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拜師》教案
一、復習導入。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21課——齊讀課題。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莫泊桑為了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懷著一種急切的心情,拜誰為師?(點擊出示)
3.課文寫了莫泊桑幾次拜師?
二、一次拜訪,感悟“勤奮”
1.莫泊桑三次拜訪福樓拜,福樓拜這位老師分別教了他什么呢?讓我們走進課文,先來看看莫泊桑第一次拜師的經過。(2~5)福樓拜說了什么?哪句話最關鍵?畫出來。
2.對于莫泊桑的困惑,老師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他的問題之所在,你們知道他的問題在哪兒嗎?
(1)出示:這個問題很簡單,是你的功夫還不到家。(齊讀)
(2)老師所說的功夫指的是什么?(板書:功夫 肯吃苦,勤練習)
(3)怎樣做是“肯吃苦,勤練習”?舉例說來就是——(指名讀例子)
3.這一部分重點寫了莫泊桑和老師之間的對話,(指名兩人分角色讀對話):
▲兩人讀,指導:注意他們兩人說話的語氣(虛心坦白、急切;直截了當)
▲女(莫泊桑)男(福樓拜)齊讀。
三、二次拜訪,感悟“仔細觀察”
1.談話:那么,莫泊桑有沒有按老師說的去下“功夫”呢?這次他的功夫下到家了嗎?自己讀讀寫莫泊桑第二次拜訪老師的部分。
2.交流:
(1)他下功夫了嗎?從哪里看出來?(生交流相關句子)
(2)這次,他功夫下到家了嗎?又從哪里看出來的?
3.過渡:他明明已經按老師說的話做了,為什么你們還認為他的功夫還沒下到家呢?讓我們再來讀讀老師說的話,看看這功夫還有沒有更深的意思?畫出最關鍵的一句。
“怎么說沒有什么東西好寫呢?”
(1)同樣看馬車,老師看到的和莫泊桑看到的一樣嗎?(逐個出示句子,讀)
(2)想象:這些不同情況下的馬車分別是什么樣的?
(3)小結:同樣是看,莫泊桑只看到馬車,老師卻看到了不同樣子的馬車,不同天氣下的馬車,走不同的路的馬車,甚至還看到了駕車的人。怎么會有這么大的差異呢?(老師看得是更仔細)
(4)現在你能知道這“功夫”里還有怎樣的意思?(板書:仔細觀察)
(5)這么精辟的道理,老師沒有直接告訴學生,而是舉了一連串的例子,用了一連串的問句讓學生自己感悟到的,這說明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循循善誘)
(6)范讀,自讀句子,齊讀。
4.不知同學們是否注意到,福樓拜說的一段話中,頭尾有兩句的意思是一樣的!
(1)(出示文字),齊讀。
(2)理解反問句。
(3)從這兩個反問句和前面的三個“不”字,你還能體會到:福樓拜的話中帶有什么意味?說明他是個怎樣的人?
(4)指導朗讀:指讀,指導,男齊。
四、三次拜訪,感悟“用心揣摩”
1.引讀第8自然段:老師說的話像烙印一樣深深印在莫泊桑的腦海中,他決心就按老師說的那樣去下功夫。從此,他天天——,不是看馬車,而是——從中獲得了——寫了——。然而,他對自己的“功夫”滿意嗎?于是,他再一次去——
2.請大家默讀第九自然段,想一想:福樓拜是怎么教莫泊桑繼續下功夫的?讀了他的話,你對“功夫”有沒有更深的理解?用“ ”劃出關鍵的句子。
3.交流:
▲(1)出示:“青年人貴在堅持,才氣就是堅持寫作的結果。”
(2)學生說自己的體會,老師聯系前文進行小結。
(3)指導讀句子。
▲“光仔細觀察還不夠,還要能發現別人沒有發現和沒有寫過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