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施效顰》教學設計
教前分析:本文出自《莊子·天運》,用簡潔、傳神的描寫,刻畫了東施這個人物形象,“東施效顰”嘲諷不顧本身條件而一味模仿,以致效果很壞的人。亦為模仿別人的謙語。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了解到不能盲目模仿,要順其自然。這則寓言是文言文,在文字表達上與現代文有很多不同,學生學習時有一定的難度,教師要努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注意方法的指導。但故事都配有譯文可供幫助理解,小學生讀起來就容易多了,因為故事生動有趣,學生也樂于學習。
教學目標:
1、通過反復誦讀,使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體會古漢語的特點,初步了解古代文化。
2、掌握重要詞語,常用詞語的含義,正確理解文章內容。
3、激發學生樹立自信心,努力使自己成長為有美好心靈和高尚情操的學生。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認識什么是真正的美。
2、掌握文中重點實詞的意義。
3、理解寓言的寓意。
4、熟讀成誦。
教學難點:
1、將所學的寓言擴展并活學活用。
2、體會通過故事情節的曲折和人物的豐滿達到諷喻的效果。
教學方法:朗讀感悟、交流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課之前,我們先來玩個熱身小游戲怎么樣?平時誰的表情最豐富?好,他的表情一變化,你們的表情也要隨之變化,看誰學得最像,明白了嗎?(集體模仿“火冒三丈、傷心欲絕、矯揉造作”)知道老師在考驗你們的什么能力嗎?1、齊讀課題,哪個字表示“模仿”?
2、那“顰”又是什么意思?師解釋(顰:皺眉頭)一起來表演顰。請大家再讀課題。
二、新授
(一)初讀
1、生自由讀。
帶著這些寶貴的問題,我們自由大聲地讀一讀課文,爭取先讀準字音,自由讀吧。
2、談初讀古文的感覺。
今天,我們第一次學習古文,這第一次讀的感覺如何?大家覺得難是很正常的。這則古文出自哪里?[課件出示:莊子的圖片]這可是距今兩千多年前寫的文章啊,初讀時肯定不太順口。但是,“距離產生美。”仔細品味起來是相當有韻味和魅力的,不信,鄭老師為大家吟誦一番,想聽嗎?
3、教師配樂范讀。
你們品出點兒韻味了嗎?
4、教師配樂帶讀。要不鄭老師再帶你們找找感覺。
4、個別生配樂讀。 誰想單獨試試?
5、全班配樂齊讀。
既然大家都想來吟誦,那就把這里當成古香古色的“莊子學堂”,我們一起像古人那樣搖頭晃腦地暢快淋漓地吟誦起來。各位書童們,準備好了嗎?妙哉!妙哉!
(二)精讀:
我聽出來了,咱們跟古文的距離越來越近了。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你們讀懂了嗎?
1、第一句。
a、誰知道開頭這一小句話的意思?
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你能現場對照譯文,為大家一一解釋一下嗎?[課件出示:(西施)(心口痛),(皺著眉頭)(在街上/村子里)(走過)。]
b、對照譯文或注釋來理解,特別簡單明了,大家會用嗎?那同桌之間試著解釋接下來的這句話。[課件出示:“其里之丑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顰其里。”]
c、想看看東施效顰的樣子嗎?
d、你們猜猜東施見到西施之后,心里回想些什么呢?是啊,看到沉魚落雁的西施,能不羨慕嗎?誰能讀出東施心中的羨慕之情?[課件出示:“美”變色](“其里之丑人見而美之”個別讀、開炮讀、全班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