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游春》說課稿
《孔子游春》說課稿
吳中區木瀆第三小學 陸永華
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第十二冊語文教材第四組中的一篇課文,課題是《孔子游春》。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它主要寫了孔子帶領他的弟子一起到泗水河邊游玩,孔子借河水來教育他的弟子們做人的道理,表達了孔子師生之間的真摯情感,同時也說明了孔子是一個善于教育弟子的名師。
學情分析: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六年級學生的語文素養,特別是考慮到我們的學生平時的課外閱讀量比較少,對這類文章接觸的不是很多,故理解這篇文章的深刻情感時有一定的困難。
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緯度特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把自己的體會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2、能夠學會并運用本課的7個生字,并能理解和運用由本課生字組成的詞語。兩條綠線內的2個生字只要認識就行,不一定要會書寫。
3、通過具體的語言材料,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來感受泗水河畔景色的優美,同時也感悟一下孔子通過河水對弟子的教誨,并從其中受到深刻的教育,用與自己日后的為人處事。
其中目標一和二是教學的重點,目標三既是教學的重點,又是教學的難點:
為了達成以上教學目標,分兩課時組織教學。下面簡單說說第一課時的教學。
我將主要通過“四讀”即通過引導學生自讀、檢查朗讀、開火車讀和默讀分段實現讓學生能夠讀通課文,了解字詞,理清課文層次。
首先,與學生交流有關孔子的知識,教師在學生的講述情況下,做一個簡單的總結,然后直接引入本課的學習。
緊接著就安排四讀:一讀是自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以掃除字詞障礙。二是檢查朗讀,指名要求學生按照自然段和課文的具體內容來朗讀課文,其間,要抓住時機來認識一些容易讀錯的字“眸”、“畔”;以及“茵、瀾”是前鼻音;“洋”是后鼻音等。同時在檢查朗讀的同時,通過聯系生活實際和上下文的內容、查字典、同學交流等多種方法來理解“司空見慣、溫文而雅、深思熟慮、側耳傾聽、推辭、深奧、意味深長……”等詞語的意思。三是默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分好段落,并了解每段的意思和段與段之間的相互聯系。四是讓學生挑自己喜歡的段落進行自由的朗讀,然后教師指名讓學生讀一下自己喜歡的段落,教師根據學生的朗讀情況作適當的評講和指導。
最后布置作業:抄寫文中的新詞,并對著第二個練習題好好描一下,加強一下生字的學習效果。
接下去我就重點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這一課時我打算按“復習導入,自讀自悟,精讀感悟,拓展延伸”這四個環節來進行教學,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
一 復習導入
可以在上一堂課學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先討論一下自己已經了解的課文的具體內容,這樣教師就可以通過學生的發言直接揭示中心句“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濃了”,讓學生反復朗讀一下這句話。細細體會一下。
二 自讀自悟
我以“為什么說‘泗水河畔春意更濃了。’?”這個問題引導學生自讀全文,在文中找出相關內容,仔細體會,還可以在書上具體的語句邊上寫寫自己的體會,這樣培養獨立閱讀、獨立思考、獨立感悟的能力。以上學習過程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可以巡視作適當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