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教學反思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教學反思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重點是理解雷棣內心的情感。難點是學習雷棣熱愛和平、發奮圖強的精神,激發學生熱愛和平的思想感情。
一上課,我讓學生質疑課題,學生們提出了一個很有價值的問題:“他為什么期盼世界和平?”它的價值體現在順著這一問題可以展開本節課的學習,但本節課我卻沒有利用好這個問題,而是問:“雷棣得知父親去世后有哪些反應,請你讀一讀1-4段畫下有關的句子。”其實這就是我在備課時提出的具體問題,但是它是隸屬于學生們提出的問題的,這樣學生自然關注到是受他父親的影響。這時再提問得知父親去世后有哪些反應,當時是什么心情,你是怎么體會到的,進行朗讀指導。今后,在教學中打算作如下的安排:第一課時注重文本的學習,領會文章有一定內涵的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二課時注重體會詞句的表達效果,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教學反思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這篇課文敘述了中國男孩雷棣在得知父親雷潤民為維護世界和平捐軀的消息后,發憤學習、自強不息,決心完成父親未完成的事業——為世界和平作貢獻。本節課的重難點是讓學生感悟課文內容,體會雷棣熱愛和平的美好愿望和自強不息的精神。為突破本課重難點,使學生學習變被動為主動,由我學會變為我會學,我采用了如下教學手段:
一、抓住重點句子品讀感悟,突破本課重難點
語文教學,讀是根本,學生只有與文本進行直接的對話,才能獲得獨特的體驗和感受。但語文課只有“讀”,沒有“悟”,學生的“讀”往往會流于形式,而成為課堂最華麗的裝飾。這節課上,不僅有感情的“讀”,還有結合文本的“悟”。如在讓學生了解雷棣企盼世界和平的原因時,我抓住雷棣爸爸媽媽對雷棣說的話,通過多種形式的感情朗讀,讓學生領悟到雷棣企盼世界和平不僅是爸爸生前的理想,而且是媽媽對雷棣的期望。師生通過配樂朗讀信的內容,共同體會雷棣對爸爸的思念,對和平的企盼。在學習交流父親犧牲后雷棣成長經歷的五件事時,我先讓學生自讀自悟,然后抓住重點句子品讀感悟,使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如抓住父親教育雷棣的話:“記住,沒有人總會讓著你的,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贏得成功。”使學生認識到雷棣謝絕別人的幫助是因為他牢記父親的教導。總之,抓住重點句子品讀感悟,能幫助學生把握課文情感,培養學生的語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利用科學的評價方法,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作為老師我們都知道備課不僅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可是我這次是借班上課,對于學生的情況很難把握。但是學生都有一個共同點:喜歡夸獎。而我們也知道正確、科學的語文課程評價方法,不僅可以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完成學習目標,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的全面發展。課堂上我特別注意對他們的學習情況作出及時的評價。因為夸獎,鼓勵,使沉悶的課堂活躍起來,使學生的思維緊隨老師。是的,老師一句簡單的“你提的問題真有價值,真是個善于質疑的孩子;你對課文的理解真透徹;你讀出了雷棣對爸爸的思念之情;你很有語言組織能力”等鼓勵性語言是學生課堂上的催化劑,能很好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即使是回答問題不是那么理想的同學,我也不會吝惜對他們的鼓勵。因為他們此時更加需要得到老師的鼓勵,你的一句“不要緊,老師還是欣賞你的勇氣”其實就是給了他們勇氣、給了他們自信,讓他們有信心迎接下面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