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夢圓在今朝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正確被讀記“瑰麗、嘗試、火箭、捆綁、慘重、穿越、振奮、規模、協作、精細、概括、評價、魄力、嫦娥奔月、炎黃子孫、積勞成疾、風華正茂”等詞語。
2、默讀課文,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中國航天副業的發展歷程和千年夢圓的經過,激發民族自豪感。
3、學習在具體的事實描述中說明道理的寫法,體會中國團結合作、默默奉獻、勇于探索、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篇關于居里夫人的文章——《跨越百年的美麗》,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比百年更長久的文章——《千年夢圓在今朝》。
誰能說一說題目是什么意思呢?
提示:抓住“千年”“夢圓”“今朝”幾個詞加以理解。
相機板書:
千年夢
圓
在今朝
二、讀課文思考:我們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是什么?我們是如何“圓”夢的?(付出了怎樣的代價)“今朝”我們中華民族又有了怎樣的夢想?
學生合作學習。
提示:可以讓學生給課文簡單地分段來理解。
三、逐層學習課文,體會實現夢想的艱辛和我國航天工作人員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中所表現來的精神。
采取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的方法進行教學,教師進行適時的引導。
提示:通過三層內容的學習,讓學生深深地感受到中國航天工作者為實現夢想所付出的巨大的努力和艱辛的勞動;體會中國航天工作者熱愛祖國,團結合作、默默奉獻、勇于探索、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了解炎黃子孫更高更遠更絢麗的夢想。
一定要抓住關鍵的語句加以理解,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與見解。
重點語句理解:
盡管遭受了無數失敗,付出出慘重代價,堅定而執著的炎黃子孫卻始終沒有放棄飛離地球的努力。
這句話一方面承接上文,用萬戶的火箭飛行失敗說明中華民族在追求遨游太空的夢想過程中并不是一帆風順的,遭遇了很多的攅筆挫折;另一方面開戶下文,說明中華民族并沒有因為失敗放棄飛天的夢想,而始終堅定執著,不斷努力。
載人航天工程,是中國航天史上規模最大、技術最復雜、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紀重點工程。
句子中的三個“最”字,充分說明了載人航天工程面臨著巨大的困難和挑戰,充分說明了黨中央決定實施載人航天工程顯示出的巨大的勇氣和決心,也充分說明了中國航天工作者將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和艱辛的勞動。
它同時也充分表明: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夢想,幾代人的執著追求,以及數十年堅持不懈、鍥而不舍的奮斗,終于在今天變成了美好的現實。
這句話充分肯定了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的成功的偉大意義,是幾千年的夢想變成了現實,是幾代人數十年的追求、努力和奮斗的結果,贊揚了中國航天工作人員堅持不懈、鍥而不舍、勇于挑戰的精神。
板書設計:
千年夢 飛離地球、遨游太空 (無數次失敗、慘重的代價)
1970年4月24日,第一顆人造衛星升空 熱愛祖國、團結協作
圓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飛行成功 默默奉獻、探索火星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號”載人飛船飛行成功 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