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猴王》教案
一、教學目標
(一)能識讀運用以下詞語: 鐫 迸裂 麋鹿 瞑目 石碣 天造地設 滔滔不絕 力倦神疲
(二)課文的線索:掌握故事的情節,能分析石猴是怎樣成為“美猴王”的。
(三)通過動作、語言描寫塑造一個集“猴”“神”“人”特點于一身的藝術形象:能找出課文中描寫石猴動作、語言的語句,能具體分析哪些語句表現了猴的特點、哪些語句表現了神的特點、哪些語句表現了人的特點。
二、課時安排 2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活動導引
1課前預習。要求如下:
①讀準字音,注意查檢工具書。
②讀清字義,注意古白話字詞與現代漢語的不同。
③ 讀懂背景材料,本文是從神話小說《西游記》第一回節選出來的。《西游記》共100回,主要寫美猴王——孫悟空戰勝妖魔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的故事。《西游記》是一部神話小說,神話是以神為中心的古代傳說。古代人不能分清人和神的觀念,認為天地萬物都具有同人一樣的生命,往往借神話去說明一切,把它作為一個民族的共同信仰。這些神話在民間廣泛流傳,經過后人不斷加工而寫成的小說,叫做神話小說。
全書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7回),敘寫孫悟空的歷史,交代他被眾猴擁立為王,得道成仙,大鬧天宮,結果被如來佛降伏在五行山下;
第二部分(第8—12回),寫唐僧取經的緣起,包括如來佛造經,唐僧出世,魏征斬龍,唐太宗冥游,唐僧應詔出發取經;
第三部分(第13回—100回),寫取經的經過,這是全書的主體,主要寫孫悟空保護唐僧前往西天取經,途中戰勝八十一難,終于完成任務。
這里節選的是全書的開端,寫美猴王的來歷。以后的故事都是從這里生發出來的。
2開課導語
①可從學生熟悉的孫悟空大鬧天宮引入。
②可從學生熟悉的電視連續劇的插曲引入。
③可從相關的圖片資料引入。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從《西游記》中節選出來的一篇課文——《美猴王》。
(二)活動過程
1略讀活動
略讀的要求:
①不必探究詞句,快速閱讀全文以初步了解課文故事梗概,理清石猴成為“美猴王”的故事情節。
②找出課文中描寫石猴動作、語言的語句,能具體分析:哪些語句表現了猴的特點,哪些語句表現了神的特點,哪些語句表現了人的特點。
2思考活動
學生活動要求:思考略讀前老師提出的兩個問題,討論形成自己的看法并備足理由。
教師輔助策略:簡介小說的一般常識,啟發學生結合“思考與練習一、二”,作出歸納。巡視課堂,及時幫助解決思考中的疑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