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二則《東施效顰》教學設計[北師大版六年級上]
教材分析:本文出自《莊子 天運》,用簡潔、傳神的描寫,刻畫了東施這個人物形象,“東施效顰”嘲諷不顧本身條件而一味模仿,以致效果很壞的人。亦為模仿別人的謙語。。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了解到不能盲目模仿,要順其自然。
教學目標:
1、通過反復誦讀,使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體會古漢語的特點,初步了解古代文化。
2、掌握重要詞語,常用詞語的含義,正確理解文章內容。
3、激發學生樹立自信心,努力使自己成長為有美好心靈和高尚情操的學生。
教學重點:
1、認識什么是真正的美。
2、掌握文中重點實詞的意義。
3、理解寓言的寓意。
4、熟讀成誦。
教學難點:
1、將所學的寓言擴展并活學活用。
2、體會通過故事情節的曲折和人物的豐滿達到諷喻的效果。
學情分析:
學生學過一些文言文,有一點淺顯的基礎,能借助工具書和譯文理解大概內容,但對具體詞語的理解還有困難。
教具準備:
1、布置收集課文的有關資料。
2、布置預習,作好自讀筆記。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第二單元的主題是“美與丑”,生活中我們能發現許多美的人、美的事、美的物、美的行為、美的心靈,同時也有一些丑的事物和行為。那么,什么是真正的美呢?今天,就讓我們學習一篇寓言——東施效顰,從中來感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
二、出示課題:東施效顰。
指名提示“顰”的寫法。齊讀課題。
交流課前收集的課文有關資料。
三、全班交流預習情況:
1、指名讀課文,認真聽。
互評,糾正字音。
2、交流預習中發現的難詞。
。ń處熤笇W生讀準音,理解意思。)
顰 挈 亦……
3、小組互讀,指名朗讀,教師隨時糾正字音、停頓。
4、看譯文與原文對照。了解重點詞語的含義
顰:皺眉 挈:帶領 亦:也
5、根據你的理解復述課文。
四、深入理解課文:
1.課文里有兩個人作出“顰”的表情,分別是誰和誰?
西施和東施“顰”的原因和結果分別是什么呢?勾畫有關語句。抽答。
2、西施皺眉的樣子為什么美?東施皺眉的樣子為什么丑?討論。交流。
3、最后一句話怎么理解?
4、你想對東施說點什么呢?
五、從這個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啟示?(點明寓意:這則寓言告訴人們不切實際的照搬,結果只會適得其反。)
請同學們查找自身和身邊類似“東施效顰”的事例,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美?”(結合事例)
六、熟讀背誦,進行語言積累。
練習讀出感情,再分角色朗讀體會寓言的寓意。
板書設計:
東施效顰
《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