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詞兩首教案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3、了解詞的有關知識,理解、領悟詞的內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寫出來。
教學重難點:了解詞的有關知識,理解、領悟詞的內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寫出來。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簡介常識
1、揭示課題,請學生說說曾經學過的“詞”。
2、師簡介什么是詞及兩首詞的作者。
二、抓住景物,感知畫面
1、教師朗讀課文,學生注意標出句子的停頓。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正確。
3、指名讀課文,相機正音。
4、這兩首詞中分別描繪了哪些景物?邊讀邊在相應的句子或詞下面畫上橫線。
5、了解學生所畫字詞情況,并適當解釋這兩首詞中的字或詞的意思。
6、學生朗讀課文,抓住課文中所描繪的景物,感知這些景物所構成的美妙的畫卷。
三、展開想象,領悟意境
1、這首詞是以寫景還是以寫事為主的?請說出理由。
2、教師引導學生理解字詞的意思。
3、學生嘗試說一說詞的大概意思。
4、展開大膽、合理的想象,邊讀邊引導學生領悟意境
5、同桌交流自己朗讀感悟的情況。
6、指名說。
7、指導朗讀背誦。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二、理解詞句的意思。
1、小組討論以下詞語的意思:
鱖魚:又叫桂魚,肉味鮮美
不須歸:不必回去
2、小組討論詞句的意思。
詩句大意:西塞山前白鷺展翅飛翔。
桃花紅,流水碧綠,鱖魚正肥美。
頭頂青箬笠,身披綠蓑衣。
斜風細雨迎面吹來,釣魚的人不想回家。
四、品味感悟,有感情地朗讀。
思考:
1、《漁歌子》中的“斜風細雨不須歸”的原因。
討論總結:詞人完全融于大自然,沉醉于無限的詩情畫意之中,悠然自得,自由自在,因此“斜風細雨不須歸”。
2、有感情地朗讀,交流,總結朗讀方法。
3、詞中描寫的是作者過著隱居閑散的生活,所看到的美妙無比的春光。
(推薦理由:簡約的流程,扎實、平實。思考:為什么把這兩首詞放在一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