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要有選擇》的教學建議
課前準備:了解歌德的生平簡介。
教學要求
1. 能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
2. 學會選擇書籍的方法,并了解掌握選擇合適讀物這種本領的益處。
重點、難點:學會選擇合適讀物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我們以前學過哪些關于讀書的課文?《煮書》、《讀書做記號的學問》、《精讀和泛讀》。
這些課文告訴我們哪些讀書方法?
二、根據已學過的讀書方法,學習新課。
1. 默讀課文,邊讀邊做記號,想想每個自然段的意思使什么,并結合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2. 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生字新詞。
(2)指名讀文章。
3. 輕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幾點意思,可以分為幾段?
4. 評議課文使怎樣寫的。
以問題作過渡,總領下文,接著具體從三個方面來講選擇讀物的范圍和選擇讀物的好事。
三、說說自己以后怎樣選擇讀物。
板書:
優秀的文學作品,獲取更多知識
11讀書要有選擇
名人傳記
科普類書
工具書
課前思考1:
葉圣陶曾經說過:“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讀,而忽略了略讀,功夫便只做得一半”。《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這里同樣提出了略讀的要求。其實,在信息時代,略讀更能迅速、便捷地獲取大量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略讀比精讀應用更為廣泛。略讀只是一種閱讀的方式,它的任務比較單一,只是為了獲取相關的信息。而略讀教學則是一種教學活動,它承擔了更為廣泛的任務,不止是讓學生在略讀實踐中獲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不斷的實踐中學習略讀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自學能力指的是學生能自覺地、靈活地運用舊知識去探索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課前思考2:教學中如果學生成了學法的主人,就能以不變應萬變,就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學生成了閱讀的主人,就能主動去涉獵無限的知識,就能構建起屬于自己的文化;如果學生成為課堂上主人,語文課堂就會充滿無限生機,就會成為學生的樂園。總之,語文教學的著眼點是教會學生自學,因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從多方面不斷培養和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
教學反思:這是一篇介紹選擇合適讀物的課文,對于學生在平時生活中讀書是選擇讀物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課文主要談了可以選擇哪些類型的讀物,告所我們可以選擇一些優秀的文學作品,特別是那些已有定評的古今中外名著,可以選擇一些名人傳記,可以學則一些科普類的書。此外,還可以選擇一些工具書,百科全書等。另外還談了怎樣選擇讀物,告所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合適的讀物,并掌握好合適的度,選擇讀物 還可以多項老師和父母請教,也可以整訓讀過這些書的同學的意見。通過學習,讓學生懂得選擇合適的讀物是一種本領,掌握了這種本領,能幫助我們用有限的時間去讀更多的書,去獲得更多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