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時田園雜興》教學設計
【文本分析】該組教材圍繞“走進田園,熱愛鄉村”這一專題編排。《四時田園雜興》是一幅生動的鄉村風光、田園意趣圖,洋溢著泥土氣息、自然質樸,是陶冶情操的很好教材。
【教學難點】流傳至今的田園詩真實地描寫了鄉村的質樸生活,充滿恬適,也充滿辛勞。要讓身處水泥鋼筋懷抱中的城市人體會鄉村生活,有著時空的隔閡和生活經驗匱乏的艱難。
【教學策略】提起鄉村,其實很多學生都有話說,每個人心目中的鄉村都不一樣。通過文本的朗讀,看插圖補畫面、用想象使對鄉村印象變得豐滿、靈動。讓學生產生熱愛和向往之情。
【教學設計】
一、讀懂詩題,了解詩人
1.寫詩題
2.讀詩題,解題意。
請同學來讀課題。(糾正“興”讀第四聲。文中指:興致)
3、吟誦有關描寫田園生活的詩。
4、了解詩人。范成大是我國南宋著名的田園詩人,著有《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這只是其中的一首。)
二、讀通讀順
1、請同學們先讀讀這首詩,讀上2、3遍,(出示課件),注意讀準詩中的生字,把詩讀通、讀順。
2、請同學讀,糾正字音。(晝、耘、供、傍)鋪開練讀。
3、寫生字。(晝、耘、績)挑選一個來書寫,邊寫邊指導,并且在課本上練習寫一個。
4、再請同學讀,要求讀準確、讀響亮。
三、整體把握
5、借助注釋,看看這首詩大概講的是什么意思,然后在小組里說說,在學習和交流中,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先做上記號。【板書:注釋理詩句】
(學生自學)
7、大概說說詩句的意思。
9、理解了詩句的意思,誰再來讀讀這首詩,注意停頓。
四、反復品讀,入境悟情
1、最重要的是品詩、賞詩,走入詩境,才能讀出詩情。范讀。
2、出示課件:書上插圖。看著圖,請你靜靜的聽,靜靜的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課堂交流。(我聽到草叢中有夏蟲在鳴叫。)(我仿佛看到知了就停在那棵巨大的桑樹上,不停的在叫。)(我還聽到風吹過茂密的桑樹,樹葉嘩嘩的亂響……)
3、交流重點詞語的理解。例如:耘田、績麻、當家、供耕織、學。
通過模仿“耘田”體會農村男女勞作的辛苦→ “各當家”的快樂。【板書:快樂】
師:他們懂得“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那將是一份沉甸甸的喜悅啊!所以“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范成大看到這對勤勞的兒女。他的心情必然是高興的、欣慰的。他禁不住贊嘆“村莊兒女各當家。” 【板書:插圖顯詩意】
→童孫們“學”的快樂。
師:你們還看到了一幅怎樣的圖畫?你們小時候有沒有學過大人做事?。。。。。。你們在做這些的時候心情如何?(很高興。興致勃勃,樂此不疲。)詩中的童孫心情如何?讓我們很高興的讀讀這句;興致勃勃的讀;樂此不疲的讀。范成大看到之后心情又如何?他看到的是這一幅充滿童趣的畫面肯定也會禁不住贊嘆“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村子里只有一個童孫嗎?其他童孫們可能在干什么?讓我們也來當當小詩人把作者沒有寫到的內容寫下來。 仿寫詩句:“童孫未解供,也。”【播放田園音樂】
例:【童孫不懂供蠶桑,也摘嫩葉入盒中。童孫未解供漁獵,也卷膝蓋握長叉。童孫未解供獵漁,也下河去摸魚蝦。】(也可以自由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