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神農氏》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學習目標:1. 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清文章脈絡結構;2. 理解文中的重點詞句;3.學習袁隆平以及懷特森先生共同具有的堅持不懈、敢于實踐、勇于創新的精神;培養自己的懷疑精神。教學過程:一、檢查預習情況:字詞、內容、有關袁隆平的事跡。二、展示目標(同上)三、學習新知:1、 生速讀課文,熟悉內容。2、 概括每部分內容。分四個片斷來分析。擬采用小標題的形式把握其內容。例如:片斷一:奇思妙想;片斷二:迎難而上;片斷三:艱難尋找;片斷四:終獲成功。同學們可自行設計小標題,但要注意每部分的小標題要能夠概括出這部分的主要內容,標題力求簡潔、有吸引力。 3、設計思考題:為什么說袁隆平是“當代神農氏”?題目將它比作神農氏,運用比喻的方法,體現他對人類貢獻之大,這是對他的高度贊美和評價,同時引起讀者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吸引讀者興趣。四、學生談感受。五、作業:練習冊內容,.教學后記: 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學會如何圍繞中心選取材料。2、學習科學家們科學嚴謹、執著的態度以及獻身精神。3. 學會通過重點詞句理解人物的高尚品德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閱讀方法。教學過程:一、回顧上節課內容。二、展示目標:(同上)三、學習新知:這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記敘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自20世紀60年代到1975年這十多年里,頂著巨大的壓力,在十分艱苦的條件下,成功培育雜交水稻的故事,表現袁隆平不計個人得失,獻身科學事業的偉大精神,表達了作者對袁隆平的歌頌和崇敬之情。1、哪些重點詞句體現出袁隆平的科學精神?(1)“憂心忡忡”,“心急如焚”表現他的憂國憂民的情懷。當西方學者斷言:“搞雜交水稻是對遺傳學的無知”時,袁隆平偏偏要啃這塊“硬骨頭”。用“偏偏”表現他迎難而上的決心,“硬骨頭”突出了這一任務的艱巨。“他卷起褲腿,腳踩污泥,頭頂烈日,手持放大鏡,像大海撈針似的在稻田里逐株逐穗地尋找。灼人的陽光曬黑了他的皮膚,小刀似的稻葉刮得他臉上、手上、腿上發癢發痛;汗水如注,一行行、一滴滴透過稻葉,滴進水中。”本句通過人物的外貌、動作、細節的描寫方法,比喻的修辭,表現了尋找的困難,即這種試驗的難度之大,體現袁隆平堅忍不拔的精神。(2)“第一天,沒找到”。“第二天,沒找到”。“第三天,還是沒找到”體現時間漫長,表現袁隆平堅持不懈、克服困難的精神。(3)“袁隆平和助手們跳進水溝,小心翼翼地把稻株連根帶泥挖出來”表現了科學家們對實驗成果的珍愛和成功時的喜悅。(4)“像慈母似的撫摸著”。比喻句再現袁隆平當時興奮、喜悅、失而復得的復雜心理。表現他對自己研究成果的珍愛,對科學事業的熱愛。(5)“不論晨曦初露,或是日落黃昏;不論晴空萬里,或是陰雨霏霏”,時刻都能夠體現他一絲不茍、對工作認真的態度,執著,堅持不懈的精神。2、了解文章結構特點,體會倒敘手法的作用。本文全篇采用倒敘手法,開篇先突出雜交水稻培育成功的偉大意義及獲得的高度贊譽,同時也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3、生朗讀最喜愛的段落。四、練習鞏固五、作業:積累詞句。板書設計: 萌發奇想 當代神農氏 迎難而上 熱愛科學 艱難尋找 獻身科學 終獲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