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問(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引導學生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多問”與“勤學”是聯系在一起的,教育學生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學習的主人。
3、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擴大課堂教學的信息量,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多問”與“勤學”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已經讀通課文,理清層次。知道課文講了一個什么道理?(指名說)
投影出示: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齊讀)
2、這一節,林老師將和大家一起再次走進課文,認真地學習、體會課文,愿意和我合作嗎?
3、默讀全文,動筆在書上做記號,寫下你的感受、發現或疑問。
4、默讀完,你的感受是什么?課文寫了哪些事例?(指名說)
二、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讓我們先一起走近哥白尼。你了解哥白尼嗎?(指名說)
2、老師也找了一些材料,請同學們看看。
投影出示:(哥白尼簡介)
3、哥白尼能成為一名偉大的天文學家是和他小時候的習慣分不開的,讓我們繼續走近哥白尼。
4、請大家先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說說讀了課文后你知道了什么?(指名說,板書:勤學好問)
5、你從這段中的哪些詞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問的?(指名說)
指導理解:“纏著”是什么意思?(指名表演)誰纏著誰?找出課文中的有關句子讀,從哥白尼經常“纏著”說明什么?
6、如果你是小哥白尼,你還會提哪些稀奇古怪的問題呢?(指名回答)
7、這么多的小哥白尼,老師相信不久的將來,會有很多的哥白尼出現。小哥白尼們,你心中的疑問該怎么解開呢?(不懈探求)
8、現在,我想大家對這些話肯定有自己的理解了。(投影出示第一自然段中的話,齊讀)
9、從哥白尼的事例中,我們明白從小要勤學好問,文中還向我們列舉了一位名人,他是誰呢?
三、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1、(投影出示沈括的簡介)沈括是多么優秀呀,咱們一起回到沈括小時候生活的那個年代吧,看看他小時候是什么樣的?
2、請同學們默讀第四自然段。
這一段告訴我們什么?(指名說,板書:問思結合)舉了一個什么例子?
3、(投影出示:《大林寺桃花》)(指名讀)你是怎樣理解“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為什么會形成這一現象?
4、沈括又是怎樣解開疑團的?(引出“仍然”)他是怎樣把這個問題放在心上的,想象一下?
5、你覺得沈括又是個怎樣的人呢?正是因為他這樣,后來才取得很大的成就,我們來了解他的成就。(投影出示:沈括成就)
四、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無論是哥白尼生活的世界,還是沈括生活的世界,它們距離我們已經有好長時間了,我們現在面對的又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又該怎么做呢?
2、老師找了幾幅圖片,一起來看看。(投影出示)
看完后,你想到哪些詞?(指名說)
是啊,對這樣一個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的世界,我們有新奇,有疑惑。那么有了問題,我們該怎么做?
3、自由讀第三自然段。問:讀了這一段,你們知道可以怎么做嗎?
4、是呀,古人云:“能者為師”,你們知道是什么意思嗎?書上是如何來解釋它的意思的?請同學們找出有關的句子。(指名回答:只要他確實能給你啟發,給你幫助,不管他年長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為你的老師,都應該向他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