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花》教學設計
三維目標:
1、知識與能力
a、識記和理解本課生字、新詞,積累美詞佳句。(借助字典和詞典,聯系上下文,預習時完成)
b、理解課文思想內容,體會作者從養花中得到哪些樂趣。
c、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d、背誦課文后四個自然段。(課后完成)
e、學習作者敘事具體、清楚的表達方法,“總——分——總”的結構方式,擬人、排比的運用。
2、過程與方法
讀以貫之,讀中感悟,抓住重點,研討與點撥相結合。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從養花中得到的樂趣,感受生活的美好,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情趣和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從養花中得到的樂趣,培養熱愛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2、老舍先生是怎樣把養花的樂趣寫具體的。
課前準備:課件、相關資料、配樂朗讀錄像。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思路:教學過程教學活動教學方式
第一課時
一、導課
1、結合預習,看課題,提出問題。激趣式
2、結合投影,簡介老舍先生。簡介式
二、感知
1、播放錄像,欣賞《養花》課文朗讀。
2、學生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概讀式
(自主閱讀,提出問題,獨立思考,同伴互動,教師點撥,交流小結)
三、探究研讀式
1、再讀課文,理清課文層次,劃分段落,歸納段意。
課文段落有兩種劃分法:
第一種:第一段(1),概述“我”把養花當作生活中的一種樂趣。-(總)
第二段(2---6),具體講養花中的樂趣。------------------(分)
第三段(7),總結養花的樂趣。----------------------------------(總)
第二種:每個自然段獨立成段,單獨表示一個意思。
第一段:寫“我”把養花當作生活中的一種樂趣。---(總)
第二段:寫“我”只養些好種易活的花草。
第三段:寫“我”怎么養花和養花可以增長知識。
第四段:寫養花需要勞動,有益身心。(分)
第五段:寫養花中的高興事。
第六段:寫養花中的傷心事。
第七段:總述養花的樂趣。---------------------------------(總)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又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老舍先生為什么要養花?他從養花中得到了什么樂趣?
3、學習課文第一段,理解內容及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1)(出示第一句話“我愛花,所以也愛養花。”)讀課文,從哪些地方能看出作者愛養花?(學生自由讀課文:只要開花,作者就高興,而不是只喜歡好看的花;作者在小院子里種滿了花草。)
(2)從課文中找出一句話作為本段的段意。(我把養花當作生活中的一種樂趣。)
問:這句話向我們解釋了作者為什么要養花。從全文來看,本段起到了什么作用?(全文的總述)
4、理解課文第七段,并了解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1)有感情地朗讀第七段,想一想,本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全文的總結)
(2)養花的樂趣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5、學習課文第二至六段,看看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養花的樂趣的。
(1)作者養的花沒有奇花異草,都是好種易活,自己會奮斗的花草,因為奇花異草不易活,作者不忍心看著花草死去;另外,北京的氣候也不太適宜養花。這是作者養花的特點,是在養花過程中摸出的規律。
(2)養花不能對花“置之不理”,而是要天天照管它們,像好朋友似的關切它們,要按花的生長特點來管理,管理得法,花就會活著。作者在照管花的過程中摸出了一些門道,增長了一些養花的知識,從中得到了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