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生命的林子(2課時) 含反思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晨鐘暮鼓”“郁郁蔥蔥”“莽莽蒼蒼”等詞語,并積累這些詞語。
3.能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 娓娓談話,激發興趣
吳承恩的神話小說《西游記》有四個栩栩如生的人物,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一個著名的人物就是唐僧。你們知道唐僧是根據我國唐朝哪個高僧的原型塑造的嗎?
二、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1.請同學自由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大概內容。
2.課文中有哪些人物?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事呢?
生命的林子
玄奘 法門寺 名僧
3.再次快速瀏覽課文。
(1)想一想,玄奘為什么準備離開法門寺?后來為什么又留了下來?結果怎樣?(分段)
(2)從這個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3)將你認為含義深刻的語句畫下來,反復讀一讀,和大家議一議。
4.學生讀書,并展開小組交流活動。
三、熟讀課文,完成作業。
第二教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學習文中的比喻句,體會老方丈借喻說理誘導弟子的話語。
3.明白一個人成材離不開它所存在的環境,離不開競爭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領悟本文語句中所蘊涵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聽寫詞語。
晨鐘暮鼓 香客如流 名滿天下 水深龍多 喧喧嚷嚷 高僧濟濟
2.對照屏幕訂正
3.齊讀生字詞,說說發現?
交流:法門寺是一個高僧云集的寺廟,作為一位和尚,你是什么感覺 ? 如果不是法門寺,而是個普通的小寺,你有什么感覺?
玄藏為什么一開始想離開寺廟?后來又為什么留了下來?板書:走 留
二、新授
1.學生根據老師的要求默讀課文,做出圈劃。
方丈又是怎樣一步一步地啟發玄藏的呢?請大家瀏覽課文的4—9小節。
師生交流:方丈是在循循善誘地教導玄藏,他一共問了玄藏幾個問題?
出示: “燭火和太陽哪個更亮些?”“你愿意做燭火還是做太陽呢?”(是方丈想了解玄藏究竟想做什么樣的人?)
出示:“這棵樹是這里最大最高的,可它能做什么呢?”“為什么這里的松樹每一棵都是這么修長,挺直呢?”這棵樹和一片松林有什么不一樣呢?這片林子是什么樣的林子?
三、拓展
后來玄藏又遇到了那位曾經勸他離開的僧人,玄藏又會對他說些什么呢?
生活中需要太陽這樣的人,還需要更多燭火這樣的人。做太陽好,做燭火也一樣了不起,做柴薪也很多,想象一下,當初魯濱遜漂流到小島上更需要柴薪。我們無法逃避競爭,第一要奮力向上,第二要以平凡的心態面對。在別人眼里我是太陽與燭火都不重要,做棟梁與柴薪也不重要,關鍵是要快樂地活著。
四、板書:
林子 法門寺 玄奘
郁郁蔥蔥 香火鼎盛
遮天蔽日 高僧濟濟 愿做太陽
莽莽蒼蒼 水深龍多 潛心苦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