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卡》教學設計
【內容簡介】
《凡卡》通過凡卡給爺爺寫信這件事,反映了沙皇統治下俄國社會中窮苦兒童的悲慘命運,揭露了當時社會制度的黑暗。
課文在表達上有兩個特點:
第一、作者敘述、信的內容和回憶插敘結合在一起。
第二、運用對比反襯手法突出文章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理解凡卡寫信的內容,了解沙皇統治下窮苦兒童遭受的苦難,激發學生珍惜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引導學生自讀感悟,探索質疑,以合作交流方式進行學習,注重學生獨特感受,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3、有感情朗讀課文,領會文章表達方法。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自主學文,探索感悟,抓住重點體會凡卡生活悲慘。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布置學生通過多種渠道和方法查找有關資料,了解作者及時代背景。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請學生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說給大家聽一聽,從衣、食、住、行等方面自由談論,結合學生語言表情引導他們體會到現在生活的幸福。然后借機導入,有一個九歲小男孩卻生活在與我們完全不同的環境中,他叫凡卡。
板書課題:
凡卡
三、回顧學習方式,主動探索
1、回顧一篇課文的自學方式:
學生可能提到如下方式:
⑴ 從題目入手,寫了哪些人和事;
⑵ 查閱資料的方法;
⑶ 按預習提示和課后思考題學文;
⑷ 邊讀邊思邊批注學文;
⑸ 質疑問難,討論研究的方式學習;
⑹ 列提綱,設計板書的方法學文;
⑺ 分角色表演理解課文;
⑻ 通過重點語句抓住人物特點學文等等。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課文,讀中探索感悟。
3、讀書交流:
自己用什么方式學習的,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疑問,把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歸納整理:
⑴ 凡卡為什么希望爺爺帶他回到村子里去。
⑵ 凡卡寫的信爺爺會收到嗎?
⑶ 夢醒后會怎樣……
四、合作學習,探索交流
1、小組學習:
學生按學習方式自成小組,再讀感悟,交流自己在學習中的感受,合作學習解疑答惑。
2、分組匯報,全班交流:
交流后每小組推薦一人匯報學習情況,教師隨機抓重難點進行點撥指導:
⑴ 凡卡信中的內容:集中反映凡卡生活悲慘和內心痛苦的是八、十、十五自然段。尤其是第八自然段,弄清凡卡在哪些方面受到怎樣的虐待,設身處地體驗凡卡內心難以忍受的痛苦。
⑵ 凡卡寫信過程穿插的兩次回憶,一次是爺爺守夜和鄉村美麗夜景。另一次是和爺爺一起砍圣誕樹的“快樂”,體會凡卡的感受。
⑶ 借機出示課件:凡卡受苦和與爺爺一起生活的情景。朗讀對比感悟,凡卡要爺爺帶他回鄉村的原因以及這些內容在表達上的作用。
3、品讀欣賞,內容延伸:
⑴ 以凡卡身份讀信,體會凡卡當時的痛苦。
⑵ 表演凡卡悲慘的學徒生活。
⑶ 選擇喜歡的段落自由朗讀,再次體會文章。
⑷ 學了這篇課文有什么感想?通過對比,使學生感受現在生活的美好。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領悟寫法,總結積累,進行讀寫結合訓練。
〖教學過程〗
一、總結積累,領悟寫法