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蟬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解大臣們勸阻吳王攻打楚國的理由。
3.借助古文講述“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故事。
教學重點:理解少年所講的故事內(nèi)容,同時領會故事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教學過程:
一、游戲?qū)胝n題。
同學們,我們來做個游戲吧,請根據(jù)我所說的八字成語的前半句或后半句說出相對應的詞語。八仙過海不入虎穴十年樹木千年之行【課件出示最后一個詞語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第10課,課題就是“螳螂捕蟬”。【板書課題】
二、看古文,了解“螳螂捕蟬”故事內(nèi)容。
同學們,“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個成語是出自西漢劉向的《說苑·正諫》【出示古文】,你們能根據(jù)注解和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把這個故事說一說嗎?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剛才我們已經(jīng)生動地講述了這則成語故事,那我們課文中又講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自由朗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思考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交流。
2.說的很完整,但不概括。你能不能抓住主要人物來概括,把內(nèi)容說的再精煉些?同桌互說。
3.你還能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例,用一句話來概括主要內(nèi)容嗎?(少年智勸吳王打消攻打楚國的決定。)看一篇幾百字的課文,你們用一句話就把它的主要內(nèi)容概括出來了。這就叫把書讀薄。
三、學習一、二自然段和最后一個自然段。
通過對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了解,我們知道少年的智勸令吳王打消了攻打楚國的決定,大臣們的勸說卻失敗了,他們是如何勸說的呢?
1.【出示第一段】生讀第一自然段。
2.為了讓大家更好地理解大臣們勸說的理由,老師找到了一幅春秋列國形勢圖,請在圖中找出“吳國、楚國”老師補充其他諸侯國名稱。
3.請大家依據(jù)你們課前查找的春秋列國的有關資料,再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和形勢圖,講一講大臣們勸說的理由。同學之間先說說。(取勝理由:國力懸殊,失敗理由:路途遙遠,傾巢而出國家空虛)相機板書【楚國吳國諸侯國】。如果這樣吳國就會腹背受敵,處在兩面夾擊的境況。小結(jié):大臣們說得非常有道理,分別從利弊兩個方面進行勸說,并且明確的告訴吳王弊大于利。他們真的是為吳國著想,為百姓著想啊。請讀出大臣們的良苦用心。忠心耿耿。
4.大臣的勸阻這么有道理,可是吳王非但不聽,還對大臣們下了死命令,這個死命令怎么說的?【課件出示】自由讀,(辨析“處“字)比較兩個“死”。同樣的字在不同的語境中就有不同的意思。從這句話中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吳王?(固執(zhí),專橫,不可一世,高高在上)你能學著他的語氣讀一讀嗎?男生齊讀。
5.起初吳王的態(tài)度如此堅決,似乎不可更改。可聽了少年的故事后,他卻---(恍然大悟)。【出示】“恍然大悟”什么意思?從哪里看出吳王“恍然大悟”?(連忙,三個“!”、語言)(說明理由)。你能讀出“恍然大悟”的語氣嗎?齊讀。
四、學習“螳螂捕蟬”故事
1.同學們吳王之所以“恍然大悟”,是因為少年巧妙的說了“螳螂捕蟬”這個故事,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看文中哪幾個自然段直接寫這個故事?讀一讀。你的眼前會出現(xiàn)一只什么樣的蟬?【出示】從哪里看出?如果你就是這只蟬,這時你會高興地想些什么呢?真是一只會享受的蟬,能帶著這種感受讀一讀嗎?生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