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11)
教學要求:
1,認真觀察圖畫,懂得勤于收集資料和不懂就問都是重要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2,掌握勤于收集的常用方法;知道處處皆學問,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不清楚的地方,都應虛心向人請教,爭取弄懂弄通.
3,激發學生收集資料的興趣,培養學生勤學好問的好習慣.
重點難點:
讓學生掌握收集資料的方法,并逐步養成收集資料的好習慣.
教具準備:教學掛圖,課外閱讀材料每生各自準備.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教學目標:
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本插圖,使學生懂得不僅要勤學而且要多問的道理,逐步養成不懂就問的良好習慣.
一, 指導觀察課本第一頁插圖.
1,讀題:不懂就問
2,指導學生先按從上到下,再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觀察.
a.第1幅圖上有什么人,在哪里,干什么
b.第2幅圖是在哪里 從哪里看出來 圖上有哪些人 分別在干什么
c.第3,4幅表現的是哪里在 怎么知道的 有哪些人 他們正在干什么
二,組織學生討論,使學生懂得如何做到不懂就問
1,看完4幅圖后,你明白了什么
(1)遇到不懂的問題,不清楚的地方,要大膽地向他人求教.
(2)只要有不懂的地方,都要敢于問,不管是在學校,在家里,在展覽廳,走廊上,在教室里,在校園里,還是在其他任何地方.
(3)可以問老師,問家長,問解說員,問本班同學,問其他班的同學……一句話問所有懂的人.
(4)可以問課本上的問題,也可以問報刊上的問題,還可以問觀察到的所有書本外的其他問題.
(5)留心處處皆學問.
2,討論:假如遇到不懂的問題不問,或者不懂裝懂,結果會怎么樣
3,請學生說說今后的打算.
三,總結:
同學們不懂就要問,只要留心,處處皆學問,課本晨,自然界的一切,只要自己有疑問,都可以向別人請教;只自己動了腦筋不能解答,隨時隨地都可以問(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其實相互之間都可以成為老師,誰能解答問題,他就是老師. 其實不懂就要問,就是多問,這是與勤學聯系在一起的,平時我們常說勤學多問就是這個道理呀!
板書:
不懂就要問--勤學多問
第二教時
教學目標:
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本插圖,結合平時的教學實際,使學生了解學會搜集資料的意義和作用,初步掌握搜集資料的方法,并逐步養成習慣.
一,談話導入新課.
1,同學們老師想寫一篇介紹我們家鄉的文章.你們說老師需要做些什么準備
2,老師要參加愛護家園,保護環境的辯論會,該提前做些什么準備
(收集有關資料等等.)
3,引導學生說說收集資料的好處.
4,小結:收集資料可以拓展我們的知識面,增強記憶,為學習和生活提供便利,因此,我們應當養成勤于收集資料的好習慣.
二,觀察圖片,引導學生掌握收集資料的方法.
1, 第一頁插圖.
(1)三幅圖上學生分別在哪兒 在干什么
(上方學生在閱覽室查閱資料,并將查到的資料抄錄到筆記上.
下方幾位學生在學校的圖書館收集資料,有的在查閱,有的在摘抄,他們都很專心.
中間一位學生將收集到的資料粘貼到活頁紙上,他們都在收集資料.)
2, 收集資料有很方法,我們看第二頁插圖,想一想可以通過哪些途徑來收集資料
交流:(可以通過看報刊,網絡,參觀展覽,采訪,訪問來收集資料)
你還有哪些收集資料的方式 (討論后再交流)
3,收集資料有哪些常用方法呢
觀察第三頁的圖片.
交流并歸納:
(1)做摘抄筆記.即認為有價值,有意義,感興趣的文字摘抄下(最好分類摘抄,這樣便于查閱).
(2)制作資料卡片.這樣有利于資料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