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鶴梁的沉浮》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白鶴梁是國家級文物。所謂“沉浮”是一種比喻,表現白鶴梁的出水和沒水,盛衰命運。本文寫了以葛修潤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們經過反復研究論證,反復實驗,在否定一個又一個保護方案的情況下,最終設計出了原地保護白鶴梁的理想方案,表現了我國科技工作者極其強烈的責任感,以及他們為保護國家文物所付出的巨大心血和智慧。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
2、培養提取信息的能力。
3、了解科技工作者千方百計原地保護白鶴梁的經過,體會他們強烈的責任心和歷史使命感。
4、在生活中,以身作則,自覺保護國家文物。
教學重難點:
1、培養提取信息的能力。
2、了解科技工作者千方百計原地保護白鶴梁的經過,體會他們強烈的責任心和歷史使命感。
跟老師一起學
1、白鶴梁水下石梁位于陪陵區城北長江江心,是一塊長約1600米,寬16米的天然巨型石梁。石梁僅冬春枯水期露出水面。相傳唐時爾朱真人在此修煉,后得道,乘白鶴仙去,故名。問:“沉浮”指什么?
2、所謂“沉浮”是一種比喻,表現白鶴梁的出水和沒水,盛衰命運。
3、它經歷怎樣的命運變遷,人們又是怎樣保護它的?快速瀏覽課文。
4、自讀課文。
5、本文用設問句開頭,交待了對白鶴梁命運的關注,激發了讀者的閱讀興趣。你從中了解到了什么?
6、科技工作者提出了幾個方案,分別是什么?
7、前三個方案有什么弊端?
8、工程院院士葛修潤為什么要提出第四個方案,這個過程是怎樣的?教學設計>文章為什么要這樣寫?
9、出于科技工作者的責任心和使命感,葛修潤苦苦思索,尋求原地保護白鶴梁的最佳方案,這個方案的提出是艱難的,不僅因為技術難度,而且因為它經歷了復雜的心理斗爭。因此教學設計>文章采用大量的心理、神態、語言描寫,突出人物的心理矛盾和事件的曲折歷程。之所以這樣寫,目的是為了表現主人公高尚的精神境界和對事業的不懈追求。
10、文章標題:“白鶴梁的沉浮”有什么深刻含義?
一層含義,是指白鶴梁的存在本身具有的特點:“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長江水枯的時候,才露出水面”,形成特殊的長江景觀。
另一層含義,則指由于三峽工程的開工,白鶴梁是否還能保持這樣的風貌,這是它的命運的“沉浮”。富有詩意的標題引發懸念,也能夠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11、問:你還知道哪些有關文物保護的故事?
12、作業:了解更多文物保護的故事。
板書設計:
白鶴梁的沉浮
相遇 → 探尋、發現 → 保護、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