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讀書調查與分析
選書,目的是區(qū)別哪些書應當精讀,哪些書應當泛讀,哪些書只讀部分章節(jié),哪些書要放在案頭隨時備查,哪些書暫時可以不用讀,以便在有限的中學生課外生活中讀點有益于自己身心健康的書。
那“優(yōu)秀”讀物到底是啥玩意兒?專家們認定的好書,社會上公認的名著,并不一定會在我們現(xiàn)在的學生中得到廣泛的認同!翱诖鼤敝猿涑馐袌,吸引了眾多學生,是因為其行文方式、便于閱讀、價錢便宜等優(yōu)點被發(fā)揮到極致。我們對一些“口袋書”里面的低俗暴力的內容深惡痛絕,但是,有一點我們必須承認,“口袋書”中好的寫作手法,甚至是優(yōu)秀的創(chuàng)作構思,在一些“正兒八經”的書中是沒有的、缺乏的。這也正是“口袋書”值得其他報刊書籍借鑒的地方——把握好了文章的內容質量,換種方式“變臉”出版又如何?
我們認為,經典應該是“活”的而不是“死”的。中國的四大名著,夠經典了吧?可是在我們調查統(tǒng)計的結果顯示:中學生中讀過四大名著的人不多!為什么?看看那些厚厚的“大部頭”,對我們這些處在應試教育水深火熱之中的中學生來說,哪有時間精力去攻讀呢?假如將四大名著改為連環(huán)畫或者簡縮本,行文方式再自由再順暢一些,迎合我們學生的閱讀趨勢,又何嘗不可呢?先調動我們的興趣,給我們一個“引子”,讓我們自由選擇,喜歡閱讀的、想深究的,我們會再去看看原著,豈不更好?優(yōu)秀傳統(tǒng)書籍的面孔有些古板,總是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面容,誰會喜歡說教呢?德育如果總是高高在上,我們又怎么能去接受,去理解呢?
書海無涯,舟楫安在?對中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而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中學生閱讀而言,是經典著作還是暢銷書本身并非那么重要,關鍵是要針對不同的個體,培養(yǎng)出自己的閱讀興趣,使我們對閱讀產生熱愛。在我們閱讀時首先強調的不應是這本書在歷史上或現(xiàn)在有多么重要,而是開啟我們的心門,讓我們自己感受到這本書在我們個人閱讀經歷中的重要性。與其學會得魚,不如學會自己漁!
我們初涉人世,對一切充滿好奇。我們對故事情節(jié)離奇曲折的敘事文學作品特別感興趣。我們還普遍存在一種盲從心理,只要是“熱門書”,就會想方設法弄來看。這是當下一些魔幻和恐怖類“文化垃圾”得以暢銷的原因。但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我們喜歡的暢銷書,未必是優(yōu)良讀物。
通過這次調查分析,我們幫助,引導同學們和我們自己正確分析并認識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給一部分沉迷于不健康的課外書及正在選擇課外書的十字路口迷茫,躊躇的同學們敲響警鐘,使他們?yōu)樽约罕M快找到正確的方向。
“開卷”未必有益!書海茫茫,良莠雜陳,珠石兼有。只有開的“卷”既屬于上佳精神食糧,又適合少兒口味,開“卷”才能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