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舊事》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荷塘舊事》是一篇回憶性的寫景敘事散文。本文作者回憶了童年時在外祖母家過暑假,在荷塘邊度過的一段美好生活。文章中,作者多處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恰當地使用了描繪顏色的詞語,渲染了荷塘的美麗景色。同時,還敘述了發生在荷塘里讓作者深深銘記在心的往事,塑造了一群淳樸可愛的農村孩子的形象。通過美景舊事,表現了作者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和留戀之情,抒發了作者贊美自然,贊美人類純樸的愛的思想感情。
設計理念
本單元以 “往事”為主題,到此為止,所學的三篇課文都是寫了作者回憶兒時的事情,但這篇課文又與前面的兩篇課文有很大的差異。文章中,作者既描繪了月牙泡的美好的自然之景,也敘述了自己和小伙伴之間的趣事,并在最后一段點明了文章的中心。本文的教學重點就是景物描寫的學習,既要講明什么是景物描寫,又要交代景物描寫的作用,使學生們學以致用。本文的教學難點是小伙伴們的性格。
因此,在教學設計上,我認為首先應該讓學生從課題明確本文是一篇寫事的文章,然后感知全文,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在此基礎上突出文章的重點和難點。把握住“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的和諧統一,然后在這條主線上讓學生進行合理恰當的拓展和遷移,使文章的主題得以升華,引發學生對生活的深深思索,使之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會生字新詞。
2、學習景物描寫的方法和作用。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感悟能力。
過程與方法:質疑——研討——探究
情感與價值觀:感知自然美和人性美的和諧統一,體會作者贊美自然、贊美人類淳樸的愛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學重點: 學習景物描寫的方法和作用。
教學難點: 對小伙伴們性格的理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播放兒時小朋友玩耍的情景。
(學生觀看錄象。)
2、看了剛才的錄象,你有什么感受?
(學生暢所欲言。)
3、回憶過去,每個人都有許多難忘的故事。親人的關愛,故鄉的明月,兒時的趣事,都珍藏在我們的記憶之中。回憶往事,可以使我們重溫歡樂,也可以使我們認識生活。讓我們來開故事會,講講以往的故事吧!
(學生講故事)
4、聆聽你們的故事,老師仿佛也回到了童年。今天,讓我們一起步入童年,聆聽一位大作家童年的故事。
二、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2、讀了課題,你了解到了什么?
(課文寫的是往事,故事發生在荷塘)
3、讀了課題,你還想知道什么?
(故事發生在什么時間,發生了一件什么事,荷塘在什么地方,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
4、教師梳理問題后簡單板書。
三、檢查預習。
1、考查生字。
點綴(zhuì)顫動(chàn)清澈(chè)恬靜(tián)駭(haì)
炫耀(xuàn)攫住(jué)嘔(ǒu)憨直(hān)
2、指名分段讀課文。
在學生讀文時糾正字音,理解以下詞語。
浮光躍金:只月光照耀下的水面閃著金光。這里比喻月光照耀下的水面。
不可名狀:不能夠用語言形容。
攫住:抓住。
憨直:憨實直爽。
四、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作者回憶童年時在外祖母家過暑假在荷塘邊和小伙伴戲水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