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蒙蒙細雨
一、教學目標1、能通過比較,認識有關句子的句式特點和表達作用。
2、學會本課的6個生字,理解4個詞語的意思。
3、了解教師工作既是平凡的,也是偉大的,感受媽媽對工作高度負責,為培養下一代無私奉獻的精神。
4、學懂課文開頭、結尾描寫雨景句子的象征意義和表達作用。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比較,認識有關句子的句式特點和表達作用。
難點:學懂課文開頭、結尾描寫雨景句子的象征意義和表達作用。
三、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解題激疑
1、導語引入。(請學生說出帶有雨字的一些成語)
2、解題;讀題。
3、激疑;課文為什么要用這樣的一個題目?
二、初讀感知
1、聽錄音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你覺得“媽媽”是怎樣的一位老師?
2、討論、交流思考題。
三、自學課文
1、出示要求、自學課文。
(1)默讀課文,自學繩子新詞。
(2)給課文分段,并說說分段的依據。
2、檢查自學。
四、學習第一段。
1、指讀。思考:下雨了,小玲擔心什么?哪些地方最能體現出她對關心?用“——”劃出。
2、討論、交流。
重點理解:天雨;路遠;人病。
3、句子比較。
①那雨小得幾乎聽不見沙沙的聲音,細得像蠶吐出來的絲。
②那雨很小,很細。
(1)自由讀,這兩句都寫出了雨的什么特點?
(2)這兩句在表達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歡哪一句?為什么?
(3)朗讀指導。
五、課堂小結。
六、課堂作業。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導語引入。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一起認真地讀了第14課(生齊讀課題),還深入地學習了課文的第一段,現在,誰能結合課文第一段的內容,用上課題——蒙蒙細雨,說一句完整的話?
2、小結、過渡。
雨是那么的小,可還是讓我擔心:媽媽,您邁進校門了嗎?雨水可曾打濕了您的衣服?……突然,一聲喊話打斷了我的沉思:“小玲!小玲!”原來是媽媽返回來了。“媽,您怎么回來了?”
二、品讀課文,深入理解。
1、感知。自由讀課文的第二段,用一句話來說清楚媽媽回來的原因。(生讀文;指說。)
2、質疑。可是,我卻認為媽媽回來,走了一條冤枉路。這是什么原因?(板:冤枉路)
(1)生默讀課文。
(2)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表達媽媽犯不著又跑一條冤枉路。(用上因為……所以……)
過渡:我國地大物博,語言微妙,往往語言表達不同,意思也不同。
(3)比較句子
①已經快到學校了,犯不著又跑一趟冤枉路!再說,還下著雨!
②天下著雨,已經快到學校了,犯不著又跑一趟冤枉路。
a、這兩句話都寫了什么?你喜歡哪一句?為什么?
(體會“再說”的用法)
b、小結。
c、朗讀指導。
3、激疑。但是,媽媽認為這并不是一條冤枉路。這什么原因呢?
(1)快讀課文,在文中劃找出具體的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