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樺林的低語》教案(北師大版第十一冊)
教材分析《白樺林的低語》是一篇運用擬人化的手法,以第二人稱口吻,表達對一名無名看林工人無限思念的充滿詩情畫意的抒情散文。白樺林,茫茫林海的縮影,白樺林,是守林人的象征。什么是平凡而偉大,什么是淳樸而可愛,白樺林可以做證。
所以,教學首先要讓學生感受白樺林的美麗與感人;其次,運用反復朗讀,讓學生從文中知道,守林人為了森林,強忍煙癮,為了森林,瞪圓雙眼;為了森林,拒聽歌曲;為了森林,守林人只剩一顆純潔的心。讓學生感受到守林人耐住寂寞,苛求自己,心系大地。緘言無語的高尚,從而凸出單元立影。
學生分析:我們的學生地處山區,對守林人的重要與辛苦有所了解,但對茫茫林海缺乏感性認識。大多數學生家庭,父母沒有多少文化,孩子的學習,主要是靠老師在課堂上的講授,加之大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不濃,所以預習時需要查找的資料,只能靠老師或少部分同學去做,資源共享。
教學設想與目標: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不認識的字詞,理解一些重要的詞語。
2、反復誦讀,通過朗讀,帶動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把握,體會人物平凡中的偉大。
3、誦讀時,要注意感情的抒發,特別是那些整齊的句式,要讀出感情。
4、揣摩作者的表達方式;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并摘抄在自己的積累本上。
教學準備: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體會看林人平凡的偉大,理解高尚的內涵。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一、直觀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什么地方?你有什么感受?出示大興安嶺圖像資料,激發學生感受。
2、板書課題、揭題
讀了課題后,你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受
今天,就讓我們隨著作者走進大興安嶺茫茫林海,感受一下白樺林的美麗,傾聽一下白樺林的低語。請同學們打開書,自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生字詞畫出來先自己想辦法解決。
1、 指導學生理解重點字詞
2、 通過剛才的讀,白樺林給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根據學生的回答梳理大意。
[從整體感受入手,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為后面學習奠定基礎]
三、品課文,體會景美
1、白樺林到底美在哪?你從哪些句中感受到的,請自畫出有關句子,想想自己是怎么從中感受到美的。
2、你從哪些詞語中感受到白樺林的美的?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若學生談到“我的思念越過蜿蜒曲折的小溪……”一句時,可相機點撥,“蜿蜒曲折,高高的岡巒,塔亭般的望樓,倚窗外望”的意思與樣子,感受它的幽靜、自然之美。
指導朗讀,然后,接往下仿寫幾句。
若學生談到“窗下是茫茫林海,隨山巒……”引導學生邊看多媒體課件,增加感性認識,邊談感受到的白樺林的美麗,讓學生想象擬人句所描寫的動作神態。反復朗讀,然后說一說省略號的作用。
3、作者從大興安嶺回來后,一直懷念著白樺林的美麗與感人,讓我們再輕輕地讀,感受白樺林的美麗,引導學生整體感受、朗讀。
[從學生的感悟入手,通過抓住重點詞語切入朗讀體會,想象情景,培養學生自己學習的能力]
四、自主閱讀,感受人美
1、作者從大興安嶺回來后,一直懷念著你。這個“你”是誰?為什么一直懷念著?
引導學生細讀5、6、7自然段,然后用圈圈點點的方法,概括這幾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2、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看林人平凡中的偉大?多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