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之鏈說課稿
一 、說教材
我說課的題目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11冊第八課《愛之鏈》,這是一首愛的贊歌,文章極其細膩地描寫了一個發生在嚴寒的冬夜里的充滿愛的故事:下崗的喬依無償幫助老婦人修好汽車,老婦人在用餐時又得到喬依妻子的悉心照顧,也受到了愛的感染,留下一些錢,悄悄地走了。閱讀文章,我們不難發現人間的友愛互助,值得稱頌——當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應該伸出熱情的手。
本課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依和他的妻子的動作、神態描寫中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而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的豐富內涵,正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本單元的課文多是以“人間的大愛”為主題,如《最后的姿勢》《船長》,在此之前,學生還學過《愛如茉莉》等,有了一定的知識和情感積累,學習本篇課文,學生可能對課文最后一句話“她輕輕地的親吻著丈夫那粗糙的臉頰,喃喃地說:“一切都會好起來的,親愛的喬依……”這句話的內涵品悟得不夠到位,教學時教者要注重引導。
二、說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8個生字,綠線內的5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最后一句話的意思。學習通過描寫人物的神態、動作和語言來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
4、讓學生充分感受人間的真情,知道當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應該給予無私的幫助。
三 、說教法
課標指出:閱讀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理解、感受、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閱讀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組織本課教學時,貫穿一個“讀”字、瞄準一個“悟”字、緊扣一個“導”字,讓學生在讀中體驗,在讀中感悟!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擬用談話法、導讀法、討論法等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教學方法。遵循這樣的原則,為了便于創造情境,我在課前準備好音樂《愛的奉獻》。
四、 說過程
下面我談談自己預設的教學過程:
根據教學目標、課文內容以及上述分析,我打算用兩課時來教學全文。第一課時主要是引導學生讀準字音,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抓住關鍵人物來理清脈絡,弄清“喬依”、“老婦人”、“女店主”的關系,展開初步的學習。第二課時,精讀課文,深入體會,走進人物的心靈,結合書后練習第2題,進行拓展延伸。
以下我重點向評委老師匯報一下,我的第二課時教學設計,我將第二課時分為四個環節來完成。
一、創景激趣,自主設疑
首先,我采用課前交流:記得上節課我們學習的一篇課文嗎?誰來說說講的是什么故事?通過學生的回答,我可以適時溫情導入:有人說,愛是一盞燈,黑暗中照亮前行的遠,愛是一首詩,冰冷中溫暖渴求的心房,愛是夏日的風,是冬日的陽,是春日的雨,是秋日的果。我說愛更是一根心鏈,栓緊你我彼此的心,串起了一個個愛的故事。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愛之鏈》,去感受愛的溫暖,去聆聽愛的聲音,去汲取愛的營養。說完后板書課題。
二、研讀感悟,自主探究
喬依也曾受到他人的許多真情幫助,所以他認為在別人需要幫助時,伸出友愛之手是天經地義的,也印證了“愛之鏈”的主題。此時我以借助鼓勵性的語言過渡到“邊畫邊讀”的教學環節中,如:短短的時間,同學們就把課文讀得正確、流暢,真是好樣的。通過同學聲情并茂的朗讀,熱情地討論,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