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愛”的光輝 延續“愛”的鏈條--蘇教版第十一冊《愛之鏈》教學設計
沐浴“愛”的光輝 延續“愛”的鏈條--蘇教版第十一冊《愛之鏈》教學設計
陽城縣西河中心小學 王育平
教材簡析:
這篇文章是一首愛的贊歌。文章極其細膩地描寫了發生在嚴冬深夜中的愛的故事:失去工作的喬伊無償地幫助老婦人修好汽車,老婦人在用餐的時候又受到了喬伊妻子的精心照顧,也受到了愛的感染,留下來一些錢悄悄地走了。文章贊揚了人間的互助互愛,告訴人們:當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應該伸出熱情的手。
設計理念及教學目標:
課堂應該是師生互動的過程,要以學生為本,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在學生充分感悟的基礎上,圍繞著“愛”,始終扣住“愛”這根紅線,以“愛的傳遞”為線索展開閱讀,注重感悟,讓學生在真情交流中喚醒愛,在激情對話中感悟愛,在覺悟閱讀中提升愛,在傾情關注中尋覓愛,讓學生沐浴“愛”的光輝,感受“人文”的回歸,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知識目標: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最后一句話的意思。
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通過描寫人物的神態、動作和語言來表現人物的品質的寫法。
情感目標:憑借課文的語言文字,讓學生充分感悟人與人之間情誼與關愛的可貴,知道當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應該給予無私的幫助,體會奉獻愛心終將獲得愛心回報的道理。
教師組織及學生活動:
教學方法上,我力爭體現"以情境為動力,以朗讀為主線,以對話為靈魂,以感悟為核心”的教學理念,采用了“設境感知愛、初讀感受愛、品讀感悟愛、想象再現愛、拓展提升愛、補足珍藏愛、延續締造愛”的教學思路,引導學生抓住字、詞、句,深入文本,憑借課文的語言文字,讓學生充分感悟人與人之間情誼與關愛的可貴,知道當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應該給予無私的幫助。
學生活動中,我從學生個體發展的角度出發,以獨立自主學習感悟為主線,借助同伴合作和全班交流的有效學習形式,抓住字、詞、句,深入文本,感受真情,體會奉獻愛心終將獲得愛心回報的道理。
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設境感知愛
課前播放歌曲《愛的奉獻》
師:同學們,先請大家看老師寫一個字(板書一大大的繁體“愛”字),認識嗎?
生:認真觀察它的字形,比較和簡體的“愛”最大的區別(“心”),并說說什么是愛?
師:板書“鏈”
生:用“鏈”組詞
師:引出課題“愛之鏈”。
[引導學生理解鏈的組成]
愛是人類永恒的主題,在你的記憶深處關于愛的名言是什么?
[課始新穎而別致的導入,誘發了學生濃厚的閱讀期待,讓學生在一種溫馨的氛圍中進入本課的學習。]
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愛的故事去細細品味一下這根愛的珠鏈上那感人的一幕幕.
二、初讀感受愛
以簡潔的語言說說課文是由哪幾個關愛的故事鏈接起來的。
[學生可能會出現分歧,有的認為這篇課文中就是講了“喬依幫助老婦人,老婦人幫助女店主”這兩個故事,有的則認為“女店主親吻喬依”也是一個故事。此時,教師就應引導學生認識到文中最后女店主對喬依的愛這也應該是愛之鏈上的一個環不假,畢竟兩個鏈不成鏈,但一個故事,必須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具備故事的六要素,而文章最后女店主親吻喬依,那僅僅是一個場景描寫,不能說它是一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