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板塊一——成長足跡之教學設計
活動目標
⒈知識與能力 ⑴通過讀“閱讀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對小學生活的懷念,對母校、對老師、對同學的感情。 ⑵回顧個人和集體的成長經歷,懂得成長需要自己的努力,也離不開學校的關懷、老師的教導和同學的幫助。 ⑶通過引導學生分類篩選評語、給相片加小標題、個性化作文,培養學生處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表達能力。 ⑷承前啟后,為下階段的活動做好鋪墊。 ⒉過程與方法 自主合作,交流回憶。 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用多種形式表達對母校、老師和同學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活動難點 充分運用多種語文形式,讓學生回憶美好的小學生活,用心感受老師的辛勤耕耘,在濃濃的師恩中找尋成長的足跡活動準備 通過各種途徑收集相關資料。課時安排 7課時第一、二課時(學習“閱讀材料”) ⒈難忘的啟蒙教學目標 ⒈知識與能力 閱讀文章,把握文章的主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⒉過程與方法 自主閱讀,培養自主、合作學習的品質和習慣。 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老師對自己的關教學重點 理解啟蒙老師的優秀品質,喚起學生對美好的小學生活的回憶。教學流程 一、激情談話,導入課題 有人說:“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老師像蠟燭,照亮了學生前進的道路。”同學們,從幼兒園到現在,有很多老師教過你們,這些老師給你們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他們給了你們哪些支持、鼓勵和幫助呢? 你們也寫過“我的老師“之類的作文,寫得好不好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沙健孫寫的《難忘的啟蒙》一課比較一下,看看你寫的文章有沒有課文寫得那么生動,那么有真情實感。 二、自主閱讀,合作探究 ⒈閱讀課文,思考下面的問題。 ⑴“啟蒙“是什么意思? ⑵文章重點回憶了年哪幾件事?通過這幾件事表現了啟蒙老師的什么精神?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思想? ⑶“我“的啟蒙老師使我受到了哪些教育? ⑷劃分文章結構,并指出哪一部分是文章的重點。 ⒉學生討論之后,教師明確。 ⑴“啟蒙”指開發蒙昧,使初學者得到最基本的、入門的知識。 ⑵文章重點回憶了抗日講演比賽、老師對“我”的兩次批評、對日語課的抵制等三件事,表現了啟蒙老師強烈的愛國精神和嚴謹的教學作風,表達了作者對啟蒙老師的崇敬、感激和懷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