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夜晚的實驗(說課稿)
一、說教學內容
本課生動記敘了意大利科學家斯帕拉捷通過多次夜晚的實驗,終于揭開了蝙蝠夜飛秘密的經過。這一實驗結果促使了人們對超聲波的研究,并給人類帶來巨大的恩惠。
二、說教學目標
本人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教學參考書、教材制定了以下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蝙蝠夜間飛行的秘密及實驗的過程。
3、懂得課后練習第2題中引號的用法。
4、學習科學家細心觀察、善于思考、不斷實驗,利用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科學精神。
三、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本班學生知識點的前后聯系和教材,本人設計以下重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從故事中受到啟發。
難點:斯帕拉捷為什么能夠解開蝙蝠夜間飛行的秘密?
四、說教法
由于本文寫的是實驗過程,而每一次實驗作者的寫作順序都是按先寫做法,接著寫結果,最后加上實驗者的思考和猜想,結構比較相似。因此,本人采用了教——扶——放的教法。先精讀第一次實驗,半扶半放接下來的實驗,最后放手讓學生自學最后一部分。
五、說課堂教學語言
根據高年級學生的特點,我個人認為:他們個頭大,我個子小,如果我柔柔地說話,我害怕他們會欺負我,不聽我的話,因此我的課堂教學語言有點強硬,甚至有的硬梆梆的。
六、說教學過程
本人設計的教學過程是從復習入手,引入新課,再精讀課文,最后總結全文,全班再進行合作探究,總結歸納完成重點,解疑釋難,突破難點。
教學反思:
本人上完這一課后,心里一直縈繞著一個問題,我為什么不能按照教學設計來完成教學任務?哪個環節出錯了?原來是“放”的那個環節,我記得“扶”的那個環節,當時我注意時間是9點整,接下來“放”的這個環節我應該只要五分鐘就可以,剩下的五分鐘進行合作探究,解決難點那就大功告成了,但我“放”的環節卻用去了10分鐘,說明我還是沒有真正放手去給學生探究。
老師們在研討的過程中給我提出了以下寶貴的意見:
何紀老師首先談了本節課的亮點:語文味比較濃,語文味較濃的地方表現在:1、抓住語句朗讀感悟的第一自然段。2、滲透語文學習方法。3、抓住課本空白之處進行想象,隨風潛入。4、學習習慣的養成。5、合作學習的環節。不夠濃的地方表現在:1、朗讀不到位,比如在1、第2節:“驚叫起來”朗讀不到位,驚奇的語氣。2、第2個“驚喜”的地方。最喜歡的地方是讓學生想象的地方,如果再多幾個我也喜歡。
清瓊老師首先肯定了我的工作態度:態度很認真,組織大家一起備課。她認為本節課的亮點表現在:1、條理清楚,嚴謹;學習方法:指導授之以魚不如以漁。2、找出重點詞句。3、在教法上采用了“教----扶------放”的方法,這是培養學生學習養成的最有效方法。3、注重基礎知識的傳授。4、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缺陷表現在:朗讀不夠,老師說得多了一點。
玉芳老師對這節課首先提出了值得肯定的地方:語文課程標準里提到:語文到底是教教材還是用教材教?她認為我的這節課處理的很好-----真正做到用教材教;其次本節課的思路清晰,學習指導也融入到其中;采用了“教---扶----放”教法,總結方法,交換了學生。處理得不夠理想的地方表現在:活躍氛圍不濃,讀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