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單元練習2“誦讀與感悟”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詩文,熟讀成誦。
2.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理解詩文的意思,透過語言文字、結合生活體驗,感悟詩文傳遞的思想感情,受到美好情感的熏染。
二、教學時間
20分鐘
三、教學過程
1.導入學習內容
剛才我們一起走進了"開心辭典",當了一回"王小丫"。"王小丫"還有一道題請同學回答(出示題目):
每天,值日班長都向老師( )班級情況。
喬依為老婦人修車,并不期望得到什么( )。
a.回報 b.匯報
(引導學生區別兩個詞語的意思,并完成填空。)
喬依在付出后不求回報,給我們留下了一個感人的故事。今天,我們一起來誦讀詩人汪國真寫的詩《我不期望回報》,相信大家對付出與回報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2.自由朗讀詩文,要求讀準確,讀流利。
(學生自由朗讀,教師巡視,并要求同桌相互誦讀,檢查初讀情況)
3.指名朗讀詩文,根據學生朗讀情況相機正音,指導詩歌朗讀中的停頓。
4.再次自由誦讀詩文,邊讀邊思考:從詩文中,對"付出"與"回報"有了什么認識?
組織、引導學生抓住詩文的語言,感悟到:如果付出、給予后希望別人回報的,那么并不是真正的付出與給予,這樣的人,并不值得敬仰;如果真心給予或付出,那么就不應該期望回報,如果一個人只知付出而不求回報,那么這個人雖然沒有做轟轟烈烈的偉大事業,但品性是高尚的,也是值得人稱道和敬佩的。
引導學生關注文中列舉的兩個事例。由堤岸靜靜、無私護衛湖水;由青草默默、無私裝點山嶺,感悟只知付出,不求回報的高尚。
指導學生在有所體悟的基礎上,有感情地誦讀詩文。
5.與閱讀、與生活聯系,深化感悟。
(1)回顧這單元所學課文,結合課文中的人物談談對詩文有了什么新的認識?
(引導學生從哈爾威船長為乘客安全付出生命而無怨無悔的行為,從喬依和老婦人對有困難的人無私給予幫助的行為中,感受付出與給予的高尚,感受不求回報的付出能營造充滿愛的溫馨的世界。)
再次感情誦讀詩文。(先指名讀,適當評議是否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再集體朗讀。)
(2)回想自己的生活經歷,談談對不求回報的付出的認識和新感悟。
(與習作2聯系,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從生活中父母、師長、同學等對自己付出的關愛中,從自己為別人無私的付出中,深化對文本意蘊的感悟。)
在學生有了更深的體會后,教師引導學生再次感情朗讀詩文。通過師生反復誦讀、共同評議,提升誦讀水平與對詩文的感悟,并熟讀成誦。
6.拓展實踐。
留意自然與生活中關于不求回報的感人事物,仿照詩文寫寫自己的感受:
"如果,你是_____我樂意是____
如果,你是_____ 我樂意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