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的煩惱 習作五教學設想
為了教好習作五,我有以下設想:
1 .創設情境,讓學生有話可說。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李吉林老師曾說: “ 言語的發源地是具體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語言的動機,提供語言的材料,從而促進語言的發展。 ” 在教學中,要努力為學生巧妙創設情境,通過 “ 回憶生活 ”“ 現場采訪 ”“ 交流匯報 ” 等環節,切實把習作訓練置于真實情境中,從而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調動好學生習作的積極性,幫助他們建立習作的信心,消除對習作的畏難情緒,真正讓學生有話可說,有事可寫,有感可發,做到 “ 我口說我心 ”“ 我手抒我情 ” ,讓習作成為需要,成為快樂的事情,使我們在學生作品中看到童真、童趣,看到真實的兒童世界。
2 .選取生活素材,汲取生活之源。
葉圣陶先生指出: “ 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就會做成什么文字。 ” 這次習作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點都是生活。在教學中,以來源于學生生活的事例拓寬學生思路,努力讓學生思考、關注身邊的事,多角度地回憶生活,激活學生的生活儲備。引導學生從紛繁的生活素材中選取習作所需要的最佳材料,不但提高了學生對生活的認識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的選材能力,同時還激發了學生習作的沖動和愿望。感之于外,受之于內,從走進生活到書寫生活,學生在完成生活作文的同時,靈魂深處也接受了一次生活的有益洗禮。
3 .注重評改,培養學生良好的習作習慣。
在教學中要注重習作后的交流、展示和評改,使學生明確修改的重要性,多用肯定和激勵的方法,使學生在教師的示范指導下知道改什么,怎么改,逐步養成自主修改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主題閱讀
1.利用晨誦、午讀和閱讀指導課,進行《青銅葵花》整本書的閱讀指導和交流。
2.指導學生做好摘抄,寫好感受或點評。
3.檢查學生的摘抄,收集典型語言材料,組織交流閱讀,談心得體會。
二、實踐體驗
1.晨會課組織“我的煩惱”為話題的交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對待成長之路上的各種煩惱。
2.布置學生寫日記片段,選取典型片段交流、點評:選材是否生動、典型,事例是否具體。
(設計意圖:指導習作并不是封閉的,而是和德育、實踐、生活緊密相連,為學生寫作提供有效的交流平臺和鮮活的素材,學生寫作獲得開闊的思路和有力的支撐,降低了習作的難度。)
三、習作教學
(一)談話導入,激發情感
聽老師講故事,交流由故事得到的啟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煩惱,這在成長道路上是很正常的。
1.傳說有個國王整日郁郁寡歡,有人獻計說:“只有穿上快樂人的襯衫,國王才會變得快樂起來。”于是,國王派侍衛遍訪了皇親國戚,大臣將軍,結果,他們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秘密,都有無法滿足的愿望而為此煩惱。聽了故事,你想說些什么?
2.同學們,我們彼此都有自己與眾不同的經歷。在成長的道路上,你哭過嗎?恨過嗎?生氣過嗎?心煩過嗎?哪些情景至今都讓你無法忘懷?今天我們一起行動起來,進行一次“煩惱大拍賣”,大家打開心窗一吐為快,也許你心頭的陰云就會煙消云散,心情像陽光一樣燦爛,笑容如鮮花一般綻放。
(板書課題:成長的煩惱)
(設計意圖:習作前的談話只是幫助學生打開了記憶之門,要寫好作文,需要學生認真思考。思考寫什么,怎么寫。相對于六年級學生而言,記敘一件事情并非十分困難。難點在于寫出自己當時的煩惱,以及正確對待煩惱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