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神農氏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1.同學們,上課之前,請大家伸出手指和老師一起板書幾個字。【神農氏】
提醒:氏不要多一點。
2.神農氏是誰呢?誰能為大家簡單介紹。(各請一個學生介紹課外搜集的資料,一個學生介紹文本中所了解的資料。)
3.再跟著老師板書:【當代】
4.齊讀課題。
5.這個當代神農氏是誰?【一起板書:袁隆平】提醒:隆的中間有一橫。
二、整體感知。
1.袁隆平到底做出了什么貢獻,被人們稱為“當代神農氏”呢?課文里已經告訴我們答案了,同學們,請快速閱讀課文的開頭和結尾兩部分。
2.讀完文章,你想說什么?
(袁隆平是中國的驕傲;他對全世界做出的貢獻是巨大的;不愧為雜交水稻之父……)
3.袁隆平是怎樣培育出雜交水稻的?讓我們走進課文。
4.出示要求:
5.交流。教師出示相關語句。
第一部分:20世紀60年代初,饑餓……籠罩在炎黃子孫賴以生存的中華大地上。袁隆平憂心忡忡……腦海里突然萌發出一個驚人的念頭:培育雜交水稻,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第二部分:外國許多有過這種設想的研究人員經過努力都放棄或中斷了研究。……袁隆平,偏偏要啃這塊“硬骨頭”。
第三部分:六年過去了。袁隆平跑遍了半個中國。……終于發現了一株雄蕊花粉敗育的野生稻。
第四部分:經過百劫千難……1975年,袁隆平科研小組培育的一批早熟高產稻破土而出。
6.小結:讀文章,抓要點,這是一種很好的閱讀方式。
三、學習第一部分。
1.接下來,讓我們回顧文本,了解這位當代神農氏請看課文第一部分,請同學們輕聲讀第5、6、7自然段,你認為哪個詞最揪動人心?
【岌岌可危憂心忡忡心急如焚】
2.能說說這兩個詞的意思嗎?(憂心忡忡:形容憂愁不安的樣子。心急如焚:心急火燎)
3.袁隆平為什么而憂?為什么而急?
指名讀課文。
4.出示補充資料。
令人心憂的饑荒
1959年,由于在制定國家農業生產計劃時出現了重大失誤,當年全中國的糧食播種面積減少了13%;再加上自然災害的侵襲,導致糧食畝產量深受影響;1960、1961年,盡管糧食播種面積有所增加,但由于自然災害加劇,農業資金投入不足等原因,1961年國家糧食總產量比1959年減少了530億斤。
受糧食產量的影響,1959年我國農村、城鎮人均口糧供應逐年下降。除了數量有限的大米、面粉,人們吃得更多的是玉米、高粱、紅薯干、代食品(糠、藕渣、樹根、野菜、芋梗、榆樹葉……)。食用油、肉類奇缺,1960年農村戶口僅能供應人均每年3斤油,2.4斤豬肉。
由于供應的嚴重不足,全國出現大面積的饑荒。據《當代中國安徽》記載,1959年—1960年,中國人口凈減少1000萬人……
5.創設情境。
師:嗷嗷待哺的孩子餓得哇哇直哭;生:可是只能喝開水……
師:瘦弱的母親眉頭緊鎖地看著孩子生:因為實在沒有一粒米了……
師:堂堂大男兒多想工作養活老小啊生:可是吃不飽……
師:久病的人們多想喝一口稀粥生:可這僅僅是一種奢望……
師:男女老少啊,都期望著能吃上一頓飽飯生:可是糧食不夠……
6.袁隆平為中國大地遭受饑荒而憂,為人民吃不上糧食而急,說明什么?(表現他的憂國憂民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