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安塞腰鼓》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14課《安塞腰鼓》。
[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一篇用雄渾激越的鼓點敲出的優(yōu)美豪放的詩章,是一曲旺盛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熱情頌歌。作者通過一群樸實得像紅高粱一樣的茂騰騰陜北后生在黃土高原上展現(xiàn)的壯闊、雄渾、激越、豪放的腰鼓場面的描寫,展現(xiàn)了中華民族古老淳樸的民間文藝風情,顯示了生命的活躍和強盛。抒發(fā)了中華民族掙脫了束縛與羈絆、閉塞與保守后的歡樂和痛快、思索和追求。
文章語言如詩如畫,極富音樂美。在內容和形式上取得了完美的統(tǒng)一。課文多用短句來表現(xiàn)內容,顯得鏗鏘激昂,同時還大量運用排比,有句內部、句與句、段與段間的排比,交錯出現(xiàn),一個接一個,使內容表達得更加熱烈、更激蕩,充分表現(xiàn)了生命和力量噴薄而出的神韻。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理解排比句、感嘆句對表達感情,增強語勢的作用。
(2)感受本文所抒發(fā)的生命律動的。
(3)領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訓練朗讀能力,體會文章的氣勢。
(5)培養(yǎng)捕捉關鍵語句的能力,鍛煉理解分析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多媒體演示法、審美欣賞法、多種形式朗讀法等。
3、情感價值態(tài)度觀目標:
(1)朗讀品味課文,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感受安塞腰鼓的美。
(2)感悟用語言表現(xiàn)聲音的藝術美,感受音樂壯美的一面,領悟生命力量的偉大。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
2、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渾氣勢,體會文章的節(jié)奏美、詩意美。
[教學難點]
1、理解排比的修辭手法的類型及其在這篇文章中的作用。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義;引導學生深入領會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
[教學突破]
安塞腰鼓是產生于北方黃土高原上的一種民間藝術,充滿原始的意味和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對于生活在南方或現(xiàn)代都市中的青少年,大都對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因此,采用多媒體教學,效果會好些。教這樣的文章,尤其要注意調動學生的情緒,調動學生的想象力。一旦進入角色,教起來就輕松多了。
這是一篇氣勢恢弘的散文詩,有著雄渾偉奇的畫面,更有著與畫面風格一致的氣勢磅礴的語言,每個詞語都簡潔有力,每個句子都鏗鏘激越,對于這樣的文章,一要指導學生多誦讀,從朗讀中體味它的氣勢,實現(xiàn)整體感悟,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動;二是品味語言,理解語言中包孕的情感的深意。啟發(fā)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文章的內容美、形式美,通過討論,揣摩句子含義,實現(xiàn)語言文字的內化。整個過程以“朗讀”一線貫穿,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完成教學。
[設計理念]
語文的特點在于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它除了教給你知識,更重要的是提高你的語文素養(yǎng)。它會給你啟迪,給你智慧,陶冶你的情操,讓你感受到美。《安塞腰鼓》是一篇美文,美文應美讀,好文章只有用心誦讀,才能品味出內在的美。學習這一課,我想主要通過在創(chuàng)設情境的基礎上,突出對文本誦讀的要求。讀法多種多樣,聽讀、范讀、齊讀、讀中品味。同時注意朗讀節(jié)奏、重音、停頓、升降的指導。在朗讀中,學生通過形象生動、鏗鏘激越的語言,讓學生理解安塞腰鼓所表現(xiàn)的對于沖破束縛與阻礙的渴望,領會作者對激蕩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贊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