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與盾》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是想通過多讀、多背、多說來活躍學生思維,激發學習興趣,理解寓言意思,水到渠成地得出其中所蘊含的道理。使學生既養成合作學習習慣又能獨立自主地思考;在讀中明理,又能聯系實際,從中懂得:人在社會生活中,說話辦事要實事求是,前后一致,不能自相矛盾。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借助注釋理解課文,初步領悟課文所講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1、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學習古文朗讀方法,背誦課文。
2、借助注釋理解課文,初步領悟課文所講的道理。
教具準備:
多媒體、powerpoin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設情境,談話導入:
1、師:在講課之前,想問同學們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你們都學過那些寓言?
生:(揠苗助長、掩耳盜鈴、坐井觀天·······)
2、師:你能就其中的一則寓言,告訴同學們它蘊含的道理嗎?
引出:(寓言:就是假托一個故事,告訴我們深刻的道理。)
3、今天老師就帶同學們再學一篇寓言故事,那就是25課《古代寓言兩則》中的《矛與盾》。
師:板書課題:矛與盾
師:同學們,看到題目你有哪些疑問?
引出:(什么是矛?什么是盾?矛和盾都是干什么的?)
教師介紹,強調這是作用相反的兩件兵器(為理解自相矛盾的寓意打下埋伏)
二、初讀感知:
1、教師配樂范讀。
2、教師領讀。(注意:語氣、語調及節奏)
3、熟讀成誦:大聲自讀、展示讀、學生領讀、齊讀、男女比讀等多種形式有感情的朗讀,讀通,讀熟,熟讀成誦。
三、自主學習,細讀感悟。
1、 自主讀:小組內理解寓言意思(借助書中的注釋和小組討論等形式,理解寓意。)
2、 小組匯報學習成果。
3、學生提出不懂和沒有弄清楚的問題。
4、結合注釋理解寓言的意思,感知寓言講了一件什么事。
(1)、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
(楚國有個賣矛與盾的人,夸耀說:“我的盾非常的堅固,什么物體也不能穿透。”)
這時老師拿起板擦說:“如果老師手中的板擦,就是這個楚國人賣的盾。如果你是這個賣盾的人,右面的同學你們怎樣夸盾,才能引來別人買呢?”
學生暢所欲言:夸他的盾非常堅固···········(出示板書:盾--------堅固)
(2)、好!他的盾這樣堅固,他的矛又如何呢?我們一起看第二句: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
(又夸耀他的矛說:“我的矛非常的鋒利,什么物體都能穿透。”)
這時老師又拿起粉筆說:“如果老師手中的粉筆,就是這楚國人賣的矛,如果你是這個賣盾的人,左面的同學你們怎樣夸矛,才能引來別人買呢?”
學生暢所欲言:我的矛非常的鋒利··············(出示板書:矛---------鋒利)
(3)、這時有人說什么:“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用你的矛穿你的盾,怎么樣?”)
(4)、其人弗能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