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蟬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本課的生字,以及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了解課文大意。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寓言故事,板書:寓言故事 2、請大家回憶一下,什么是語言故事? 3、我們以前學過哪些寓言故事?
4、板書課題,今天我們學習的寓言故事,題目是——螳螂捕蟬,齊讀課題。 二、自學課文
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請大家帶著這個問題自學課文,要求:讀通課文,讀準字音。
三、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詞語,指名讀,注意正音。
勸阻 瞄準 毫不介意 螳螂捕蟬 隱伏 念頭 不堪設想 乘虛而入 侍奉 固執 恍然大悟 自由自在 2、理解詞語意思
諸侯:古代帝王統轄下的列國君主的統稱。 毫不介意:一點也不把不愉快的事記在心里。
不堪設想:事情的結果不能想象,指會向很壞、很危險的方向發展。 禍患:禍事;災難。 四、理清課文脈絡
1、再讀課文,按事情的起因、發展、結果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1):寫吳王準備出兵攻打楚國,固執得不聽勸阻。 第二段(2—11):寫一位侍奉吳王的少年講述“螳螂捕蟬”,巧妙地勸說吳王。 第三段(12):寫吳王終于明白過來了。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五、學習課文第一段 1、指名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你讀明白了什么? 2、交流:
(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2)大臣們的意見正確、考慮周到。 (3)吳王主觀、專橫。(說說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3、指導讀 4、齊讀 六、作業 1、描紅 2、《習字冊》
教學目標:
1、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能夠掌握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后隱患的道理,懂得勸說別人應講究方式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有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既是文章的重點,也是文章的難點。 教學準備:
錄音機、磁帶、頭飾。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把握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