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教學設計
師:剛才,同學說這件事很巧,你發現了嗎?究竟哪些詞或句子體現了巧呢?
生:第7自然段,剛、突然、剛好、一齊等這些詞都可以看出事情真得巧極了。
師:你讀一下這段突出巧極了,試試看。
生:讀。(師指點生讀,讀出感情。必要時師可范讀)
師:咱們接著交流所得好嗎?好,接著來。
生:通過讀課文,我知道了那只小蒼蠅很可愛。
師:為什么這么說?
生:作者這樣描寫小蒼蠅(一個小蒼蠅展開柔嫩的綠翅膀,在太陽里快樂地飛舞。)
生:老師,我也同意這個觀點,第四自然段寫道(那個小蒼蠅停在一棵大松樹上。它伸起腿來撣撣翅膀,拂拭那長著一對紅眼睛的圓腦袋。)
師:同學們看得真仔細,說的好,我也同意。
生:我知道了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四個條件:1、有松柏樹。2、夏天,晌午,太陽光熱辣辣地照射著整個松樹林。3、蜘蛛和蒼蠅碰巧在一起被一大滴松脂包裹住。4、松脂不斷往下滴。
生:由松脂球變成琥珀還需兩個條件: 1、經過漫長的時間, 2、地殼變動。
師:你們是否同意他們的觀點呢,同桌交換一下意見。同意嗎?
生:同意
師:請看投影(微機展示松脂球形成的過程)認真觀察后要作復述。
師:同桌互相復述,看誰說的好。
(生練習復述之后師點同學復述)(略)
(此處,展示課件可以讓孩子們獲得清晰、形象的認識,他們剛剛十二、三歲,新奇感占優勢,看看動畫,肯定興趣盎然,課堂氣氛怎會不活躍呢?同桌互相復述,給每個孩子同等的鍛煉機會,活動面廣,正符合現在提倡的課上讓所有的學生都動起來的思想。老師走到學生中間去,傾聽他們的意見,可以及時發現問題,并且貼近學生成為他們喜歡的伙伴、合作者。)
師:你們的收獲真不小,還有什么高見?
生:我發現科學家的想象非常合理,不僅體現在琥珀的形成過程上,還體現在琥珀的發現過程上,他不是任意安排了兩個人,而是安排了父子倆。
師:同學們同意嗎?如果同意說說理由。(找學生讀14—17自然段,再闡述理由)
生:兒子天真活潑,好奇心強,才發現了琥珀。如果換了大人他即使踩著硬東西也不一定挖出來看看究竟是什么。
生:爸爸很識貨,知道這是一塊罕見的琥珀,這樣琥珀才被發現。
生:我知道1-17自然段是想象,18自然段是事實。
(這一環節我用課堂實錄作例子,無非是想證實課上的交流是每個自主教學必要的環節。學生可以把自學到的知識、感受都公布于眾,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交流情況給學生正確的點評和引領。它不僅為學生提供了暢所欲言的舞臺,而且在民主、寬松、和諧、愉悅的氛圍中,生與生、師與生融為一體,真正實現接觸零距離,溝通無障礙。)
(五)學生質疑。
師:剛才,同學們交流了自己的收獲,那么還有不懂的地方請提出來。
學生質疑:1、書中說“一個小蒼蠅”為什么不說“一只小蒼蠅”?
2、第8自然段中說“兩只小蟲都淹沒在老松樹的黃色的淚珠里”為什么不說“兩只小蟲都淹沒在老松樹的黃色的汗珠里”?
師:同學們提得問題很有價值。那究竟為什么呢?同學們分小組討論。(小組討論之后全班交流)
生:前面我說過作者把小蒼蠅寫得很可愛,他是不是有意用“個”而不用“只”更能體現小蒼蠅的人格特征突出小蒼蠅的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