:想象……如果在淪陷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面對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想說的?
師:多媒體出示《題臨安邸》
師:同學們輕聲地讀一讀這首詩,林升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
師:帶著不同語氣指導讀。(生氣,傷心,憤怒)
師:詩人還是放心不下自己的祖國,哪怕只有一絲的希望。
多媒體出示三四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師:從這兩句詩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用一個字概括是?(盼)你是從哪個感受到的?(無忘)
假如你就是陸游,你會怎樣交待兒女呢?
師:他到死都盼望祖國能夠統一,這說明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師:導讀《示兒》
師:讀著讀著,你終于認識了一個怎樣的陸游呢?
師:此時此刻,你想對詩人陸游說些什么呢?請用你的筆把你想說的話寫下來。
師:總結。用清末梁啟超對陸游的評價結束。
板書設計:
示 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