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12)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12)
主備人:王琴
課前思考:
教學中弄懂圖意,明確要求。蘇教版小語教材“習慣篇”以圖片的方式直觀的向學生揭示出教學內容,教學時,要引導學生逐幅觀察,弄懂圖意,讓學生初步了解“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及在實踐中運用語文的道理。通紅司,教材所展示的圖片就是樣子,也是我們教學所應該達到的目標。在指導學生觀察圖片、弄懂圖意的基礎上,對學生講明道理,使學生知道應該怎么做。要讓學生明白“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和在實踐中運用語文的道理,并用以指導自己的語文學習活動,逐步養成深入社會學習語文,投身自然增長知識及在實踐中運用語文的習慣。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本插圖,結合有關事例,使學生明白"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道理,逐步養成深入社會學習語文、投身自然增長知識的學習習慣。
2、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本插圖,結合有關事例,使學生懂得在實踐中運用語文的道理,逐步養成在實踐中運用語文的習慣。
教學重點:讓學生懂得在學好各門功課的基礎上,學會讀社會和自然這本無字的書。
教學難點:從小就要養成在生活實踐中運用所學語文的良好習慣。
教學準備:掛圖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談話。
二、觀察第一、二幅圖
說說圖上有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他這時會想些什么?
交流:
第一幅 地點:天文臺;老師與學生參觀的是我國古代的天文儀器。看到儀器,想到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感到驕傲。
第二幅 在天文臺的天文展覽館內,墻上照片的內容:宇宙中天體或星球的照片。想到的:體現學生熱愛科學、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就行。
三、繼續觀察第三、四幅的圖畫
要求:說說圖上的人物、地點,圖上的同學在干什么,會怎么想,有什么意義?
游覽中山陵和莫高窟,它的藝術價值及自己的感受。
故宮遠視圖。抓住故宮的規模雄偉、建筑技術高超的特點。
四、教師小結:
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不僅可以從課堂上獲得,從課本中獲得,還可以走出課堂、走出課本,在社會上、在大自然中獲得,大千世界的萬事萬物,自然界里的各色景觀,處處有學問,處處有語文。在學好各門功課的基礎上,我們還學會讀社會和自然這本無字的書,這就是"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道理所在。我們同學從小就要養成在生活實踐中運用所學語文的良好習慣。
第二教時
一、學習第二、三頁圖畫。
1、要求學生從上到下的順序進行。左上角和右下角的圖最后觀察。
2、交流:
學校的閉路電視系統,左邊是控制室,幾位同學可以通過屏幕,知道全校的情況,也可以把信號傳送到預定地點。
學校的電視臺的播音室,通過攝像機和專門的線路,把畫面和聲音送到控制室,進行處理。控制室播音室的同學怎么樣工作?
第二行 同學在干什么,寫字、握筆姿勢,表情等?教師地站立寫字、懸腕的要求給予提示。
右邊的圖 先說說圖上的背景和參賽學生外貌、神態,再指名演講表演,學生給予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